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治霾各地提前出击重拳频现 环保部强化督查常态化
发布时间:2017-11-13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原标题:今冬治霾各地提前出击重拳频现 环保部强化督查常态化
今冬治霾各地提前出击 重拳频现
停产减排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
冬季降临,在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北方城市供暖季等综合因素下,重污染天气的预警机制和防控措施广受关注。按照环保部部署方案,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相应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完成今年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11月初京津冀在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后,相应城市提前落实停产减排措施,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超出各方预期。专家分析总结,政府部门提前防控,区域内企业严格落实是缓解和改善重污染天气的关键所在。
重污染天气需要提前防控
11月3日,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陆续发布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并从4日零时起启动了II级应急响应。预警发出后,环保部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影响。
与此同时,环保部派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开展工作的各强化督查和巡查组,重点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针对此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采取了区域应急联动,强制性应急减排措施包括有钢铁、水泥、铸造、家具、矿山开采等行业的停限产。
此外,今年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大幅增加了管控企业的数量,基本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区域管控企业数量从去年的近1万家增加到今年的5万家左右。
此轮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后,环保部派出的28个督查组和102个巡查组共检查企业1085家,发现未落实应急预案的企业仅32家,执行率高达9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正是因为良好的落实情况,使得本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降低了很多,污染浓度峰值比预测要低,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柴发合认为,“2+26”城市在采取橙色预警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在20%左右,有效抑制了此次污染过程中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的快速上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分析指出,“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积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是重污染天气应急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多家科研机构的研究都表明,提前1-2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能够更有效降低PM2.5峰值浓度,推迟重污染发生的时间。
环保部强化督查常态化
事实上,为了全力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解决老百姓的“心肺之患”,环保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已经启动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打出系列组合拳。
尤其是,攻坚行动提出一系列量化方案形成综合考核问责机制。按照环保部制订的总体目标,要求“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地PM2.5平均浓度要求同比下降25%。
攻坚行动开始以来,京津冀、兰州、成都等地已经陆续开展秋冬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临沂、临汾、徐州等地也加入到采暖季限产行列;此外,太原市更是决定从今冬开始在市区范围内全面禁煤,同时对348个农村和城中村的13.4万户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在此基础上,河北省和天津市将在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间限制省市内具有高污染性的工业活动,如炼钢厂和锻造厂,以及限制建筑材料的生产。
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强调,大气污染问题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涉气“散乱污”企业和燃煤锅炉整治不彻底,非法超标排污屡禁不绝,散煤、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不到位等问题仍然突出,完成《大气十条》目标任务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围绕《大气十条》考核指标,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从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入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本兼治措施,并按照清单制、台账式的方式,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解到各个城市,将具体任务一一落实到各个市区县。
具体在量化考核问责方面,一方面是将问责事项分为“任务型”和“结果型”。其中,“结果型”问责是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排名后三位且改善目标比例低于60%的问责副市长,低于30%的问责市长,不降反升的问责市委书记。这意味着,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将与市县党委和政府责任捆绑在一起。
另一方面,在督查机制方面,采取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强化督查严查突出大气污染问题。组成100多个巡查工作组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和“回头看”,对问题突出且解决缓慢的地方开展约谈,选择10个左右问题最为突出的市(区)开展机动式、点穴式的中央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停产减排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
11月8日,环保部例行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情况,28个督查组对照任务清单的720个具体任务点位进行了现场核实,发现其中的69个点位存在环境问题。
针对环保督查中发现的企业违法现象,在环保部例行发布会上,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介绍说,“企业发生的问题,很多是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环保设施未验收或者没有正常运行,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也可能是没有排污许可证;还有的是环保部门责令改正之后拖延消极,拒不整改。”他表示,环保督查过程中对此类违法现象一直是“零容忍”。
综合近几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京津冀是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战场。三省市中,河北省“散乱污”企业最多,在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河北整治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简陋的“散乱污”企业10.85万家。通过整治,管理粗放甚至直排的企业得到了有效管控,减少了各类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
不仅如此,为了打造一体化的新型能源系统,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11月6日,京津冀三地联合制定的《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实施,这是三地首次联合发布区域能源协同发展规划,以“计划+项目清单”方式明确了任务安排。
记者注意到,在企业停产减排、产能淘汰以及能源升级方面,多个省市正在加快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河北省计划今年削减600万吨以上煤炭产能,到2018年10月底,全省范围35蒸吨及以下锅炉预计实现“无煤化”。黑龙江哈尔滨市全市九区建成区及工业园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2084台,目前已完成淘汰2045台,占比98.1%,预计年底前全部淘汰完毕。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在秋冬季攻坚行动中,针对重点区域内涉气企业应急管控的覆盖力度也大幅增加;并规范应急减排比例,进一步提高减排要求和预计达成效果,施行“一厂一策”制度。(记者高伟)
今冬治霾各地提前出击 重拳频现
停产减排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
冬季降临,在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北方城市供暖季等综合因素下,重污染天气的预警机制和防控措施广受关注。按照环保部部署方案,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相应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完成今年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11月初京津冀在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后,相应城市提前落实停产减排措施,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超出各方预期。专家分析总结,政府部门提前防控,区域内企业严格落实是缓解和改善重污染天气的关键所在。
重污染天气需要提前防控
11月3日,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陆续发布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并从4日零时起启动了II级应急响应。预警发出后,环保部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影响。
与此同时,环保部派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开展工作的各强化督查和巡查组,重点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针对此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采取了区域应急联动,强制性应急减排措施包括有钢铁、水泥、铸造、家具、矿山开采等行业的停限产。
此外,今年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大幅增加了管控企业的数量,基本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区域管控企业数量从去年的近1万家增加到今年的5万家左右。
此轮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后,环保部派出的28个督查组和102个巡查组共检查企业1085家,发现未落实应急预案的企业仅32家,执行率高达9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正是因为良好的落实情况,使得本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降低了很多,污染浓度峰值比预测要低,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柴发合认为,“2+26”城市在采取橙色预警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在20%左右,有效抑制了此次污染过程中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的快速上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分析指出,“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积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是重污染天气应急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多家科研机构的研究都表明,提前1-2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能够更有效降低PM2.5峰值浓度,推迟重污染发生的时间。
环保部强化督查常态化
事实上,为了全力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解决老百姓的“心肺之患”,环保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已经启动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打出系列组合拳。
尤其是,攻坚行动提出一系列量化方案形成综合考核问责机制。按照环保部制订的总体目标,要求“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地PM2.5平均浓度要求同比下降25%。
攻坚行动开始以来,京津冀、兰州、成都等地已经陆续开展秋冬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临沂、临汾、徐州等地也加入到采暖季限产行列;此外,太原市更是决定从今冬开始在市区范围内全面禁煤,同时对348个农村和城中村的13.4万户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在此基础上,河北省和天津市将在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间限制省市内具有高污染性的工业活动,如炼钢厂和锻造厂,以及限制建筑材料的生产。
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强调,大气污染问题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涉气“散乱污”企业和燃煤锅炉整治不彻底,非法超标排污屡禁不绝,散煤、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不到位等问题仍然突出,完成《大气十条》目标任务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围绕《大气十条》考核指标,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从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入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本兼治措施,并按照清单制、台账式的方式,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解到各个城市,将具体任务一一落实到各个市区县。
具体在量化考核问责方面,一方面是将问责事项分为“任务型”和“结果型”。其中,“结果型”问责是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排名后三位且改善目标比例低于60%的问责副市长,低于30%的问责市长,不降反升的问责市委书记。这意味着,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将与市县党委和政府责任捆绑在一起。
另一方面,在督查机制方面,采取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强化督查严查突出大气污染问题。组成100多个巡查工作组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和“回头看”,对问题突出且解决缓慢的地方开展约谈,选择10个左右问题最为突出的市(区)开展机动式、点穴式的中央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停产减排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
11月8日,环保部例行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情况,28个督查组对照任务清单的720个具体任务点位进行了现场核实,发现其中的69个点位存在环境问题。
针对环保督查中发现的企业违法现象,在环保部例行发布会上,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介绍说,“企业发生的问题,很多是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环保设施未验收或者没有正常运行,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也可能是没有排污许可证;还有的是环保部门责令改正之后拖延消极,拒不整改。”他表示,环保督查过程中对此类违法现象一直是“零容忍”。
综合近几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京津冀是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战场。三省市中,河北省“散乱污”企业最多,在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河北整治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简陋的“散乱污”企业10.85万家。通过整治,管理粗放甚至直排的企业得到了有效管控,减少了各类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
不仅如此,为了打造一体化的新型能源系统,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11月6日,京津冀三地联合制定的《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实施,这是三地首次联合发布区域能源协同发展规划,以“计划+项目清单”方式明确了任务安排。
记者注意到,在企业停产减排、产能淘汰以及能源升级方面,多个省市正在加快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河北省计划今年削减600万吨以上煤炭产能,到2018年10月底,全省范围35蒸吨及以下锅炉预计实现“无煤化”。黑龙江哈尔滨市全市九区建成区及工业园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2084台,目前已完成淘汰2045台,占比98.1%,预计年底前全部淘汰完毕。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在秋冬季攻坚行动中,针对重点区域内涉气企业应急管控的覆盖力度也大幅增加;并规范应急减排比例,进一步提高减排要求和预计达成效果,施行“一厂一策”制度。(记者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