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启金 “带电”35年练就凌云胆
发布时间:2017-10-06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许启金在工作室设计加工部件。新华社发 |
“纵横千万里,牵线上天庭。壮志凌云胆,争先恐后兵。”工作之余,安徽省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喜欢写写诗,抒发感受。常年在野外和杆塔、线路打交道,许启金肤色微黑。“如果我没有能力做大事,那么就怀着大爱做小事,把小事做得圆满、做到极致。”他这样说。“许老九不简单,做事沉得下心,有韧劲,像根钉子一样钉得牢,钉得结实!”因为爱读书、爱捣鼓“小发明”,只有高中文化的许启金被工友送了个外号“许老九”。
许启金35年成绩单
千余项高压带电作业零差错 研发成果获全国一等奖
从1982年走上带电作业岗位,许启金一干就是35年。35年间,1000多项1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现安全生产零差错、消除各类缺陷和隐患3000多处、带领团队研发电力线路技术成果59项,获得专利43项、技术成果获得全国“舜杰”杯一等奖……出色的成绩单,让他赢得同行赞誉,并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内行人知道,带电作业既辛苦又危险。夏天,连续的高空作业奋战,脱下防护服后,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冬天,在十几层楼高的杆塔上检修作业,北风呼呼地往身体里直灌,冰冷刺骨……
“最高的一次爬杆作业,杆塔有70米高,”许启金回忆,“当我背着设备爬到相当于23层楼高的顶端时,才发现在地面上看着四平八稳的杆塔竟然会左右晃动,当时确实心里头一阵发紧,但是我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排障任务。”
带电作业更是考验技术的“脑力活”。无数次的现场带电作业,逐渐成为爱琢磨的许启金发明创新的“灵感源”。
“我搞创新发明的最初想法,是为了让工友们少累些、更安全些、工作效率更高些。”
一次带电作业中,许启金亲眼看到有个工友不小心从几十米高的杆塔上摔下来,虽然保住了命,却摔断了腿。许启金开始琢磨如何能够保护高空作业的工友安全。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他研发了“软梯作业防高坠自锁器”,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许启金从此对技术发明上了“瘾”。家里的小阳台成了他的“创新工场”,只要一得空,“工场”就响起切割、打磨声。砼杆避雷线提升装置、输电线路角钢吊点卡具、空中巡检电动车……他的“小改小创”看似不起眼,却解决了作业现场的很多实际难题。
许启金为师“秘诀”
“俺没有窍门,俺是党员,就先做好表率,脏活累活不绕道,技术能力不输人”
如今,许启金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带着一帮年轻人,围绕操作现场遇到的难题,埋头开展技术创新和发明。“启金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许启金所带的班组是公认的“加强班”、“尖子班”,连续11年获得“模范班组”的称号,培养出多位“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科技标兵”、“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
“俺没有窍门,俺是党员,又是班长,自己就先做好表率,脏活累活不绕道,技术能力不输人,这样才能服众。”这是许启金的为师“秘诀”。
“师傅总是说得少,做得多。”许启金的徒弟廖志斌敬重地说。正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廖志斌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他接下了许启金的担子,成为带电作业班班长。
记者在“启金工作室”看到,除了各种研制的工具,最多的就是被许启金翻烂的技术书籍。许启金常对徒弟说:“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不能没有技能,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
熟悉许启金的人都知道,他口袋里总爱揣着一些写满技术问题的小纸条,有空就拿出来学习揣摩,小纸条积累了上万张。这个习惯坚持了20年。如今,年过五十的许启金开始自学CAD、VISIO等电脑绘图软件,能够熟练用3D视频制作线路维修流程课程。
许启金向记者谈起新的梦想:研发电力巡检智能系统,让普通的蓝领工人掌握智能技术,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实现远程电路巡检。
“每当我在高压线上带电作业,想到能让老百姓(603883,股吧)用上放心电,就感到无比充实。我的岗位很平凡,但只要忠于职守,积极进取,也可以有作为。”许启金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