首页 > 快报 > 正文

下半年经济展望:加快推进改革 持续扩大需求

发布时间:2018-07-0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题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展望下半年,国际经济出现不利因素,我国需通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形成有效需求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扩大总需求。此外,还要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加强政策协调,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给实体经济发展营造平稳健康的金融环境——

  正在作业中的南宁铁路物流中心。广西南宁加快铁路物流建设,按照集公铁、空铁、海铁联运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物流园区标准,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宽南向通道。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摄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下半年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避免国际经济风险对国内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宏观经济稳中有进

  尽管国际经济出现不利因素,二季度我国经济供给侧指标总体上仍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工业经济结构优化、效益改善,就业稳定,支撑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目前我国经济保持6.8%左右增速,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就业市场稳定。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结构性去产能工作有序开展。微观杠杆率继续下降,企业成本继续降低;新产业增长较快,新产品快速成长,新业态蓬勃发展。6月份制造业PMI相较5月份有所下滑,但仍在51.5的水平。同时,非制造业PMI以及建筑业PMI甚至出现回升,这反映出当前我国整体经济环境受内外需负面因素的影响尚不明显。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连续每周跟踪记录了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2个制造业行业,计算机软件及相关服务业、电子商务、房地产中介及销售、酒店旅游等服务行业发布的职位数目,整体上看,2018年上半年全国劳动力需求小幅波动,1月份至2月份主要受到冬季和春节期间部分企业业务量减少的影响,需求偏弱;但强劲需求势头自3月份开始逐渐释放出来,4月份至6月份多数行业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劳动力需求。

  居民消费价格平稳。1月份至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上涨2.02%,核心CPI上涨2.06%,涨幅平稳且略低于市场预期;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平均上涨3.72%,其中5月PPI同比上涨4.1%,涨幅比4月扩大0.7个百分点,为近4个月高点。

  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名义增速。1月份至5月份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2%;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9%;两项预算收入合计112372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0.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5.8%;两项预算支出合计103678亿元,同比增长14.1%。今年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为10.2%,预计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名义增速。

  同时要注意的是,上半年我国经济需求侧部分宏观指标下降较多,需求侧与供给侧数据不匹配,社会预期分歧加大,稳中有忧。5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货物贸易顺差收窄。6月份PMI数据印证了供给侧与需求侧数据分化。需求层面的下滑要大于生产,1月份至5月份供需数据反差得到印证,新订单的下滑幅度大于生产。

  本轮复苏以来的企业大小分化仍在延续,体现在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制造业PMI仍处于50以下,而大型企业为52.9。大型企业新订单甚至还延续了5月份以来的回升,而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新订单均下降。

  国际经济风险需关注

  201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仍延续复苏态势,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弱于美国。今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减税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持续,新兴国家资本市场和货币汇率出现剧烈波动,美国制裁伊朗以及OPEC协议增产原油不及预期导致原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上半年供给侧和需求侧数据反差较强,下半年需关注国际经济风险是否导致需求侧数据继续下滑。

  首先,需要关注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冲击仍将加剧全球资本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金融风险。美联储预计2018年下半年将继续加息两次,2019年将加息3次。这将引起全球资本市场特别是经济基础比较脆弱的新兴国家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并打击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

  其次,需要关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经贸摩擦风险加剧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特朗普上任后调整美国对外经贸政策,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服务其“美国优先”目标,并在今年以来接连制造经贸摩擦。中美双方正在通过谈判化解贸易战风险,然而中美经贸关系结构性问题难以短期解决,目前中美贸易争端尚无定论,美方是否会进一步挑起争端,仍存在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警惕去杠杆中金融风险

  上半年我国为防控金融风险而加大结构性去杠杆力度,金融严监管配合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和贷款增速稳中略降,但新增社会融资大幅萎缩。1月份至5月份新增社会融资累计减少1.4万亿元,同比下降15.5%,非标融资大幅下降,债市违约增多。我国下半年仍会坚持“结构性去杠杆”,信用条件依然偏紧。

  一方面,去杠杆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金融风险的释放,因而出现债务违约事件、出现一定程度流动性紧张是正常的。偏紧的流动性环境恰恰是去杠杆的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轻轻松松的去杠杆,感到“痛苦”是去杠杆的必然。另一方面,如果微观个案处理不当,则可能传染扩散、由点及面地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货币政策不够灵活适度,导致融资成本普遍上升,“误伤”正常企业,对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和经营造成负面冲击,在金融加速器机制作用下,以整体上恶化宏观经济环境,反而会增加去杠杆的难度。

  简言之,可以把去杠杆比作“排雷”或者“拆弹”,既要有针对性地化解处理风险点,又要防止风险点扩散为系统性风险,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对政策智慧要求高、难以一蹴而就的工作。具体到今年下半年,需要高度关注、密切防范信用违约传染扩散风险。

  持续发力供给侧

  下半年我国在聚焦三大攻坚战的同时,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着一些对需求侧产生较大冲击的突出问题,比如:美联储加息进程、中美贸易摩擦及走向、结构性去杠杆与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发展、投资增速下滑过快,等等。下半年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对就业需求产生较大冲击。为防止需求侧变量意外下滑传导到供给侧,应避免盲目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而要通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形成有效需求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扩大总需求。

  首先,保持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深化结构性去杠杆。把握好经济增长与债务增长的平衡,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既保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定力,也不能收缩过快。一方面,把防范大规模失业风险作为经济增长底线,实事求是评估经济增长的需要与可能,提高社会政策托底能力,适度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另一方面,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把防范债务危机作为债务增长底线,防止宏观杠杆继续不合理上升,加大政府债务“开正门”力度,使地方政府隐性负债显性化,严控新增地方政府债务,提高债务透明度,降低债务成本,增强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最后要深化债转股改革,清理僵尸企业。以商业银行为投资主体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切割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实施债转股。

  其次,促进释放有效投资需求。要保证全年6.0%以上的投资增速,下半年仍然需采取适度的稳定投资政策。促投资需在防控金融风险前提下,结合结构优化,提升经济长期增长的质量和能力。一是优先安排跨区域互联互通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国仍然处于经济空间调整和城市化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建设的重大项目仍然有很多,优先安排跨区域互联互通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项目,使之能够引导有效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仍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加强省级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适度管控市区县自行安排建设的一些低效基础设施小项目,避免市区县过度举债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压力。二是加强旅游、医疗和教育等有利于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的基础设施投资。这类产品的高端供给一直相对短缺,要通过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显著增加投资来增加供给和提升质量。

  再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第一,一方面进一步减税降费,切实降低实体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另一方面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从支出侧采取疏导措施,将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与民生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加快支出进度,从而切实扩大需求并改善供给,保障宏观经济稳定。第二,进一步理顺央地财政支出关系,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进一步集中发力于三大攻坚战;二是分领域、分类处理,根据公共服务性质,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划分中央、地方财政事权,实现纵横双向平衡。第三,统筹安排中央、地方财政资金,防止项目因地方资金到位困难而无法落地,导致中央下达资金闲置、无效,防止出现政策扭曲。

  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

  一方面,要从战略上作好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化的准备,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要让贸易争端干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目标。我国要看到自身差距,持续完善经济体制,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在政府服务、减税降费、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投资管制、国有企业、要素价格、产业政策等方面深化改革,释放合理投资潜力扩大内需,加快推进负面清单政策落地实施,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有效对冲贸易摩擦潜在负面需求效应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从策略上争取主动。尽早尽快落实已经确定的重大开放政策,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加强与欧盟、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高科技合作。清晰研判美国升级贸易战的损失和承受力,专心专注深化国内改革开放,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

  金融市场是复杂的有机整体,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给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平稳健康的金融环境,应综合考虑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的联动性,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加强政策协调,综合施策。

  第一,强化去杠杆政策的结构性,辅之以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环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采用市场化的方式破产重组“僵尸企业”;去杠杆应该主要借助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尽量避免直接使用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尽快制定出台“资管新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为股市、债市投资者提供明确市场预期。

  第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逐步化解债务风险。按照中央要求,降低政府债务杠杆是我们下一步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重要抓手和主要任务。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效能,严控债务增量,加大“开正门”的力度。

  第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外汇管理体制,促进汇市健康发展。中短期内应继续坚持外汇管制,有选择、有管理地控制外汇资金出入股市、债市;加大开放力度,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提升中国出口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争取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冲击降至最低,防止货币危机。

  第五,对房地产市场综合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一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不宜放水或大幅紧缩。二是要坚持“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方略,保持调控政策定力。切实落实好地方政府稳定房价的主体责任,对稳定房价不力的城市应兑现问责。三是加大对市场游资及风险区域的监测预警。四是二线城市在加入人才争夺战的同时,应事先采取预案,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住房投机炒作。五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租住同权,为有效扩大租赁住房供给提供经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 主要执笔人:汪红驹 冯 明 李双双)

  系列文章: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大势不会改变

  中国经济仍处于一轮周期上升阶段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红利逐步释放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