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程冠军:王杰精神的四大元素

发布时间:2018-09-03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在王杰生前所在连队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感触地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时指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出生于1942年的王杰,是山东济宁金乡人,生前是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王杰在组织民兵训练时突遇炸药包意外爆炸。危急关头,年仅23岁的王杰为保护在场的另外12人,以血肉之躯扑向炸药包,壮烈牺牲。2009年,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王杰精神虽然诞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王杰精神并不是凭空而降、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包含了四大精神元素,即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葆本色的奋斗精神、净化灵魂的自省精神。正是这四大精神元素,使王杰精神与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一样,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永远的宝贵精神财富。

  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王杰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提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基因,在王杰身上得到了充分传承和验证,同时这种“成仁”“取义”超越了封建思想里相对侠义的“仁”和“义”,而是升华了的“仁”和“义”,是一种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不惜牺牲自我的“大仁”和“大义”。

  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映在王杰身上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就担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要同国内外敌人作战,必须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种斗争是艰苦的、残酷的,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那在和平年代,我们还要不要传承这种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回答是肯定的。只有继续弘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我们才能成功应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可以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正当其时。

  永葆本色的奋斗精神。在王杰生前所在连队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感触地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三不伸手”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和富裕时代,共产党人必须闯过精神懈怠和享乐主义这一关。我们党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夺取政权,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永葆革命本色,永葆奋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绝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

  净化灵魂的自省精神。王杰在日记中写道:“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失去人民的信任和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就是最大的痛苦。”这是王杰的“人生四问”。“人生四问”是一种扪心自问,是一种反躬自省,是一种对个人灵魂的净化之问。我们阅读王杰的日记可以看到,王杰常常在日记中反省自己。他写道:“人一生以能服从祖国的需要为最快乐”“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吃穿太讲究,日子长了,就会忘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慢慢的失掉革命的劲头”......王杰在日记中8次提到黄继光,6次提到董存瑞,33次提到雷锋,他时时以英雄为榜样,处处向英模对标看齐,以英模的标准要求自己。试想,如果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能够像王杰那样,时时总结自己、反省自己、对标先进、自警自励,那对我们党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程冠军,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