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灼见丨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全面放开计划生育管用吗?

发布时间:2018-12-26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摘要]以多生应对老龄化,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以说是在饮鸩止渴。

  腾讯财经《灼见》特约作者 李佳(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接受媒体采访时预测,2018年出生人口很可能跌破1500万,甚至跌至1400万左右的水平。其建议尽早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以鼓励生育,应对老龄化。

  然而笔者认为,鼓励生育与应对老龄化并不是一回事,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与鼓励生育也不是一回事。

  对于老龄化,现在普遍的现象是说好的少,说坏的多。谈及老龄化,就是严重问题,就是巨大挑战。实际上,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先是机会,后是挑战,是机中带危,不是危中带机。联合国多份文件中,也都是先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类社会一件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们现在不能一谈老龄化就闻之色变,就担心焦虑。我们应该客观对待,既看到积极的方面、进步的一面,也看到挑战的一面、需要想办法解决的一面。

  老龄化的出现,长寿、少子是直接因素。那么,长寿是坏事吗?少子也是坏事吗?对于长寿,相信没人会说不好,更不会人会提出如何想办法降低寿命。那么少子到底好不好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控制人口数量上的两次交锋。

  1974年,第一次世界人口大会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是否需要控制人口数量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降低生育率,控制人口增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则提出,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应该先发展,后降低人口。

  十年后的1984年,第二次世界人口大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这一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发生了180度的转换。发展中国家主动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降低生育率。而发达国家却提出,只要经济发展了,生育率自然就下降了。

  又过了十年后的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第三次世界人口大会)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过艰苦的谈判,通过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共同呼吁控制全球人口增长,确保可持续增长。

  所以,少子不一定是坏事。近几年的用工荒,不是没人可用,更多的是劳动力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需求的矛盾,是劳动力预期收入与企业支付报酬不匹配的矛盾。

  但现在很多人在探讨如何应对老龄化时,经常拿少子来说事,建议要鼓励生育,要多生。那么,多生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继续保持原来的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可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必然是全球人口总量的无限制增长。可以说,以多生应对老龄化,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以说是在饮鸩止渴。    关于将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与鼓励生育相挂钩,同样也是传统思维在作祟。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然低于2016年的1786万人,但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1644万人的水平,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其中,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二孩出生人数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这是二孩出生人数首次超过一孩出生人数。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现象:一是两孩生育率在上升;二是一孩生育率在下降。造成生育率下降的最大原因,其实是一孩生育率的持续下降。由此的推论是: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并不意味着一孩生育率的提高,带来的是将是三孩、四孩生育率的提高。

  生育率下降,是目前全球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报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水平都在下降,越来越多国家进入低生育水平。2010-2015年,全球有83个国家的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1个),这些国家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6%。其中,26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低于1.5。按照中位数预测,全球总和生育率将从2010-2015年的2.5降至2045-2050年的2.2,进而降至2095-2100年的2.0。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依然出现了生育率的下降。

  所以,要鼓励生育,重点不是提高三孩、四孩生育率,而是提高一孩生育率。为此,首先应该是分析一孩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从而研究和制订相关解决办法。

  病分轻重,药有缓急。无论是应对老龄化,还是鼓励生育,关键还是要对症下药。特别要不得的,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模式。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