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扎实写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发布时间:2018-08-0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如果把巡视看作是发现问题的“政治体检”,整改就是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
“雷厉风行抓好中央巡视整改”“每个问题都必须清仓见底”“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责问责,坚决通报曝光”……近日,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反馈全部结束后,辽宁、黑龙江、江苏、河南等被巡视地区单位相继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态度之坚决、责任之细化、方案之严实,无不体现着巡视整改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的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轮中央巡视反馈都备受关注。人们关心巡视揭露了哪些问题,更关心巡视组走了以后,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存在的问题能不能整改到位?发现问题是巡视工作的生命线,推动解决问题是巡视工作的落脚点。巡而不改,改而无效,会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写好整改这一巡视的“后半篇文章”,才能取得正风反腐、取信于民的良好效果。如果把巡视看作是发现问题的“政治体检”,整改就是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前后有落差,全面从严治党就会打折扣。在这个意义上讲,巡视整改是“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两个责任”的重要标尺,“巡视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
在本轮巡视中,“选择性整改”“整改不实”“消极应付”等问题依然被点名。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多数地方能够认真整改、狠抓成效,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整改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对上次巡视整改不够重视,存在“过关”心态,会上“照单全收”、会下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比如,面对持续恶化的祁连山生态环境,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还信誓旦旦地说:“该做的批示我批了,该开的会我开了……我已经努力抓落实了”。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存在整改脱节现象,比如,湖南怀化市巡察发现,该市规划局党组认为历史遗留问题不是自己任上的事,就谁牵头整改处理这个问题,党组成员也是相互推诿。倘若上面巡视动真碰硬,下面整改虚晃一枪,不仅会弱化巡视震慑力,还会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公信力。
巡视整改不力,究其原因至少有三。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部分领导干部还未跳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窠臼,拿开会当贯彻,用发文充执行,不下真功夫,反耍假把式,费尽心思在迎检中做“包装”。二是个人得失凌驾于组织利益。在整改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碍于情面拉不下脸,怕得罪人狠不下心,迫于压力硬不起来,对“烫手的山芋”不接手,对“刀刃向内”的整改缓拍板。三是对整改的日常监督弱化、缺位。过去,巡视整改监督尽管有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组织开展,但毕竟有阶段性的限制,无法对“避过风头”的问题干部形成震慑、对“转入地下”的问题隐患保持高压。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强调,认真落实“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体现的正是巡视巡察和整改落实一体推进的内在要求。
实际上,巡视整改是压力,更是动力。强化巡视整改不是请客吃饭,要有亮剑的勇气和本事。按照本轮巡视的要求,作为被巡视的地方和单位要压实整改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担负起督促整改的日常监督责任,既聚焦“当下改”,集中解决巡视发现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久立”,举一反三、延伸拓展,把整改和深化标本兼治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整改的过程,本身就是扶正祛邪、自我革命的过程。把解决巡视发现问题作为推动工作的抓手,整改后就能焕发新面貌、新气象,彰显新作为、新担当。
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的整改大幕拉开,被巡视的地方和单位,当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完成好整改任务,确保写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