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山坳坳里紫薇花开 "造血式"脱贫为乡亲带来"百日红"
发布时间:2018-07-21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焕然一新的村委大院、绿意盎然的苗圃基地……春暖花开时节,走进群山环绕中的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葛宋村,火红色的紫薇花树漫山遍野,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呈现眼前。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穷山沟。
贵州省石阡县长荣生态产业园。(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
解决就业岗位 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脱贫
曾经交通闭塞,山高谷深,土地零散分布等因素制约了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产业发展。国荣乡在2016年9月被确立为20个极贫乡镇,成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在修建长荣生态产业园之前这里并没有道路,园区的村民们说他们都主要以种植苞谷为生。62岁的村民李仁昌回忆,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他家分得的田虽然看起来还比较多,但都分散在深谷里、山脊上,收成全靠“天长眼”,一遇干旱就绝收,想吃一顿大米饭都是奢侈愿望。
说到这里石阡县县委常委、国荣乡党委书记龚朝清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山地特性来算,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每年每亩地的产值在500斤左右。而500斤苞谷的总产值如果按其市场平均价格一块钱来计算,也就500块钱。因此国荣乡每年的总产值不超过600万元,这还是在没有计算老百姓投入的种子、肥料以及劳动力等的情况下。
贵州省石阡县长荣生态产业园农户在种植苗木。(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
村主任李正平告诉记者,以前靠着人均不到一亩的零散土地,大家勉强能维持温饱。自2017年10月国荣乡长荣生态产业园建成后,该产业园以为群众增收为目的,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脱贫,让农户进园务工有薪金,土地入股有股金,产业见效有红利。
龚朝清提到,现在老百姓每月的收入,差不多就是过去一年的收入。另据记者了解,自2017年产业园建成以来,每天务工的民工达164人左右,每天平均发放民工工资1.4万余元,截止5月底,已发放民工工资1413800.45万元。待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可直接解决240余个就业岗位,确保国荣乡葛宋、新阳、代山3个贫困村脱贫成效有保障。
贵州省石阡县长荣生态产业园里农户收工。(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
村民收入稳定 产业园让“贫瘠”土地开出希望之花
“猪不养了,不赚钱!”葛宋村村民李逢良一脸高兴的对记者说。70岁的李大爷虽然年龄偏大,但是胜在身子骨硬朗,上班一年来李大爷没有旷工一天。李大爷家一共有八口,除了孩子都已经外出打工。以前李大爷以养猪为生,自产业园建成以后就不养猪了,他说来这里工作一天一百元钱,是很踏实的收入,每个月都能有两千多的稳定收入。
“明年春季第一批150多万株各种各样的苗圃就能产出了,如果按每株3元算,预估产值能达到500万左右。”龚朝清告诉记者,目前国荣乡长荣生态产业园已完成核心区1200亩的花卉苗木种植,涵盖红叶石楠、海棠、朱砂丹桂、紫薇、樱花等68种10.75万株,其中不乏金丝楠木、红豆杉等珍贵树种。
站在几块规划展示牌前,国荣乡干部伍华林介绍,未来要打造的是一个田园综合体,要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一直有活干、有钱赚。望着盛开的朵朵玉兰,伍华林认为,这片“贫瘠”土地开出了希望之花。为了满足长期发展的条件,长荣生态产业园短期的定位是一个扶贫产业园,长期的定位是珍惜植物的研发园,最终的定位是要做成农旅一体化的生态观光园,用园区的思路发展产业,用景区的思路发展建设园区。
“我们计划种植红豆杉、金丝楠木、七星茶花等树种,3月底要全面完成栽种。”基地负责人安清说,除了务工费,农户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后还可以领到分红,可以说既有眼前收益又有长远盼头。贵州的山区要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除了其他刚性的政策导向措施以外,产业园扶贫是一个根本性的扶贫,产业长期的效益发挥以后,能为老百姓们找到一条长期致富的路子,保证老百姓脱贫不返贫。
贵州省石阡县长荣生态产业园。(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