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天津花呗套现提现购早教企业京东白条套现压力骤增

发布时间:2018-12-0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网约车检查结果出炉 滴滴将全力投入安全整改工作

  唐金燕、张靖超

  距离顺风车事件过去已3个多月,滴滴出行的整改依旧在持续进行中。

  11月28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组织召开网约车顺风车进驻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新闻通气会,交通运输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通报了检查工作有关情况。

  检查结果显示,滴滴出行主要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滴滴出行CEO程维在通气会上表达了对逝者家属的致歉,并且表示将全力投入安全整改工作。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数名滴滴司机后发现,顺风车事件之后,在3个月的整改过程中,滴滴重点的整改方向在于对滴滴司机的资质筛选、信息管理等方面。此外,滴滴还推出“一键报警”等多款安全产品,同时也在多个城市开展司机、乘客意见征求会。经过3个月的整改工作,司乘冲突大幅下降,整改初见成效。

  司机资质成为重点整改方向

  滴滴司机孟海洋(化名)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现在滴滴非常强调安全红线这一说法,“现在特别强调一上车就是安全,司机不能触碰这个底线。”他说道。

  在11月28日的新闻通报会上,程维也提到“时刻将安全红线刻在心里”。

  8月底温州女孩顺风车事件爆发后,交通运输部、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组成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组,于9月5日至15日对滴滴、首汽、神州、曹操、易到、美团、嘀嗒、高德等8家主要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进驻式联合安全专项检查。11月28日,在网约车顺风车进驻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新闻通气会上,通报了网约车的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里关于滴滴的七大问题中,有三条涉及驾驶员问题。其一针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问题;其二则是针对驾驶员是否具有营运资质的问题;其三则是针对驾驶员从业资格、背景情况的审核把关问题。

  艾媒咨询的CEO张毅认为,此次整改的主要方向是司机资质以及司机相关信息的透明化等方面。

  滴滴在9月13日启动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司机出车接单前必须要经过安全知识考核。9月14日,滴滴宣布司机端APP已上线防疲劳驾驶功能,系统触发后,司机必须休息后才能继续提供服务,同时面向全量司机进行安全审核,要求无犯罪记录、通过三证验真(身份证、驾驶证及行驶证)、每天出车前通过人脸识别后才能接单。

  一位50多岁的滴滴司机董阳(化名)感受到了安全管控加强方面的“压力”。他告诉记者,9月份出事以后,不仅出车之前需要人脸识别,“如果你干10个小时,一天最起码识别4次到5次。”董阳说道。

  “有时候都不知道为啥,就会要求进行人脸识别。不过这几个月大家也都习惯了。”另一名滴滴司机说道。

  滴滴在新司机准入方面也加强了管控。“不合规的都拉不了,有犯罪的有打架的,任何的不良记录的都不行。有一次都不行。”滴滴司机林鹏(化名)说道。

  在司机资质方面,最为关键的在于“双证”的问题。 按照2016年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作为网约车司机,应当具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以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也就是所谓的“人证”和“车证”。

  但一直以来,政策的执行都处于一个灰色空间,直到顺风车事件之后,政府监管开始重视司机资质的情况。今年9月1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通知规定自即日起至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专项整治行动。行动分三个阶段推进:10月1日之前是安排部署阶段,10月1日至11月30日是集中整治阶段,而12月1日至12月31日是总结巩固阶段。

  一位网约车从业人员表示,未来这一文件如何落地执行将成为网约车行业发展的重点。

  受访的滴滴司机们表示能够理解政策,但是他们也表示并不愿意去把私家车转变为营运车辆。营运车辆意味在保险税费、安全检查以及报废年限等环节将会受到更严格的规范。此外,在北京,外地人无法办理“车证”。

  “现在北京大多数滴滴都是外地人在开车,如果严格要求‘双证’,那有些人就只能去开黑车了。”孟海洋说道。

  互联网分析师李成东认为,滴滴这类网约车兴起,某种程度上,就是走在社会需求和非法运营的重合之处。社会需求会变化,法规也可以变化,所以非法运营问题也可以变化,并非是一个不能根除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企业和国家法治机构共同来面对和解决,并不是某一方自己的责任。”他说道。

  整改3个月初见成效

  近期,记者刚坐上滴滴车,从司机手机里便传来提示音,告知乘客能够设置紧急联系人并且使用一键报警功能。打开滴滴出行APP,便可看见屏幕上的“一键报警”的按钮。

  从今年8月28日至今,从采取三方连线拨打110的方式到“一键报警”的多次升级,在报警方式方面,滴滴做出了很多尝试。9月4日,乘客端原“紧急求助”功能升级为“一键报警”,乘客端上线“安全中心”快速入口,可使用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功能,陆续提示可添加紧急联系人。

  据悉,乘客和司机使用一键报警后,在拨打110电话的同时,会自动发送行程信息给紧急联系人,确保亲友在需要时与警方迅速联动并及时获取行程信息。滴滴方面也表示,仍在探索将信息自动同步给警方的解决方案。滴滴目前在试点测试“短信报警”功能,乘客可快速发送位置、行程信息至当地短信报警平台,截止到11月7日,已经扩展到烟台、江门、石家庄、南昌、沈阳、长春、南宁、无锡、中山、合肥、福州、大连共12个城市。

  此外,滴滴也在试运行 “实时位置保护”功能、设置录音录像等措施。

  夜间时段往往是作案高峰时期。针对夜晚出行,滴滴也采取了一定的管控措施。一名滴滴司机告诉记者,只有“老司机”才能在夜里10点之后开车,新司机则不能出车。

  “夜间的各城市里面都会发现大量的套牌出租车出现。但是网约车的这个门槛,现在越来越高,尤其是滴滴,其实对于用户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保障的。”李成东说道。

  在孟海洋看来,这些安全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对于司机而言也是一件好事。他曾经在深夜去北京房山附近接人,四周围比较空旷,让他心生恐惧,因此希望作为司机也能够在安全上有所保障。

  现在,滴滴打车的司机端也同样设置了“一键报警”的按键。

  车内录音的设置则降低了司乘的冲突发生率。滴滴方面表示,在平台各项安全措施逐步落地的综合影响下,车内冲突率较此前有大幅下降。其中,自从9月8日启用行程中录音功能后,车内的冲突在一个月内下降了48%。

  滴滴此前夜间停服期间导致的打车难问题引发了舆论的关注。9月18日,艾媒咨询发布的《滴滴出行夜间停服热点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滴滴出台夜间停服措施,超六成打车用户出行受影响,打车困难、司机加价成用户最大困扰,用户出行体验普遍降低,其中便捷度方面下降幅度最大。64.2%的打车用户赞成滴滴整改,认为利大于弊,半数打车用户仍看好滴滴未来发展。

  安全风波背后是信任与沟通问题

  滴滴乘客苏鸿(化名)认为,不管是滴滴车还是出租车,由于不能实时监控,所以永远只能事后查因,起警示司机和事后安慰的作用。“遇到某些不理智罪犯和狂躁不顾一切的罪犯时,人身安全风险很大。”她说道。

  9月20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专题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结案的被告为网络约车司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施犯罪的案件量不足20件,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传统出租车司机在服务过程中实施犯罪的案件数为170余件,万人案发率为0.627。传统出租车司机犯罪案件数量是网约车司机的9.7倍,万人发案率是后者的13倍。

  安全风波背后体现的是信任问题。“3个月内不断整改,不仅仅是为了提升滴滴的安全程度,也是希望能够重获用户信任。”乘客王源说道。

  张毅认为,滴滴最近几个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于用户的信任,对于滴滴的长远发展以及对于城市的公共管理都是相互促进的。

  本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在安全机制以及司机管理方面的管控,滴滴此次整改也比较重视与乘客、司机的沟通和交流。

  9月26日,滴滴开通了面向全社会的意见建议通道,希望广泛听取各界批评,接受全社会监督。从10月份开始,滴滴展开线下用户调研工作,并且展开多个城市的司机、乘客意见征求会,根据公开资料,迄今为止已经在广州、杭州等16座城市召开司机、乘客意见征求会。11月2日,滴滴“公众评议会”上线试运行,针对平台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长期征求意见和建议,目前已进行到第三期。

  李成东告诉记者,之前滴滴产生舆论危机,很大的原因是在于对用户沟通以及政府的沟通做得不到位。他认为未来滴滴可能需要更多地加强与政府、用户(包括司机在内)之间的沟通交流。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