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 上紧发条见实效

发布时间:2017-08-2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上紧发条见实效

  企业排污少 黑烟不再冒(好政策,让生活更美好)

图为邢台市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在一家限产企业生产指挥中心观测环保监测设备的实时数据。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数据来源:环保部 统筹:本版编辑吕 莉 制图:沈亦伶

  图为邢台市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在一家限产企业生产指挥中心观测环保监测设备的实时数据。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数据来源:环保部 统筹:本版编辑吕 莉 制图:沈亦伶

  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2016年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率先在河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试点。2017年8月15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西藏,至此,中央环保督察对全国各省(区、市)实现全覆盖。

  ——编 者

  “这家玻璃厂早先冒的都是黑烟,现在已经变成白烟(水蒸气)了!”近日,记者来到河北邢台沙河市,一位当地农户说,企业排污明显减少了,空气越来越好,往后天一定会更蓝。

  近两年,邢台市在环境治理上层层加码,尤其是环保督察实施以来,无论是企业、环保部门还是当地党委政府,“发条上得更紧了”。

  钢铁厂负责人靳旭冉

  高炉的颗粒物排放达标了

  “为实时掌握环保动态,我把企业所有与环保有关的人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在邢台市邢台县南石门镇的德龙钢铁厂区,主抓生产的副总经理靳旭冉介绍,除了日常的车间巡检,每天,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环境联查通报、问题反馈和处理等信息,都通过这个“邢台德龙环保群”传达给76名组员。

  过去,高炉出铁场是德龙钢铁厂最脏的地方。现在,经过全封闭、平坦化、将炉前除尘风机风量增加一倍等一系列的改造,车间面貌焕然一新。车间主任告诉记者,以前,1080立方米高炉的颗粒物实际排放浓度是30毫克/立方米,除尘改造后降到8毫克/立方米以内,低于河北省特别排放限值15毫克/立方米要求,实现了达标排放。

  为根本解决粉状原料在运输、储存时的扬尘问题,德龙钢铁厂累计投入1亿多元,配备多辆清扫作业车,并建设3座全封闭料场。“尽管环保工作投入很大,但经济效益也很显著。”德龙钢铁烧结厂厂长赵文书算了笔账,料场全封闭后,平均一个料棚每年可减少1200—1300吨铁矿粉损失,年节省成本70多万元。

  一线执法人员贾立飞

  突击检查从一两月一次到每天都有

  市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防止被查企业听到风声、提前准备,执法人员常常采取暗查、突击检查的办法。“有一次为了不惊动企业,执法人员想来想去,最后搭上送料车,进入工厂调查取证。”

  2016年1月初至2月4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省展开试点督察,包括全省五个地市,邢台市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普遍认为环保工作就是环保局的事儿,像是在唱‘独角戏’。现在,各市直部门都动起来了,实现了更深层次上的部门协作。”邢台市环保局长司国亮介绍,环保督察方案明确了责任机制,提出“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邢台市给各单位划分了任务目标、细化责任,通过倒排工期,敦促各单位按期保质完成,不允许有赖账行为。

  作为一线执法人员,邢台市环保执法支队2室主任贾立飞有切身体会:实施环保督察后,执法力度明显增强。举报更通畅了,过去是12369电话举报和网络举报,现在增加了微信举报,可以实现快速定位;执法更得力了,以往突击检查一两个月一次,方式为夜查,现在实行轮班制,每天都有执法检查,方式为晨查加夜查;力量更强了,以往仅有执法人员,现在是监测站、环境安全支队与环保局执法人员一同前往;手段更先进了,启用了环保大数据分析。

  邢台市政府有关负责人

  为污染企业说情的几乎没了

  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河北省的反馈指出,河北省仍存在压力传导不到位、违法违规项目上马、部分区域环境急剧恶化等突出问题。河北专门成立调查问责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查清事实、厘清责任,倒逼履责、深入整改,对487名责任人严肃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4人、诫勉谈话117人、免职或调离10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

  邢台市主管环保的常务副市长周永会告诉记者,地方党委、政府的担子更重了。

  环保督察实施前,邢台市党政领导对于环保问题相对过问较少;之后,过问的频率和范围都明显增加。如今,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环保已经成为固定议题。市委常委会上,春节后第一天就布置了环保工作。

  周永会透露,以前,有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会为污染企业说情,认为污染企业会为当地政府贡献GDP等。现在,这种情况几乎绝迹了。

  环保督察,由“督企”变为“督政”。原来地方党委政府在环保方面常常“虚的多、实的少”“表扬多、批评少”,时紧时松。环保督察则对懒政不为的地方干部形成强大震慑力,让环保的弦时刻绷紧。

  “压力也是动力。”周永会表示,“大家清醒认识到,环保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狠抓落实,才能在环境治理上不欠账。”本报记者 史自强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