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去了 “问题”上来了——武威市产业扶贫“3+N”巡回服务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8-09-1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过程中,产业扶贫如何避免单一化、雷同化的倾向?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利用好项目、产出高质量农产品(000061,股吧)?日前,记者对深受贫困群众欢迎,由武威市农牧系统精准推出的产业扶贫“3+N”巡回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访。
在山大沟深的古浪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从没像今天这么真切。
“种一年日光温室的收益,相当于山里种10年大田。”从古浪县十八里铺易地扶贫搬迁至黄花滩感恩新村的王钛曾是贫困户,近年来,依靠种植温室甜瓜,他年收入超过2万元,已经脱贫。
虽然在日光温室种植甜瓜已有两三个年头,但如何防治病虫害,一直是困扰王钛的难题。“最害怕即将挂果时发生病虫害,那意味着大批甜瓜将枯萎,无论产量还是收益都会降低。”王钛说,万一棚里有啥事,还是找专家最管用。
前几天,王钛温室里的甜瓜叶上覆起了一层白色的膜。经过仔细查看,武威市农技中心干部陈其兵不但“诊断”出这层白膜是白粉病,还对症下药开好了药方。闻讯赶来的其他种植户纷纷拿出手机,有的记药方,有的留电话号码。
这是武威市产业扶贫“3+N”农业技术巡回服务随时都会发生的场景。
现阶段,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但贫困群众在发展新产业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此,今年7月初,武威市“量身定做”产业扶贫“3+N”农业技术巡回服务。“3”是指从市直农牧系统安排种植类技术人员1人、养殖类技术人员1人、综合服务类人员1人组成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N”是指每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服务3到5个贫困村,开展全方位、多轮次的巡回技术服务,使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至2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生产技术,每村有技术能手或科技示范户5人(户)以上。同时,联系沟通各个方面,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全面实现产业脱贫目标。
根据方案,武威市直农牧系统确定150名专业技术和综合服务人员,组成50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对全市201个未退出验收贫困村开展到村、到户、到产业精准服务,实现技术巡回服务全覆盖。
“使用专家推荐的药,白粉病很快被治愈了。”王钛说,“农技人员、专家主动进大棚,对于贫困群众而言,就如同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尤其是一对一讲解温度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我们听得懂、学得快。农作物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优,自然能卖出好价钱。”
当归早期抽薹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日前,微信公众号“武威农业”上的这则消息引起不少种植户的关注。
这则消息,是由武威市产业扶贫“3+N”农业技术巡回服务第三十八小组深入天祝县哈溪镇茶岗村获取的。
茶岗村今年种植当归60多亩,苗木均来自于岷县,定植成活率90%以上。6月,田间开始陆续出现抽薹现象,截至目前抽薹率达到60%以上。得知情况后,武威市农牧系统迅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总结当归抽薹原因及防治方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第一时间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瓶颈。
扶贫产业需要挖掘,更要靠先进高效的农业技术。7月下旬,武威市产业扶贫“3+N”农业技术巡回服务第三十五组,再次前往天祝县打柴沟镇进行巡回服务时,对群众反映的笋子霜霉病、根腐病以及蒜苗长势欠佳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诊断分析。
“针对性发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大柴沟镇负责同志表示,农业技术下乡入户解决了普遍性问题,对贫困户下一步做大做实产业具有决定性作用。
记者注意到,“3+N”巡回服务开展2个月来,50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已经陆续传来超过100份“扶贫清单”。这些扶贫清单详细记录着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规模、前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显而易见,武威市产业扶贫“3+N”巡回服务正在改变贫困群众单打独斗发展产业的局限。武威市农牧局局负责同志表示,巡回服务还改变了以往农牧系统和种植养殖户信息不对称,技术脱节的问题。“农户发展产业缺什么?农牧系统的干部坐在办公室里自然不知晓。通过巡回模式,50个巡回服务小组迅速投入到田间一线,获取了珍贵的信息,继而根据一手资料制定精准的解决举措,从而达到技术支撑产业的目的。”
目前,武威市产业扶贫“3+N”巡回服务还在火热开展中,他们因地制宜培育产业,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力量,正在武威各地拔节生长。(记者伏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