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武汉:崛起中的国际商贸新都

发布时间:2018-11-0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本报记者 魏昊星 陈亚曦 黄妮娜

  五百年前一沙洲,五百年后楼外楼。15世纪中叶长江中游汉水改道,居民伴水而居,一条百年街市也因水而兴,商贾纷至,这就是汉正街,意为汉口之正街。

  回望武汉历史,汉口在明清时期就因区位优越而居四大名镇之首,凭借“盐、茶、米、木、布、药”六行商品的售卖闻名于世。1861年,汉口成为了中国首批开埠通商口岸,全国大量农副产品在此汇集转运,诸多汉产商品也从此入世盛名远播。

  在1873年举办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汉口茶成为我国最早登上世博会的展品,汉口也因盛销茶叶被誉为“东方茶港”……

  敢为天下先 争做第一街

  货到汉口活。任世事更迭,汉正街凭借交通地理优势和完善的商品交易体系,始终位于中国商业发展的前沿。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城乡居民对日用小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商品流通领域统购统销,各地出现凭票排队购物却仍然缺货的现象。

  此时,汉正街率先站了出来。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全国工商界提出“要更好地促进商品流通、活跃市场和方便群众”。同年,汉正街便实行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所有制改革,建立起汉正街小商品市场,103位待业青年经工商登记成为了全国首批个体经营者,打破了国有和集体企业对商业的垄断。

  “买小商品,去汉正街”随着群众口口相传,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早期的地摊集市成为了江城百姓眼中的“明珠”。1984年5月,国务院正式确定在武汉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武汉市则冲破旧体制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实施“两通(交通和流通)突破、放开搞活”战略。汉正街商户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长途贩运经营,突破商品流通的区域壁垒。

  随后,武汉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建立技术市场,第一个放开蔬菜价格,第一个聘请外籍厂长,第一个建立兼并市场……而汉正街则成为了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名副其实的探路者,铸造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天下第一街”。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保守的经济环境中率先杀出一条生路,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风向标,百年汉正街为武汉的商贸复兴提供了动力与活力。

  汪玉霞酥饼店、曹祥泰杂货店、马应龙(600993,股吧)药店……在1632米的汉正街上,百年老字号的招牌被一次次擦亮,至今仍有许多店铺续写着商业传奇。1982年,汉正街市场个体工商户仅有209户,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飙升到了1.3万户。

  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实体门店颓势初显,汉正街也不例外。2006年,在汉正街做纽扣生意的黄丽娟开起了淘宝店,成为首批“触电”商户。随后,她用3年时间在“壹钮扣”平台搭建起纽扣电商行业标准,并整合花边、拉链、织带、饰品等17大服装辅料品类的行业标准。如今,“壹钮扣”聚集起国内200多个辅料批发商,300多个服装厂,年交易额超3000万元,成为了服装辅料第一交易平台。

  “壹钮扣”掀起了汉正街电子商务的应用浪潮,汉正街品牌服饰广场、既济电力内衣商城、老三镇服装城等多家服装市场纷纷拓展网络销售渠道;龙腾第一大道也以“汉派网批”整体亮相,打造网上汉派男装品牌。建立网上销售渠道的汉正街商户已达6800多家。

  以服装贸易为纽带,如今的汉正街正以产业园区为平台,打造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建设中国服装名城。2017年12月12日,李克强总理亲临汉正街,为服装产业加油鼓劲,鼓励汉正街通过线上线下一体销售,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和群众需要。

  硚口区委书记景新华认为,汉正街在多年的自发成长中汇聚了武汉的三大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善抓机遇的商业精神。凭借这三大精神,继往开来的汉正街人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里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商业奇迹,擦亮了汉正街“天下第一街”的金字招牌。

  汉正街基因“汉口北”延续

  脚踩电动平衡车,手里拿着iPad,80后“潮男”刘鑫在他的鑫鑫童品店内来回清点货品。明亮的灯光,宽敞的厅堂,店内儿童服饰一应俱全:上衣、短裤、连衣裙、背带裤、书包、文具……尽管已经租下了好几个店面,仍有一些商品需要靠小桌台来摆放。

  “比我们在汉正街那会儿强多了!”刘鑫说。“之前在汉正街40平方米的门面,每年租金60万元,货架上根本挂不了几个新款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位于市中心交通要道的汉正街开始变得拥挤不堪,后来政府对汉正街实施交通管制,物流车辆限行,我们收发货变得非常困难。”2016年7月8日,刘鑫把店铺从汉正街搬到了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汉口北市场)。

  2011年,一场火灾事故烧尽了汉正街最后的“拥挤时光”,武汉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对汉正街消防不达标的专业市场进行关停并转,97家专业市场关闭了43家。

  在武汉人眼中,汉正街的生存形势变得微妙起来,谁来延续武汉商贸市场的辉煌?2006年底,卓尔集团向武汉市黄陂区政府提出在汉口的北部兴建一个大型现代化批发中心,并将其正式命名为“汉口北”。

  “汉口北”虽位于由武汉天河机场、武汉北铁路编组站、长江新港所构成的“物流金三角”地带,可2007年卓尔集团决定开发汉口北时,这里还只是一片乱泥岗,没有任何开办大型市场的基础。卓尔集团看准沿海产业开始向内陆转移的大趋势,结合武汉市内传统商贸市场遇到的物流困境,下定决心在此重振大武汉商贸市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09年第一个专业商品市场开业以来,汉口北市场已经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众多企业和商户,形成了涵盖鞋业皮具、品牌服装、酒店用品、小商品、床上用品、汽车二手车、五金机电等30个大型专业市场的超大市场集群。

  在卓尔集团冒着“倾家荡产”风险投资汉口北后的第4年——2011年3月15日,武汉市发布《关于汉正街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的通告》,明确将汉口北列为搬迁主要目的地,汉正街整体搬迁工程全面启动,大批汉正街商户向汉口北“战略转移”。

  直击旧痛点 锻造新商贸

  刘鑫的母亲汤桂香原是江岸区百货公司职工,1988年她决定离开国营公司,去汉正街开自己的童装店。“那个时候大家就坐在自己店里,有客人来了就吆喝两声,这是典型的‘坐商’生意,销售难有大突破。”从小就跟随母亲做生意,刘鑫对汉正街的传统商业模式有着深刻的体会。

  来到汉口北市场后,母子间产生了开店以来的最大分歧。汤桂香打算延用在汉正街近30年积累下的老客户资源继续“坐商”经营,而刘鑫则希望利用汉口北的空间优势尽快拓宽商品品类,主动出击拓展新客户,转型为“行商”。

  最终,汤桂香拗不过儿子,刘鑫开始频繁出差,去各地拓展客户。没过多久,销售量30%的增长证明了刘鑫的选择,通过他的走访与推销,来自北京、郑州、合肥、蚌埠等地的批发商成为了他们的新客户,原先的老客户也逐渐从电话簿“蹦”到了微信朋友圈里。

  同样从汉正街搬到汉口北寻求转型发展的还有创美布艺公司。在汉口北窗帘市场4楼,这家主营中高端窗帘业务的店铺在汉口北电商团队的帮助之下,已经开设了天猫网店。因产品精美、价格实在,网店销售额常年排名全国前三。针对商户普遍缺乏线上经营经验的痛点,卓尔集团整合各方资源,招募1000多名武汉大学生到汉口北创业就业,协助商户经营线上市场,拓展网络销售渠道。

  在汉口北,商户们最关心的问题有三个:租金、仓储、物流。汉口北集团直接为搬迁商户订制“入驻大礼包”:限免租金、配备仓库、提供自有物流,竭力降低商户的经营成本。2017年,面向汉正街待迁的汉派女装商户和大兴路鞋业商户,汉口北市场可依据实际情况为搬迁商户免除1-3年的店铺租金,并配备50-500平方米的仓库。

  过去,远城区物流市场繁杂混乱,很多黑物流公司借物流之名骗走商户货物。针对物流乱象,卓尔集团搭建起一个新型“网约货车”平台——“卓集送”,该平台拥有物流订单在线智能匹配、预约司机、物流实时监控及顺路填仓、回程揽货等功能,在保障货品安全和物流时效性的同时,物流综合成本更降低约30%。

  市场经济是有生有死的经济。改革开放后,全国经济形势经历了由短缺到过剩的阶段,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在21世纪以来更加突出。对于汉口北而言,商品市场的体量在不断增大,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商的冲击更无时无刻不在制衡传统实体市场的发展。面对困境,任何市场主体都无法回避,汉口北果断选择迎难而上,继续深耕国内市场。

  9月19日,汉口北鞋业批发城,一场别开生面的订货会在这里举行。与每月一次的常规订货会相比,这次订货会出现了专业的第三方营销培训讲师。T型舞台上,讲师生动地为商户老板和各地订货商免费讲解实体商店的营销策略,并针对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和“双十一”购物节进行细致的销售案例分析。

  汉口北集团市场部负责人说:“在订货会的两三天时间里,这些来自外地的订货商将享受由汉口北市场提供的免费住宿与餐饮服务。面向汉口北的商户,我们还举办了‘拓客万里行’活动,全程出资支持汉口北商户走进全国各地市场,展示汉口北质优价廉的商品,打通汉口北市场和各地间的供销渠道。”

  拥抱互联网提升“国际范”

  在继续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汉口北将目光坚定地瞄准国际市场。

  2010年,首届汉口北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汉交会”)正式举行,这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卓尔集团创建的国际客商大型经贸平台。首届汉交会吸引了30余家批发市场、20余家专业商会、协会,千余家境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实现交易额65亿元。2013年,第四届汉交会总成交额达到156亿元,成为中部地区“吸金力”最强的消费品展销盛会。东有义乌城,中有汉口北,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两个大型商贸市场集群为中国商贸发展提供着经验与动能。

  “单纯的国内市场不足以满足汉口北商户的发展需求,我们有很多品质过硬的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只有走出去才能赢得未来。”汉口北集团总裁李斌说。2015年,首批赴俄罗斯的“汉口北远东商贸团”一举拿下4000万美元大单,振奋了整个汉口北市场,商户们吹响了“向全球进军”的号角。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系列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其中“市场采购贸易”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拥有通关便利化、免征增值税、放开个体户出口等优势,适合国内专业市场的外贸发展。2016年9月6日,汉口北市场获批第二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汉口北进出口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伟奇介绍,试点获批后,汉口北市场相继建成海关监管场所、关检办事中心、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八部委市场采购联网信息管理平台等国家试点配套设施。2017年,共有50多批次800多名外商来到汉口北考察采购,曾经“难觅外商踪影”的汉口北市场成为过去式。

  谁也不曾料想,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智能时代呼啸而来,顷刻间改写了社交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交易方式,颠覆性变革向汉口北提出了新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从承接汉正街市场搬迁到支撑武汉商贸国际化发展,卓尔集团始终坚持着对这座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民企担当。2014年,卓尔集团全面启动互联网化转型,汉口北联手阿里巴巴打造武汉产业带,同年汉口北市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2015年8月,卓尔集团正式上线互联网批发交易市场平台“卓尔购”,将线下批发市场的商品、交易、数据标准化后迁移至互联网,实现了对批发、零售业态的线上结合。自上线以来,“卓尔购”云市场已整合包括武汉、郑州、西安、昆明、天津、沈阳等地的批发市场1300余家,入驻商户近30万户,交易额逾1000亿元。

  2016年4月,卓尔集团成为全球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兰亭集势的第一大股东,形成全国首个O2O内外贸融合电商平台;并购嘉实金服成立卓尔金融集团;牵手创新工场设立卓尔智能交易产业基金……随着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张,卓尔已成功转型为全球智能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运营者。2018年7月3日,卓尔集团(ZALL GROUP)正式更名为卓尔智联集团(ZALL SMARTCOM),一举确立了未来“智联天下生意,服务创造价值”的商业理念。

  至此,一个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内贸外贸相结合、批发零售相结合的智能化商业交易生态圈初见雏形。“买全球、卖全球”将在汉口北成为可能。

  近日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的卓尔控股董事长、卓尔智联集团董事会联席主席阎志表示:“作为一家拥有数百亿重资产、多家超大型批发市场的传统商贸物流企业,我们正在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搭建以区块链为平台底层,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货币为基础设施的新一代开放型智能B2B交易平台。”

  阎志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新贸易时代正在来临,可称之为B2B4.0时代。我们建立卓尔智联平台,就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以交易的智能化、数据化推动贸易的便利化、全球化,改善交易效率、提高市场开放程度,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

  武汉市黄陂区汉口北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立华说:“如今汉口北进入了发展成果的显现期,赶上了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对接了新业态新模式的窗口期,将为武汉内外贸新业态的培育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长江北望,武汉潮涌。这个百年商业重镇见证了中国商业史上的两次蜕变和崛起。

  40年来,改革开放赋予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活力为世人所惊叹,而武汉则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商业实践中积累和创造了丰硕的经验和价值,为打造世界级城市商贸新都闯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