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潮州:传承与变革并举 打造特色精品城市

发布时间:2018-08-0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广济桥夜景。

  广济桥夜景。

  时代周报记者 谢洋 发自潮州

  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

  难以想象,40年前尚被称为“省尾国角”的潮州,今天已然变成沿海经济带上的亮点之一。在新旧交接的时代浪潮中,传承与变革并进,这座千年古城被赋予了独特的城市气质。

  7月910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前往潮州调研期间提出,要把握改革开放40周年契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7月23日,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对媒体表示:“实践证明,在经济欠发达的粤东地区,要立足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激发别具一格的城市气质和特性。”

  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瓷都等资源,潮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文旅融合带来古城新景观

  7月27日,广东省印发《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优化全域旅游大格局,打造全域旅游大品牌,培育全域旅游大产业,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

  “去年5月份,省旅游局已经正式批准潮州市和湘桥区列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是首批广东省文旅融合示范区之一,潮州通过文旅融合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步伐走在全省前列。”

  潮州古城区面积2.33 平方公里,聚集了太平路牌坊街、许驸马府、己略黄公祠、南门十巷等文物与历史文化街区资源,外部则与韩江东岸和凤凰洲隔江相望。一江韩水,既见证着潮州千年的文化风流,也见证了每日熙攘的人群。2017年,潮州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534.6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235.65亿元,同比增长30%,增长率继续稳居全省前列,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用文旅融合驱动城市发展,潮州古城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长期担任潮州市文化旅游顾问的吴志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年来,潮州市立足于文化旅游的资源,大力推进“五变工程”:文物资源变旅游景区、名人故居变文化窗口、工艺美术变精品业态、民居建筑变创客基地和地方民俗变旅游节事。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潮州的底气,通过与特色产业的结合,潮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模式。“美食、传统工艺、工夫茶等标签都代表着潮州精致的城市气质,这种文化基因影响了潮州的城市内涵。”吴志才说,“打造精品城市除了文旅融合,还需要美好的城市景观和便利的交通设施支撑。”

  横跨韩江之上,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自新年伊始便改换了新装。今年年初,潮州市一江两岸夜景提升工程项目竣工,投入共9958万元、近70000套LED节能投光灯。每当夜幕降临,两岸灯光交互辉映,广济桥照亮了整个古城,恍惚间走进潮州最辉煌的时光里。与此同时,潮州去年22个新建、改扩建交通项目完工通车,实现高速公路里程翻一番,跨韩江大桥数量增加一倍,实现交通设施跨越式发展;空气优良率为95 .6%,提高幅度列全省第一,韩江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

  城市环境规划背后是经济效益的提高。潮州市旅游局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高达856.03万人,全市旅游收入为129.87亿元。

  传统工艺的坚守、传承和革新

  厚重的传统工艺底蕴是这座古城的底色,也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潮州工艺美术门类品种繁多,共有陈设艺术陶瓷、手拉壶、潮州金漆木雕、潮州刺绣、抽纱等40多个传统工艺门类,拥有1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广济桥夜景。

  将潮州的工艺美术产业放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轴上看,传统金漆木雕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1973年,潮州市成立二轻金漆木雕厂,那是老一代美术大师们集体的辉煌记忆,彼时几乎整个粤东地区的木雕产品都打上了潮州名牌。进入80年代,随着港式装修兴起,潮州木雕在国内市场一度陷入低谷,开始转向国际市场。

  1989年,离开二轻金漆木雕厂并自立门户的辜柳希,在家庭小作坊的基础上,正式创办了潮州市南濠工艺厂(现潮州市艺葩木雕厂)。如今踏入木雕厂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高近3米的巨型龙虾蟹篓木雕,7位工匠为此花了整整5年,6吨的木头原料最后成品仅剩500公斤,这件作品代表了潮州木雕经典的镂空圆雕工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辜柳希亲历了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上个世纪90年代是出口需求最旺盛的时期。”进入21世纪,面对工业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潮州木雕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2006年5月20日,潮州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古老的行业开始向精品业态转变,产业链延展到文化旅游领域。

  “自2006年厂里作为教育实习基地以来,面向社会招生,至今也有超过100名学生通过免费的技艺传授成为人才。我希望潮州木雕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辜柳希说道。

广济桥夜景。
中国瓷都背后的转型逻辑

  曾经,尘土飞扬的厂房,堆积如山的废料和工人沾满泥浆的双手撑起了潮州陶瓷产业的兴盛。作为中国瓷都,陶瓷产业在今天仍然是潮州的第一支柱产业,从业者多达数十万。过去一年里,全市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有332家,共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49.9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3.2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8.4%。

  如何推动产业升级是众多潮州陶瓷企业面临的时代考题。

  今年3月,潮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殷昭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力抢占全球陶瓷产业制高点”。

  1992年,潮州三环集团(300408,股吧)曾从意大利引进瓷砖生产技术,斥资4000万元建设瓷砖生产线。“2002年底我们最终放弃了这个产品,设备都当成废铁卖掉,”三环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首先是环保因素,其次是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位在先进陶瓷领域,最后是瓷砖的产品附加值较低”。三环集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放弃了高耗能的传统陶瓷产业,毅然转向了科技创新之路,成为电子元件生产的隐形冠军。

  今年5月,潮州市政府印发《潮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包含23条新措施,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陶瓷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自动化、智能化、创意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这是继去年《潮州市陶瓷产业做大做强实施意见》出台后,潮州推动陶瓷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广东恒洁卫浴有限公司作为潮州卫浴陶瓷行业的巨头,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典型案例。2015年,恒洁引进了国内首条实现整工序喷釉、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柔性化智能机器人喷釉生产线。“政府引进了当时的省自动化所及相关的设备生产研发部门与公司对接,并制定了扶持政策,降低了我们的研发风险。”公司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意味着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更年轻的陶瓷企业对自身的品牌打造和营销渠道的探索,同样代表了潮州陶瓷产业的转型方向。

  坐落于潮安区凤塘镇的雅诚德陶瓷制作厂,2004年创办之初期望在日用陶瓷行业打开新天地,“以前潮州的日用陶瓷看重外贸,但我认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营销战略是关键,”总经理陈镇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细化的销售服务网络,雅诚德已成为华特迪士尼(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特约授权商,与超过10000家超市品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月2628日,潮州陶瓷骨干企业首次集体亮相,以中国瓷都·潮州陶瓷专馆抱团进驻上海国际尚品家居及室内装饰展览会(下称“尚品展”)。“这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擦亮"中国瓷都"区域品牌,走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的重大举措。”潮州市经信局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接下来,潮州将从技术创新、产业旅游、品牌建设、污染整治等多方面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全力加快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千年的窑火烧出了灿烂的陶瓷文化,升级后的产业将为打造特色精品城市提供新的助力。

  潮州市旅游局表示,目前,一批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已经陆续设立工作室,以颐陶轩博物馆、华夏博物馆、百师园创意馆、太安堂(002433,股吧)中医药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主题场馆相继建成开放。2011年3月,潮州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荣誉称号。据潮州市经信局介绍,潮州工艺美术人才队伍强大,全市工艺美术业现有从业人员6万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拥有高级工艺美术师214名、中级工艺美术师500名左右。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