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京东白条怎么才能安全套现,京东白条套现提现方法
发布时间:2017-08-25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8月3日上午10点,扬州大学副教授凌裕平,在见了石奶引后感到非常惊讶。
石奶引,是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两位“头像人物”原型中的一位(右侧那位),外界不少人都以为她是“名人”,很有钱。但让凌裕平想不到的是,眼前的石奶引,完全是一副普通农妇形象——身着侗族服饰,脚上穿一双胶鞋,满脸皱纹,和一元纸币上那个拥有翘翘的鼻子,圆圆的大眼睛,乌黑的长发,清纯动人的“人民币女孩”形象相比,判若两人。尤其是她的一双手,长满了老茧。
近日,红星新闻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探访石奶引,揭开这位“人民币女孩”的真实人生。
现状
平凡的生活:放牛,做饭,养鸡鸭
8月17日凌晨6点,石奶引就起床了。
喂完鸡鸭后,她拿着长鞭,牵着3头黄牛就出了家门。出门的小路上,青草长势不错,牛沿路啃咬着,偶尔会有蚊子飞到牛背上叮咬,石奶引会走上前去,一个巴掌将蚊子拍死;如果牛儿们相隔远了,她会举起鞭子,把3头牛赶到一块。
丛林中,几只麻雀欢快地唱着歌,山谷中,知了声一浪高过一浪。
上午11:20,石奶引赶着3头黄牛回到家,手里多出了两个小瓜。这时,家里已经来了一名文化研究人员,坐在凳子上等她回来,向她了解人民币头像的事。石奶引并不感到意外,也没有流露出激动的表情。自从很多人知道她是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原型后,经常会有人到她家找她,她也习惯了,说:“问的都是同样的问题。”
来的人中,有不少是媒体记者。石奶引所在的贵州从江县庆云镇佰你村的村长石华科说,经常有记者到石奶引家采访,虽然对她家没带来什么帮助,但每次她都是杀鸡宰鸭,热情招待。
石奶引转身进入厨房,拿出一个大西瓜用刀切成小瓣,放在盆里。“来来来,这是刚从地里摘来的,大家快来尝尝鲜。”石奶引的儿媳石碑坤热情地招待着大家,然后用石奶引放牛时从地里摘回来的小瓜,做了一个菜。大家便在一起吃了午饭。
这天下午,天空下起了小雨。无所事事的石奶引却坐不住,她时不时要到院坝上去料理他的鸡鸭。两个孙子则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
傍晚,雨停了。石奶引让儿子在院坝上抓来一只鸭子,宰杀后放在锅里清炖。晚上8点,炖鸭子的香味在堂屋里弥漫开来。晚餐桌上,除了清炖鸭子,她的儿媳还准备了两样菜——韭菜炒鸡蛋,韭菜汤。
听说家里来了客人,石奶引的老伴石学文的几个兄弟也赶来“凑热闹”,大家用大碗喝着自家酿造的糯米酒,大口啃着鸭肉,场面温馨。
吃完晚饭,男人们拿起自制的琵琶弹奏起来,唱起了心爱的侗歌。现场有人提议让石奶引唱一首情歌,只见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嘴里不停说着侗语,儿媳赶紧向客人解释“婆婆说她老了,唱不了了。”
晚上9点,人们相继散去,石奶引一家也熄灯睡觉。被雨水洗刷过的天空,清新淡雅,繁星点点。白天热闹的村庄,此时静得只能听到田间里的蛙鸣声,此起彼伏,犹如天籁。
石奶引一天的生活,就在这平淡无奇中度过。
往事
16岁赶集被人画像,49岁才知人民币上头像是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里,石奶引并不知道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原型是自己。当她知道的时候,已经是2010年,那一年,她已经49岁。
她的儿子石连锋从小就喜欢收集古钱币,在他的钱包里,现在仍然还存有一角、两角、五角、一元等纸币,但他之前也没发现,自己收集的这些纸币中,有母亲的头像。不过,就算现在知道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是母亲,这个从十几岁就出门打工的男子也没感到有多大惊喜,“我当时也不知道一元人民币上有母亲的头像,现在知道了,意义就不一样了。”
从江县庆云镇宣传委员石文章告诉红星新闻,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原型之一,最终确认是石奶引,确实是在2010年。
石文章说,早在1994年,当地政府就发现一元人民币上面的头像,只有庆云地区的侗族人才会梳那种发型,戴那种耳环,从那时起就确定是庆云这边的人,只是一直没找到这个人,直到2010年,有人说一元人民币上的头像之一是石奶引,“我们找她本人和周围的朋友了解,才最终确认是她。”
在石奶引的回忆中,1978年的一天,当时16岁的她和村子里的伙伴们身着侗族服装去从江县洛香镇赶集。热闹的街市上,石奶引和姐妹们挤在一个小摊位前购买做刺绣用的针线,突然有人从背后拉了她一把,石奶引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是个30多岁的陌生男子,面带笑容。该男子示意她走出来,脸朝侧面站定,石奶引依照对方的要求站定,心中充满了疑惑。这名男子随即拿出笔和画夹,开始作画。也不知过了多久,对方放下笔,瞧瞧画夹,又瞧瞧她的脸,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回到家后,石奶引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也没有告诉其他人,很快自己也忘记了这个事。“要不是后来有人说钱上的女孩像我,这件事我恐怕就记不起来了。”
而据媒体报道,第四套人民币设计者之一是画家侯一民。他曾在接受媒体报道时透露,当年他在大西南考察了3年之久,为了设计各种民族形象和装饰纹样,他的足迹踏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后,侯一民回到北京,短短数月即完成了第四套人民币的主景设计,其中,一元纸币上的人物是侗族和瑶族。
知道自己的头像上了人民币之后,石奶引并没有因此而兴奋,“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样要种地,该咋生活还是咋生活。”他们一家人也不认为“人民币头像原型”能为家里带来什么好处。
不过,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有人以为石奶引生活富裕,很多人写信寄给她,希望得到这名“人民币女郎”的资助,但大家并不知道,石奶引家也是贫困户,她无力去资助向她求助的人。
虽然不能帮助他人,石奶引还是把这些信件像宝贝一样收藏了起来。8月18日,太阳落山后,干完农活回到家的石奶引从一个布满灰尘的塑料袋里掏出一封信。这封信是2014年山西芮城县一名叫李某峰(化名)的人寄来的,随信一道寄来的,还有他的身份证、户口簿以及向银行贷款、贫困证明等复印件,目的是希望“富裕”的石奶引帮助他。
和所有写信求助的人一样,石奶引没有给他回信,也没有向他提供的银行账户转钱,但她偶尔会翻出这些信件,让识字的儿子和儿媳念给她听,“要是有能力,我们肯定帮他们。”
石奶引的生活虽然不富裕,却很坚强,为人也低调,就算困难,也从不以自己的“名声”,伸手向政府要资助或补贴。
“明星”
她不会说普通话,“吃了没文化的亏”
“人民币头像原型”虽然没有给石奶引的生活带来改变,她却成了庆云镇附近一带的“明星级”人物,直到现在,但凡有人打听她,附近的人都会说:“石奶引啊,就是人民币头像上的那个人,她家就在佰你村十组,很好找的。”
石奶引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女们都成了家。石奶引没进过学堂,她和丈夫石学文至今都不会说普通话,与外人交流,需要儿子儿媳临时当翻译。
石奶引所在的佰你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寨,当地人长年靠种水稻、玉米为生,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现在年轻人可以外出打工,一年能挣点钱来贴补家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也有了盼头。
石奶引的儿子石连锋和儿媳石碑坤,每年开春干完农活后都要出门打工,然后等秋收时回家帮父母收庄稼。“父母年纪都大了,身体又不好,外出久了不放心。”石连锋说,今年他和老婆出门打工才几个月,就接到父亲鼻窦炎发作入院的消息,就提前从广东赶回了家。
村长石华科说,石奶引一家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属于贫困对象,往年他们家是享受低保政策的,但今年村里有3人考取大学,就把指标优先给了考取大学的困难家庭。
石奶引一家对这样的决定很理解,“娃娃读书重要,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只要我们大家努力,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婚姻
她是村寨一枝花,被父母许配给没见过面的人
年轻时的美丽,是石奶引身上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1961年,石奶引出生于庆云镇寨锦村七组,原名石婢学。少年时代的石奶引是寨锦村的一朵花,留有一头飘逸的长发,处处表现出山村少女的活泼、健康、美丽。
石奶引家共有六兄妹,三男三女,她是老大。由于家里兄妹多,石奶引很早就去顶劳力,因此从来没有读过书。4岁的她就学会放牛,7岁学会做饭,13岁跟随大人下地干农活。据庆云镇给媒体提供的资料显示,小时候的石奶引就很引人注目了,翘翘的鼻子,美丽的大眼睛,还有那头乌黑的长发,让她看起来楚楚动人,被誉为寨子里的“一枝花”。不仅如此,她还心灵手巧,唱歌、刺绣、织布、染布,一学就会。到14岁的时候,她就能独立织布、染布、做衣服了。
曾有媒体报道,石奶引22岁的那年,媒婆把她介绍给了佰你村的石学文,经历过几次的“行歌坐月”(情歌对唱),彼此十分满意,渐生情愫,23岁那年的腊月,双方由父母做主,举办了婚礼。夫妇二人和睦相处,勤俭持家,日子过得很幸福。
但事实并非如此,石奶引告诉红星新闻,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行歌坐月”,而是父母做媒将她嫁给石学文的,当时她感到委屈,总觉得是“被父母逼的”。石奶引回忆说,当时自己的条件不错,追求的男生不少,甚至还有了意中人,但遗憾的是父母早就把她许配给了石学文,“我们直到结婚,两人连面都没见过一次。”她感到委屈的另一个原因,是石学文家的兄妹比自己家还多,一家7兄妹挤在一间小屋子里,条件还没她家好。
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石奶引嫁到石学文家后,经过2年的走婚,两人有了感情才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婚后,两人感情一直挺好。不久后,他们的女儿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两年后,儿子降临人世,喜上添喜。有了儿女,他们十分满足,辛勤劳动,并盖了一栋新木房。
平时,石奶引和丈夫靠种地为生,儿子儿媳外出打短工,每年可以挣些钱回来补贴家用。眼看生活有了起色,但是一家有六口人,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很难有结余。
但石奶引还是很乐观。8月18日这天,儿子石连锋把印有母亲头像的一元纸币递给石奶引,她认真端详上面的人,开心地笑了,说:“还是年轻的时候好看。”
不过,她并不特别留恋这张纸币上的头像,她的梦想是种好地,把两个孙儿带大,就算再困难,一家人也要努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幸运
帮扶相继到位,“明年日子就会好了”
石奶引的这个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一项针对她的帮扶正在进行。庆云镇政府宣传委员石文章说,镇里面已经拟定好石奶引家的帮扶项目,计划为她家准备30斤鱼苗、鸡、鸭苗各50只。通过这个项目,一年能为石奶引家增收四五千元。此外,还会不定期组织少先队员到石奶引家,帮她打扫卫生。
当地还邀请了扬州大学的帮扶专家团队,对石奶引一家开展帮扶活动。扬州大学副教授凌裕平说,见到石奶引之后,他下定决心要长期对她家进行帮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石奶引一家过上好日子。
“这个地方虽然是山区,但降水充沛,除了种水稻,还可以试着在水田里养些市价较高的黄鳝、泥鳅。”凌裕平说,石奶引家有6块水稻田,凌裕平已经想好,稻谷收了后,还可以种蔬菜,这样可以增加她家的收入,也可以改变她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针对当地有在田里养鱼的习惯,凌裕平打算对其进行改良,让她在田里养泥鳅、黄鳝等。石奶引家还有一些荒山,凌裕平也准备在上面种植一些经济林,这样就能为她家增加一些收入。
除了帮助石奶引一家,帮扶团队还将教会农民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条件来致富,帮助石奶引的家乡告别贫穷——他们不仅给当地带去专业的技术指导,专家团还“牵线搭桥”,扬州的企业赠送给庆云镇10000株香水柠檬。
凌裕平和团队离开石奶引家的那天,她一直送到了寨外,送别的手始终举起,嘴里不停说着话,目光中还带着期许。
送走帮扶团队,石奶引回屋后,掰着手指开始算账:养泥鳅能赚5000元,种柠檬能赚15000元。
“有了政府和大家的帮扶,明年,日子就会好了。”石奶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