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省政府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综述
发布时间:2018-09-2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决定性力量,作风是关键性因素。”今年4月,在全省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强调,要对全省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来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整顿大提升。
活动启动以来,省政府以“唱主角、打头阵、作表率”的自觉和担当,盯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盯住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突出问题,逐项细化整改落实措施,既治作风上的顽瘴痼疾,也补发展环境的短板弱项,努力推动作风建设、发展环境同步整改双提升。
每次重要会议前,参会同志主动缴存手机;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政策性文件中多了两项内容——兄弟省区的先进做法,我省的创新之处;时间节点意识显著增强,文件运转的速度明显加快……
变化从一点一滴开始,不知不觉间已是清风扑面;变化背后是针对作风问题的雷霆出击——
全省动员会后,省政府迅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专门召开省政府全体会议,对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强调,转作风、改作风,要以知耻后勇的态度、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伤的决心,带头查、主动改,“每个层级、每个部门、每名干部都不能置身事外”。
治病先找病症。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查找出政府系统存在的“守摊子”“中梗阻”“推拖绕”“庸懒散”“走秀场”“打白条”“虚假空”“灯下黑”等“八种病相”,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十不准”规定,即:不准触碰越过一条线、不准推脱分内一丝责、不准拖延超时一分钟、不准虚化落空一件事、不准虚报假报一个数、不准粗暴对待一个人、不准随意违悔一条约、不准劳民多跑一趟路、不准违规收受一份礼、不准干好干坏一个样。
“十不准”规定划出了作风建设的红线底线,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不逾规、不逾矩。
会风会纪展现的是作风。会议室门口增设了“严禁将手机带入会场”的提示牌,配备了手机存放柜,会场门前专人提示监督,会议桌上放置会风会纪提示卡,重申会议请假、会纪遵守、随行人员等方面的规定要求……会风会纪为之一新。
制定文件如果照搬照抄不如不出。“上下观望、左顾右盼”,深入学习领会中央要求,广泛借鉴周边省区好经验好做法,紧密结合省情实际,反复与各相关部门沟通磋商,已经成为省政府各部门出台政策性文件的“规定程序”,文件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显著增强。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会议迟到、违规使用手机的厅级领导被点名批评,脱贫攻坚中不担当不作为的部门及干部被通报问责,公文运转迟滞影响政策落地的单位及干部被严肃通报批评和问责……从“小切口”入手,严明纪律规矩,让监督“长牙齿”,向作风顽瘴痼疾发起猛烈进攻,推动政府系统作风持续向好、实现大转变。
缴纳签证费、森林植被恢复费、机动车登记证书工本费等,点点鼠标网上就能办了。截至今年9月1日,甘肃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系统已安全运行两个月。平台的开通运行为社会公众办理非税收入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政府服务管理目标。
通过网上发售标书、网上提交标书,市场主体足不出户1分钟内就能完成标书下载、网上报名工作。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实行“零门槛、零拖延、零障碍、零距离”服务,加快项目进度,提高交易效率。省税务局全面推行申报纳税时一并申报退税,依法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退税、后评估”等一系列“不来即享”措施;省公安厅出台“十条措施十个严禁”,下放了事权、减免了手续、简化了环节;玉门市推行“一处跑、跑一次”行政审批模式。这些好的做法,方便了群众办事,得到了群众好评。
这些都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针对阻碍行政效能的堵点难点问题,针对群众诟病的热点焦点问题,省政府系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作风建设年活动与“放管服”改革突破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与群众和企业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和事项入手,刀刃向内、自我开刀,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今年先后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甘肃省2018年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动“放管服”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列出“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清单,取消省级政府部门和单位167项证明事项。整合对接办事平台和信息系统,目前已有36个省级部门的792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查询,全省累计开通网上办理事项2.4万多项,在线申报量达到15万件。甘肃政务服务网日均访问量从原来的2000人次上升到近期的36万人次,峰值达50万人次。积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逐项落实94项改革事项,加快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登记窗口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设置并联审批综合窗口,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加快实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经济发展仍是我省重中之重的任务。省政府聚焦企业关注的投资、成本、融资、人才、守信等问题,出真招实招优化发展软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在甘投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针对投资环境问题,印发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办法、并联审批办法等,在部分地区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探索推行“不再审批”模式。牢固树立审批服务就是生产力、就是项目的理念,以“小进是退、慢进必衰”的紧迫感,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最大力度提供优质服务,甘当企业的“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热忱地帮助解决企业成长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对重大项目,主要领导亲自出面、亲自协调、亲自推动,主动“贴上去”服务,超常规开展工作,一抓到底推进落实。清理取消6项涉企收费,降低2项收费标准,在部分地区推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试点,进一步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基金费率,一定程度降低了企业成本,给企业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针对融资问题,探索推行小微企业贷款“政府+银行+保险+企业”模式,开展银税互动,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活水”。围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目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地方金融机构成功注册发行绿色金融债。
——针对人才问题,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注重采取更大力度、更加灵活、更为柔性的政策措施,坚持特殊性与普惠性相结合,出台了《关于经济技术类人才工作助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稳定用好本地现有人才、吸引聚集急需人才、培养造就骨干人才等方面明确了26条具体政策措施,提供清单式、“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针对社会信用问题,建成全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国家平台实现对接,一个平台查信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同时,针对社会上反映突出的政府失信、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专门梳理摸排2016年以来以省政府名义与国家有关部委、中央有关企业签订的各类合作协议,掌握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加强沟通合作,推动有关协议落地见效。坚持即知即改,及时兑现2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奖励政策,增强政府公信力,维护政府形象。
“谁跟我们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过不去,我们也会跟你过不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谈及营商环境时掷地有声。
在具体工作中,唐仁健对重要企业亲自见、重要项目亲自谈,多次主持召开非公企业座谈会,深入非公企业调研,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强调要真实筑巢、真心引凤、真诚帮忙,推动非公经济形成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
亲商、爱商、安商、护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成为全省非公经济工作的主旋律。省政府从建章立制、完善政策措施入手,今年以来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等,引导各级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引导各类非公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帮助企业强化人才支撑、破解融资难题、推动创新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激发和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
同时,引导各级政府和部门保持公心,守住清白纯洁、不搞利益交换的“清”的底线,努力实现亲切亲近、坦荡真诚的“亲”的目标。坚持领导带头,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制度,积极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坐到一起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求通过政策保障、社会推动、企业参与共同提升非公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实现非公经济占比达到“半壁江山”的目标。
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最终要体现在工作落实上。
随着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深入推进,党风、政风、作风持续好转,省政府各部门亮出实干底色,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脱贫攻坚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对接中央反馈和巡查指出的问题,学习借鉴四川经验,细化完善各环节工作,不断夯实帮扶基础、产业基础、责任基础、队伍基础、作风基础,尤其是咬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专门召开现场会议强力推进,使全省上下进一步弄明白了抓产业扶贫的路径和方法,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硬仗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生态保护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两手抓,既抓当前,又谋长远,全面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具体举措,确立了大力发展十大绿色生态产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走绿色发展崛起的路子。
经济发展工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大实体经济内部挖潜和降本增效力度,带动企业效益、财政税收稳中向好,环境质量、安全生产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市场主体、工业用电、出行旅游和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发展动力进一步释放。
民生改善工作。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消除大班额,开展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课业负担专项治理和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巩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全省城市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分散救助标准,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做到应保尽保,不断织密编牢民生保障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最大发展机遇,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各方面变化已经悄然显现……(记者吕宝林 通讯员韩正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