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项“中国制造”书写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2018-09-1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入市场,也吹进管彤贤的心里。
那年,他59岁,创办了上海振华港机,首个订单即打入欧美市场。十多年中,ZPMC(上海振华重工(600320,股吧)的英文缩写)的品牌雄踞全球各大港口,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他用一项“中国制造”书写了传奇人生,时至今日,这样的勇气和胆识,都为年轻“创客”们所叹服。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早上7点,85岁的管彤贤在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是他几十年的习惯。尽管已退休多年,但他仍离不开起重机、钢桥、运输船,一边带研究生,一边做工程项目研究。
他说,人活一辈子总要留下点什么。其实,振华重工这个品牌就是他最成功的作品。
1992年,一个没有厂房、没有资金、没有业绩的振华港机厂在上海成立了,扛起这面创业旗帜的是59岁的管彤贤。坚定地投入市场浪潮中的他,不单有一腔热情,更是看到了时代发展的重大机遇。
“若没有改革开放、外贸大发展提供的市场,就没有振华的乘势腾飞。”管彤贤说。
“谁不搞生产,就回家去!”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鼓舞着人们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来。
任用干部不讲年龄大小、不讲学历高低、不讲资历厚薄。没有车间就向兄弟单位暂借,没有钱买新加工设备就去买二手的。办公室狭小就把资料柜钉在墙上。刚刚起步的振华港机从零开始,举步维艰。“天无绝人之路,大小难题总有办法化解。我们要慷慨付出、集中精力做好产品。”管彤贤说。
振华重工吃的是“外贸饭”,但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德国、英国、日本的竞争对手占据市场、技术、人才优势,谁会把订单给名不见经传的振华呢?“要敲就敲最难的门。”管彤贤直接将目光锁定欧美市场,第一个订单就来自加拿大。“市场是公平的,事实证明,只要品质过硬、准时交货、售后服务有保障,国外用户会选择我们的。”管彤贤说。
推陈出新的技术革命、瞬息万变的贸易格局,考验着那些敢于争先的企业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船舶大型化、码头自动化……谁能够抢抓机遇,谁就在淘汰赛中胜出。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是管彤贤常说的一句话,在干中学,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与强争先的振华重工港机产品如今已占据全球近80%的份额。
管彤贤说,振华重工走向世界的法宝不是以量取胜,而是“泾渭分明”,即公司要有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到之处。将一组庞然大物远跨重洋运输、安装、验收,要保证准时交货并非易事,但振华重工做到了,这不仅得益于对质量、工艺、管理近乎苛刻的要求,还包括整机运输、前置验收等创新管理模式。
出产品更要出人才
自企业成立起,管彤贤在振华重工工作了18年,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不仅产品行销世界,不论“蓝领”“白领”都人才辈出。
训练有素、外语流畅……这是国外用户眼中的振华人。管彤贤要求员工“不抽烟”“不酗酒”“不搞第二职业”,踏实工作、真诚待人,在海外工作要学会驾驶,用英语沟通。
员工整体英语水平提升,对于打开国际市场至关重要。振华重工内部推行英语考试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公司组织笔试和面试,通过英语考试的员工根据考试级别可按月获得津贴。“振华海外项目竞标、谈判几乎不请翻译,沟通及时有效。”
企业要发展需要不断“开疆拓土”,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振华重工之所以能够战胜竞争对手,就是因为有高技术和不停顿的技术创新。”管彤贤说。创新需要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振华重工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项目奖励可达上百万元。“能否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要发现和培养一批领军人物,在技术上出类拔萃,同时要有毅力,勇于克服困难,百折不回。”
企业成为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和创新项目的孵化器,也因此保证了振华重工“世界第一”不断。2007年,振华重工获得首次授予企业的国家科技一等奖,此外,还获得过近百项省市级各项奖励。
产品要以市场为本,创新同样需要脚踏实地,并不是只有科学研究有创新,生产一线同样是创新的源泉。
管彤贤骄傲地说:“我们把外来务工人员培养成产业工人,振华重工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焊工。他们同时拥有欧洲和美国的焊接技术认证,有的还在国际竞赛中获得大奖。”
正是因为有他们,振华才最终承揽了群雄角逐的美国奥克兰大桥项目。这座美国新地标建筑上的200多万只高强螺栓孔无一差错,令业内专家惊叹赞赏不已。这个“活广告”,使得挪威、丹麦、苏格兰、荷兰等钢桥项目,我国港珠澳大桥项目纷至沓来。
做企业要自强不息
2017年底,洋山深水港四期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开港试运行,圆了管彤贤心中的一个梦。早在2000年,德国汉堡港建设自动化码头,曾邀请振华一起制定方案,然而当时的市场并没有发展到自动化码头大面积应用的阶段,但技术的积累为如今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彼时,振华重工的年轻工程师们参观国外自动化码头被百般阻挠,如今洋山四期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且建设周期短、效率高,吸引了一众国外同行前来参观。
除了自动化码头项目,振华重工在海洋装备、风电、桥梁等领域都已崭露头角,这就是管彤贤所说的“以钢为纲”,做好钢结构在各细分市场的应用。巧棋或许也是险棋,每一次尝试都有可能让振华重工再攀高峰,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管彤贤常讲柯达公司的例子警醒自己。数码相机是柯达发明的,但其没有认真去研究发展。数码相机兴起,胶卷被技术淘汰,柯达对自己胶卷的品牌和质量优势过于自信,而忽略了市场因技术进步产生的巨变,这个实例证明,不研究市场的大气候,再有优势再努力也不会成功。
骄则满,满则倾。管彤贤说,要看到我们的工艺水平、关键技术的研发还与国外强手存在差距,还需要埋头苦干,将创业精神一以贯之。“审时度势,不断调整发展路径,要天时、地利、人和,不然可能会劳而无功。”管彤贤说。
管彤贤如今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带学生。他会因一个技术问题与学生争论不休,也会和学生一起喝着加冰可乐畅谈文学、交响乐。“我带的20多个研究生是认真选择的,我要带做事业的人,不带求文凭的人。”管彤贤说,“把企业当事业做,要埋头苦干、自强不息,希望这些年轻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传奇人生。”
记者贾远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