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绘制上海文化地图 创建卓越城市
发布时间:2017-08-2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日前,一张更新升级的上海文体空间蓝图在网上刷屏,人们带着喜悦与期盼在朋友圈转发着。这张蓝图显示了新一轮城市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项目推进时间表:上海历史博物馆、世博文化公园、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徐家汇(002561,股吧)体育公园、程十发美术馆、宛平剧场、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浦东专业足球场、上海市民体育公园、源深专业篮球馆、上海大歌剧院等,将在未来几年逐步从市民的网上朋友圈落地到真实的生活圈。
在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章友德看来,更新的城市文体空间蓝图,对标的实为上海城市面向2040年的总体规划。“把提升文化软实力放在城市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是加快推进上海要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更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此,优化版的蓝图,勾勒出的是这座城市深切的人文关怀。
满足群众性需求,国际一流与基础设施并重
优化版蓝图“优”在哪儿?
有关人士介绍说:“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上海依靠填补空白、拾遗补缺来满足市民迫切的、最基础的文化需求。新一轮上海城市文化设施建设,重内涵、重品质、重功能、重社会效益,将往相对均衡的整体布局继续发展。”
去年底,上海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两轴一廊,双核多点”的城市文化功能新格局。依此视角,“双核”里的人民广场文化功能集群,将在10月1日上海历史博物馆与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两馆合一,逐步开放”后,提升能级。隔江呼应的浦东花木地区,待今秋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陆续动工后,便能与现有的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形成“新核”。
东西向的“城市文化发展主轴”将新增古北地区的程十发美术馆,南北线上的“黄浦江文化发展轴”将由世博文化公园、上海大歌剧院、上海越剧院、宛平剧场等串起,苏州河沿岸的“母亲河”文化景观廊带则将进驻少儿图书馆新馆。
“两轴一廊,双核多点”逐渐成型的同时,一张更为细密的市、区、街镇、村居委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在全市拉开。相对均衡的布局既表现在重大文化设施拓展到以往稀缺的地方,比如少儿图书馆新馆在普陀,几处新设施在浦东;更意味着,基础文化服务设施必须“一个都不能少”。“十二五”期间,全市第四级村居委的综合文化活动覆盖率在90%左右,到“十三五”结束,不仅要实现100%全覆盖,而且要100%标准化。生活在上海,人们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趣味的文化空间。
体育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之源。与文化四级网络共担国际一流演出与市民文化活动相似,上海的体育设施建设也将高端赛事与群众体育并重。未来,体育爱好者去嘉定,国际赛车场不再是唯一目的地,总占地280公顷的上海市民体育公园将成为足球迷、篮球迷的乐土。上港队的球迷去八万人体育场看中超比赛之余,也能在徐家汇体育公园挥一把汗,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壁球、击剑、游泳、足球、篮球,任君挑选。
适配文艺院团,为“一团一精品”消除硬件瓶颈
对照蓝图,改扩建后的宛平剧场将成为戏曲专用剧场。而今年下半年还将有11个剧场、剧院的修缮、迁建项目竣工或开工,涉及到上海京剧院等10多家文艺院团。加之已启用新场地的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交响乐团等,拥有专属演出场地乃至实现“场团合一”的院团清单正变得越来越长。
物理空间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空间的内涵。2015年,上海18家国有文艺院团施行“一团一策”改革,旨在“出人,出戏”。一度,排练厅、演出场地的诸多困顿被视为制约院团发展的硬件瓶颈。现在,场地更新按改革的任务书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从“一团一策”到“一团一精品”的提升箭在弦上。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可谓此轮建设的一大受益者,中心总裁谷好好为记者描绘出梯次分明的创排地图:人民广场地区的逸夫舞台侧重传统老戏的演出,因为那里人流量大,老戏迷集中;新的宛平剧场将打造成戏曲综合体,一个千人座的标准戏曲演出剧场、一个300座的传统小剧场,承担演出、市民体验、普及推广等多重任务;修缮后的长江剧场是提供给新编导、新创意的小戏舞台,具实验性和先锋性,今后的小剧场戏剧节即落户于此;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等综合剧场将适宜补充。
无疑,空间升级对戏曲行当挑战与机遇并存。以上海沪剧院为例,院长茅善玉从一年200多场大大小小的演出中总结——本土戏迷“爱翻花样”,今年农历新年时的沪剧交响音乐会,就是很成功的尝试;年轻观众讲究观剧感觉,“布景、灯光、吊杆、升降乐池、甚至座位间距都能影响一出好戏的完美体验”;重中之重还是精品力作,比如《雷雨》演出落幕,翌日的沙龙活动会有老外慕名前来,《邓世昌》赴外地演出,赢得了满堂彩。精品、创新、完成度缺一不可。
目前,一批舞台艺术精品正全力打磨中:上海昆剧团《邯郸记》入选了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剧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家客》、爱乐乐团交响合唱史诗《启航》、上海越剧院《素女与魃》、上海京剧院《浴火黎明》等都入围了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2017年上半年的剧本研讨会。
承续历史与未来,为打造“卓越城市”争取入场券
设施建设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作用于文化内容的生产者,还作用于受众层面。
比如,上海图书馆东馆被视为“属于未来”。在它11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里,书库只占5000平方米,其余空间都留给了读者活动。专家说,第一代图书馆重藏书,第二代可供开架阅读,上图东馆属于第三代,以交流共享为中心理念。上海博物馆东馆也在展陈方式上瞄准未来。据悉,馆内在以中国古代文化为核心展陈体系的基础上,将运用数字和互动体验手段,来丰富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参展体验。
新蓝图中有一个需要继续优化的方案,上海大歌剧院。“也许有人诧异过,在已有大剧院的基础上,上海需要又一座歌剧院吗。”有关专家坦言,歌剧院的建设并不能局限于当下的眼光,“而是应有30年甚至50年的远见,想想未来人们的文化素养会对城市文化设施提出哪些要求,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歌剧,高雅艺术殿堂里航母级的门类,被当成衡量人们艺术素养的一把标尺,歌剧院便是坐标系。比照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文化大都市,一座歌剧院远远不够。
同理,程十发美术馆的建设也能在全球找到参照系。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认为,程十发对“海派无派”的确立,他与诸多大师的渊源,其在全国的学术地位,都决定了我们今天该以怎样的胸怀来承续他的精神、智慧以及国际视野。就像北京有齐白石美术馆,巴黎有罗丹美术馆,阿姆斯特丹有梵高博物馆,上海作为人文之城,也需要为自己的国画领军人留下痕迹。“更重要的是,程十发美术馆将为美术界的学术研究提供平台,将艺术的源流同城市的历史文脉关联起来。”
要做国际文化大都市,要打造“卓越城市”,这些能够承续历史文脉与未来发展的文化设施,或许是必要的入场券。站在这一角度再复盘整张蓝图,背后的城市脉络清晰浮现——上海是江南文化的源头之一,是“五四”新文化(300336,股吧)的重要发源地,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预备队”。古文化传统、红色文化基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创新文化的交织,是这张蓝图的制订逻辑,也为上海奔向“人文之城”“卓越之城”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