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支付宝花呗套现双11秒到流程,支付宝花呗提现双11大放血
发布时间:2017-11-13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这个双11,“剁手”族守候至深夜。与此同时,有一群人马不停蹄连夜飞驰送货。
他们是奔走在路上,用速度来说话的快递员。
中国的快递行业有将近30年的历史,得益于网购的盛行,在最近十年蓬勃发展,也壮大了快递员这一职业人群。
双11前夕,南都记者采访其中的代表,他们当中有人坚守快件收派第一线15年,有人由前线员工转为后台主管;有人送快递把座驾从单车送成了玛莎拉蒂;更有人,腿脚不便却善用脑子用快递养活一家。
他们见证了快递行业的发展,他们对职业的坚持,行业技术的提升等让快递走上了中国速度。
风起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个个有故事
赖志全,顺丰工号000066XX,工号前四位数为零的,都是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刚入行时,他因为皮肤白,被同事们起名为“小白”,15年过去了,相貌变化不大,但皮肤却黝黑了几个色度,但同事和客人们依然唤他做“小白”。
小白入职的头两三年,快递业不发达,海珠这个网点只有二三十个员工,分摊到他头上,一天派件加收件总共20多份,他步行就能完成任务,快递员每月拿固定工资1000多元。
彭国防是赖志全所在分部的主管经理,比赖志全稍晚两年加入顺丰。当时,34岁的彭国防是一线收派员中的“大龄青年”,因为生意失败,从老家河南来到广州。半个月后,经朋友介绍成为顺丰快递员。
当时彭国防派送的区域是荔湾区中山八路一带,典型广州老城区,老街坊们说的都是粤语,彭国防想问个路,也是鸡同鸭讲。而当时快递员除了收派件还肩负着快递业务的推广。为了更快地融入本地,彭国防买了个收音机和粤语小册子,边听粤语节目边学习。
来自江西的贺鹏,则是在2005年加入快递行业的。与彭国防不同的是,他一早就看好快递行业的发展。从技校毕业后,他南下广州创业。“要么做淘宝,要么做快递”,最后他选择了快递行业,交了4000元押金,以承包代理商的身份加入了圆通快递。在广州科学城的一个城中村,他和弟弟合伙开了自己的第一个档口。
贺鹏回忆,当时的萝岗交通不发达,快递量也很少,他们承包的地区虽然占了半个萝岗,但档口一天的工作量也就是派件30个左右、收件10个左右的水平。
苦乐有人踩烂单车,有人练就机械手
刚开档口的时候,贺鹏就买了一辆单车。那时候档口只有他和弟弟派件。两兄弟送快递,全靠踩单车。
每天早上5点,天还没亮,贺鹏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在档口里睡觉。送快递的第一天,贺鹏就把单车给骑得散架了,脚踏和座子都坏了。自己踩坏了多少单车,如今贺鹏已经记不得了。
入行一年后,在萝岗派快件的贺鹏拿出攒下的3万多元买了自己的第一辆四轮座驾———哈飞牌面包车。
2005年前后,小白派送的区域———中大商圈兴旺起来。时间就是金钱,档主们对快递的时效性要求更高。
随着业务量增大,小白的交通工具从单车到摩托车“禁摩”后又换成电动车。
近十年,快递业蓬勃发展,小白所在网点每年的快递量都要比上一年多,即使是金融危机的那年,快递量也没减。快递量增加后,小白和同事每月可以拿提成,“收或派一份快递,我们可以拿几元提成,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春节前后、中秋、双11等节日快递量会倍增,4-6月则是快递淡季,小白说,一年最忙的要数中秋,平均一天下来有将近200个件,“档主会给客户寄很多月饼。”公司规定要在固定时间内送完件,小白每天工作将近13个小时。
广州国际轻纺市场内档口密集,如巨大的迷宫。小白却能轻车熟路地推着车来到每一个档口,店员见到她,热情招呼“小白,好久不见你啦!”常年的相处,两者已形成默契。
收完这家快递,小白赶去下一家档口。这一次只匆匆和档主打个照面,他很快蹲在墙边找快递。
小白一双“鹰眼”搜索一番后,立即找到档主让顺丰发的快递。
跑完几个档口,小白的额头微微渗出汗,在一家锁着门的档口前,他开始整理刚收的快递。
验完货后,将装快递的塑料袋对折几下,用胶带封口,折成棱角分明的长砖形,再把打印出的快递单贴在快递包裹上……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重复标准化的动作让小白的手如输入指定程序的“机械手”,“快、准、完整,这是我们收快递的基本要求”。
2006年到2007年间,全国快递业务量增加,公司开始扩展,“我2004年入职时,公司在广州就10个分部左右,到现在一共有96个分部”,彭国防称,分部的数量增加,需要的中层管理人员数量也在增加。在他的分部主管的建议下,彭国防参加了竞聘。2008年5月11日,竞聘成功的彭国防转到天河在石牌做点部主管。2012年,彭国防再次竞聘成功,成为了岗顶分部主管。
而在广州的东边,萝岗科学城内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也蜂拥而来,带动着快递业务的增加。“每有一座高楼落成,不久之后,订单量就会有一个提高。”贺鹏说。
与此同时,贺鹏赶上了好时机:2007年,他所在的圆通公司改制,他从承包代理商转成为网点负责人。这一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贺鹏网点经手的每一个件都提高了利润。
那时期的快递业遍地黄金。贺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揽了一件寄往韩国的重达一百来公斤的快件,一笔就赚了1500多元,他拿这笔钱买了台冰箱。生意做大了,贺鹏不再收派件,只作为管理人。他招了更多的员工。2007这一年,他的哈飞面包车升级成了金杯面包车。
竞逐
有人档口倒闭,有人开上玛莎拉蒂
2009年,新邮政法出台,首次明确了快递行业的法律地位。
这一年,贺鹏的店从萝岗科学城城中村搬了出来,在天河区大观路有了自己的门店。店里的快递单量暴增,每日大概收件1000份,派件500-800份。
也是在这一年,淘宝平台首次推出了网销打折,原来的“光棍节”成了全民的购物节。对于首个“双11”,贺鹏回忆称,那一年,11月11号、12号、13号这三天快递单量达到数千件,两个70多平米的货仓都堆不下了,店里的七八个快递员都忙不过来“真正出现了爆仓的说法”。
虽然忙,但是贺鹏很开心,因为有奔头。随着业务规模越来越大,贺鹏经营的网点越扩越大———2012年,他租下一栋四层小楼经营快递;2015年,他搬到了现在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快递厂房。现在,他的快递网点,有8台货车在转,每天进仓一万件,出仓1万件,拥有员工达100多人。
2008年起到现在,贺鹏的座驾先后换成了海马小车,奥迪A6,直到今年7月份买下的玛莎拉蒂。他早已摆脱了城市租客的身份,现在是萝岗科学城一套130平方左右住房的业主。
然而,在快递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大。
彭国防还记得,2010年发生的DDS倒闭事件,“DDS用低折扣去抢占市场,还推出代收货款业务,最后资金周转不来,企业倒闭老板跑路”。
“那几年的竞争特别激烈,大家都想抢占客源”,彭国防说有时顺丰的快递员去派件,后面都会跟着其他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为的就是把顺丰的客源挖过来。回想起刚入行时,“都是有需求的客户主动找上门来”。当时为了开发固定客源,彭国防也跟着快递员去串门,由于顺丰速运定价较高,“只能用质量去取胜,容不得出错”。
加速
技术在进步,快递员忙而不乱
彭国防刚入职派快件时,每天口袋里都要揣着几支笔,和一个本子。“每天快件从仓管出仓后,要一条条用笔把条形码运单号抄在白纸上”,彭国防说当时最怕就是送错单,每送完一份快递都要在白纸相应的运单号上做记号。
由于技术落后,当时的快递量虽然不足如今的四分之一,但工作量却一点都没减少。2004年底,公司向快递员派发手机,通过单号二维码扫描,整个收派件过程迅速流畅,并能通过后台作出数据化管理。
从收派一线转为管理人员之后,彭国防急需恶补的并非管理知识,而是电脑技术。
“以前一份快递,运输在途的时间是两三天,客户对时效要求也不会特别高,但现在却必须做到次晨达,或者当日达,压力自然也增加不少”,彭国防说。
如今整个快递的操作系统更完善,数据采集的渠道更多,“你去年收快递可能还要在单子上签名,但现在你可以直接在终端上签名,实现无纸化操作,而这样也能降低出错率”。
见证着快递第一线的15年发展,小白也感叹如今劳动压力在不断减轻,在分部内,快件的分拣有了机器帮忙,包装上不同代码代表不同的目的地,被识别的快件在运输带上逐渐被分类。小白手持公司派发的终端设备,轻轻一扫即能完成收件派件。快递员工作从以往单纯的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而他们也通过培训,逐渐掌握了新技能。
贺鹏也表示,快递正在不断捕捉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例如近年为了迎合广州这个淘宝大城,商户为了加快送货速度,在本地设立货仓。为了迎合客户需求,快递公司也推出同城即日达服务。
与之相应,贺鹏也被调配晋升,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工作,全面布局同城配项目。2017年3月份,他成为圆通华南区域同城配项目负责人。
面对今年的“双11”,贺鹏十分淡定。他早早准备好了场地、运输车辆、增援的临时员工,甚至从一所学校的物流专业聘请了45个学生帮忙分拣快件。“现在快递体量更大,会更忙,但忙而不乱。”贺鹏说着,带着管理层才会发出的表示自信的神气儿。
特写
他腿脚不便
却善用脑子
养活一家人
“喂,您好,圆通速递”,王国友掏出兜里响铃的手机。他稳坐在电动三轮快递车上,左脚轻轻平放,鲜有挪动,谁都看不出他左腿的秘密。
王国友是贵州毕节织金县人,自幼因小儿麻痹,左腿行动不便。经过坚持锻炼,13岁时,左腿渐渐有了力气,王国友勉强能够右脚跳着走,才上了小学一年级。由于家境贫寒,小学毕业,他就外出打工。
如今,38岁的王国友是花都区炭步镇圆通速递妈妈驿站的负责人,和妻子组成“夫妻档”,经营快递档口。
回想起2015年初次接触快递业,王国友说,当时他前往广州第一家快递公司应聘时,对方担心他“做不来”。王国友当即保证自己能胜任,而且可以先不要工资,坚持之下,对方同意试试。
第一个月,为了干出业绩,拉到客户订单,王国友尝试“免单派送”。每次到新客户家上门取件时,王国友主动提出免一单寄送费,“人都是会感恩的”,一个月下来,王国友自己垫了4000元,拉到了100个客户。业绩得到认可,第二个月,王国友成为正式员工。
起初,王国友派送的区域在花都汽车城,快递点每天的派送量只有200到300票,派送范围辐射方圆50公里,地区偏远,快件零散,客户不能按时收件,常常给“差评”。
“我不在乎差评,关键是怎么能做好”,跑了两个月快递后,王国友心里生成了一幅“活地图”,他把业务范围划分为六个区域,每个区域内有五六条派送线路,串起工厂和村落,保证送件时能走最少的路。按着这个地图,快递点的员工们派件量飙升,第三个月达到了1800票。
王国友的派送地图成了快递点新入职员工的“教科书”,他还先后带了12名徒弟。
两年后,王国友离开了第一家公司,自己和妻子经营起圆通速递妈妈驿站档口。王国友觉得,腿脚上的不便,“并没什么”。自己一天能派送300多票快件,和档口年轻员工相比,派件量一点不差。王国友的电动三轮车里常常备着一个小推车、一副拐杖。送件时,客户看到王国友行动不便,也格外照顾。王国友心里温暖,但是遇到客户是孕妇、老人,“自己一定会送上去”。
快递档口现在经营正好,每天,王国友和员工们雷打不动地沉浸在快件中匆忙分拣,瞅着时间统一发车奔往炭步镇工厂、农村角落,一天结束,“累,但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