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瞻资产李勇:未来债市风险主要来自信用违约
发布时间:2017-07-0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本期导读】7月3日,债券通正式上线运营,首日交易情况显示,外资对中国的债券市场表示了较大的热情,而中国的债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去杠杆的过程,时至今日,债券市场去杠杆状况如何?中性偏紧的利率以及美联储加息的脚步是否会对债券市场再次构成冲击?当前债市的风险点主要在哪里?金融界对话业内债市投资“大牛”,详解当前债券市场的投资机遇。
【本期嘉宾】李勇,现任瞰瞻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债券市场从业经历11年,曾任农行总行高级投资经理、安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培养了多名基金经理和固定收益总监。擅长流动性分析、多次准确预见债券市场牛熊拐点,成功避开2013年6月“钱荒”冲击和2016年四季度债券暴跌。
【核心观点】
第一节 李勇:债券通首日高等级国企债最受青睐
金融界:7月3日,债券通正式上线试运行,首日交易情况是:二级市场上,共有19家报价机构、70家境外机构达成142笔、70.48亿元交易,交易以买入为主,共买入128笔、49.04亿元。从数据上看,您认为外资的热情高吗?与沪港通、深港通相比,债券通的意义有哪些?
李勇:首日的情况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农发行招标160亿“债券通”金融债,认购倍数超过10倍,创农发行历史新高,境外投资者累计认购21.5亿,占比13.4%,发行的利率也低于二级市场同期限的利率,需求相当旺盛。
从总的交易品种上来看,以买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为主,信用债占比相对较小,对信用债券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初期重点可能是配置资质优良的高等级国企债券。
长远来看,债券通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债券市场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一步,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大局。币种的国际化需要与资产的国际化同步推进,目前沪港通和深港通已经初步实现了中国股票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债券通又进一步加强了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与QFII、RQFII、CIBM注册等投资方式不同,这次债券通是首次将一级市场对境外投资者开放。我们的债券二级市场流动性还不充分,开通一级市场,便利境外机构批量配置。与股票不同,债券尤其是国债的低风险特性,将有利于未来人民币资产在外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提升,促进境外资本流入;
另一方面,开通债券通可突出香港资金中转站的功能。香港本身不是发债体,本地的债券市场是比较薄弱和有限的。而中国的债券规模68.7万亿,香港将全球的投资者与中国市场连接起来,可以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价值。
第二节 李勇:国内债券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金融界: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一步步走向开放,就债券市场的开放看,监管层下一步的动作会是什么?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又是什么?
李勇: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政策环境。譬如尝试信用评级市场的对外开放,既满足境外投资人和发行人的要求,也有助于改善当前因恶性竞争带来的评级虚高、打价格战的行业乱象。
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以开放促改革,加大境外投资者对债券市场参与度,带动上万亿的资金流入中国债券市场,改善中国债券市场结构和提升中国债券市场深度,促使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为成熟的国际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