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肿瘤捕手”出山记

发布时间:2017-10-1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2015年盛夏,首届众创杯中国·北京创新创业大赛的现场。科学家胡志远上台路演。被“请”来参赛,他还很不习惯。

  按照规则,每个参赛项目有6分钟陈述时间。胡志远刚刚讲完开头,时间就用完了。

  “这个项目很有意思,给您破例,您把它讲完吧。”评委说。

  胡志远一怔,提了提神儿,接着讲起这个“捕手”的故事:人体内,一个恶性肿瘤悄悄出现了,它悄然蛰伏,希望躲过人们的注意,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在人体内成长、壮大,然后突然露出狰狞的面目,一举吞噬人的生命。如何在萌芽阶段就揪出这个“恶魔”,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一个从肿瘤组织上脱落的上皮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成为一个循环肿瘤细胞。这类细胞的特点是血液中含量极低且微小。但这些蛛丝马迹,逃不过“捕手”的眼睛,它可以在一毫升血液的数十亿个长相相似的细胞中准确“揪”出仅为个位数的“隐匿逃犯”。这时只需一个微创小手术,癌症的治愈率高达95%……

  决赛结果揭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捕手”一举夺得大赛一等奖。胡志远有点“懵”。

  胡志远曾在美国师从系统生物学之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莱诺伊·胡德。“在肿瘤研究方面,美国临床样本量太少并且总是以外国人的数据做实验,即使研发了特别好的产品技术,一时半会儿也不能适用于国人。”于是,胡志远离开西雅图,回到北京,“北京有全国最强的科研力量,中关村有优厚的国家扶持政策。”

  在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胡志远牵头“肿瘤捕手”项目。

  就在他回国的第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关村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那时的胡志远并没有意识到,总书记的讲话跟自己有什么具体联系。但之后,胡志远感到有一股力量,“推着我往前走”。

  推着他走的,有北京市科委通过连续的项目给予团队财政经费支持。研究项目进展顺利,在和解放军307医院的双盲实验中,美国公司产品的检出率为30%,而“肿瘤捕手”达80%以上。

  2014年年底,胡志远和几位科学家同伴成立了中科纳泰公司。当时的“肿瘤捕手”还只是一项专利。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把这个技术研发成产品,“然后希望行业的龙头企业把这个产品接过去继续做,我们还是要回去搞自己的科研。”

  但技术要落地,第一大难题就是缺钱。市科委的同志几次三番地打电话,劝说他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人家啥也不图,为我们考虑,尽管没兴趣,我也不能太不给面子。”这是胡志远参赛时的真实心态。直到大赛之后团队引来第一笔2000万的创业资金,他才理解科委劝他参赛的良苦用心。

  要创业,还得有个“梦开始的地方”吧。要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找到一个理想的创业场所,谈何容易!

  但经政府部门协调,胡志远的公司落户中关村科技园房山园。1500平方米的创业场地租金全免,院士工作站、实验室、中试车间一应俱全,“连办公家具都配备好了。”工商税务、法律顾问、知识产权、融资对接、公共试验平台等服务“一站式”提供。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明确要求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施工图”迅速铺开,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开始落地。被称为“北京28条”的《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让科学家创业走出“灰色地带”。

  胡志远兼职创业的公司宣传册上,他的头衔从模糊的“首席科学家”大大方方地改成了董事长——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创业了。

  如今,胡志远看到的已经不再是当年实现技术、科研创新的那个点,而是由点到线,如何建立完整的企业研发、生产、销售体系,由这条线去吸引资本这个面,实现企业的自由化。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