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泰州支付宝花呗套现双11秒到流程,支付宝花呗提现双11大放血

发布时间:2017-11-13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为什么爱马拉松?每个热爱跑步的人回答都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什么比奔跑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活力。

  22岁的上海马拉松,再次用一场体育的盛会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11月12日,当这场3.8万名跑友参与的盛会落幕后,贴心、完美成了众多参赛者给出的评价。

  这是上马首次只设全程比赛(保留健康跑、10公里,取消了半程赛事),但用跑友的话来说,这出全新的处子秀,“感觉好到让人想跪”。

  全马时代,变化不光是数字

  “不再设置半马,上马一样能打满分。”这是跑友在亲身体验后的感想。

  今年第一次取消半马比赛的上马,吸引了28000名跑友参加全程赛事,比以往增加了8000个名额。

  “上海马拉松要朝着更高的标准发展,这是我们深思熟虑的考量。”赛事承办方东浩兰生赛事公司总经理周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而她口中的更高标准就是大满贯马拉松。

  听上去这似乎很遥远,但上马已经迈开了第一步。

  赛事沿途增设至8个补给站,7.6万份补给包括香蕉、提子、番茄、寿司、肉松蛋糕、盐丸、巧克力、运动饮料、能量棒……跑友感叹这是“一路吃到底的美食马拉松”。

  1000名医护人员和急救志愿者、22个医疗救助点、终点4个医疗站和沿途22辆医疗救护车辆,则为比赛构筑了全方位的保护。为了创造一流标准的体验,工作人员、裁判、志愿者超过了7000人。

  不过,数据上的变化,总比不上跑友们的感受来得真切。

上马今年的赛道设计跑起来更加平坦轻松。
上马今年的赛道设计跑起来更加平坦轻松。

  今年赛道增加了眺望世博的滨江赛道,减少后半程折返的同时还取消了爬升两次的上桥线路。一位时隔3年再来跑上马的陕西小伙感叹,一路的美景让他愉悦,“能真切地感受这座城市的气息。”

  在终点前,不少人庆祝自己跑出了PB(个人最好成绩),他们对今年赛道的形容是:平坦而美妙。

  以2小时8分35秒问鼎上马男子组冠军的南非选手史蒂芬·莫库卡同样创造了自己上马的最好成绩,距离上马赛会纪录相差不到1分钟。

  而这些路线的变化,正是出自赛事组委会每年通过问卷分析进行的优化微调。

  “这条赛道相对平坦,折返少能帮助更多跑者创造出好成绩。”至今已完成45个马拉松赛事的王峰是北大跑团的一员,在他看来,上马已经在路线设计上努力贴近世界六大马拉松赛。

  细节里看到了大满贯范

  毫无疑问,上马如今已是中国最顶级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但上马依然还有“野心”——向马拉松六大满贯(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和东京)看齐。

  “完美到想跪”,这是一名跑友在微博上的感叹。

  如果说平坦漂亮的赛道、安全的保障和充沛的补给是标配,那么今年上马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各种贴心的细节。

  随着发令枪响,100位垃圾回收志愿者就开始跟随在参赛者身后清理跑道,赛道沿线也有志愿者清理参赛者留下的垃圾。

今年上马的沿途补给和助威团深得好评。
今年上马的沿途补给和助威团深得好评。

  “补水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几乎每一次喝水都是志愿者双手递给我的水杯。”王峰参加过四个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他没想到在上海马拉松也享受到了这样的贴心。

  赛道上的助威团也让他印象深刻,“一路过来气氛都很足,音乐加油站、大妈助威团,还有外国拉拉队,让人很享受比赛。锣鼓队、电音混搭的方式也很海派。”

  不仅如此,更令他感动的还有自发在沿途观赛的市民,“他们一句‘加油’、‘坚持’都令人感到温馨,甚至还有很多给跑友拿来了水果和饮料。”

  “我看到很多孩子和家长一起看比赛,那些孩子耳濡目染后,未来也会从5公里开始自己的马拉松路。一项有生命力的赛事往往就需要这样的传承。”王峰说。

  而在曾参加过东京马拉松的跑友艾卡看来,上马的贴心也同样实至名归。

  在最后3公里,艾卡脚掌磨破了,在医疗救助点接受了简单的治疗,随后便一瘸一拐跑向终点,是一位志愿者最后2公里搀扶着她一起跑过了终点,

  “志愿者发现我情况不是特别好,就跟了过来,一路还给我打气。”艾卡发现在最后1公里,急救员和志愿者更是每30米就有分布,“每位志愿者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大满贯马拉松的根本是什么?就是细节。”王峰表示,上马向大满贯看齐恰恰是中国马拉松赛事精益求精的表现。

  “东京马拉松创办只有10年,为什么能一跃成为大满贯赛事,就是对细节的执着。而上马让我感受到了这项赛事的用心。”

视障跑者和他们的陪跑员成了一道风景。
视障跑者和他们的陪跑员成了一道风景。

  马拉松城市精神感动你我

  马拉松远不只是一场赛事,也在塑造一个城市的精神。

  今年的上马赛道,不仅是挥洒汗水的舞台,更是一场正能量的传播。

  赛道沿线,有不少来自高校的“拉拉队指导”志愿者,她们将加油棒、折扇分发给观赛市民,就是为了让更多人都成为比赛的一部分。

  72岁的童元文可能是本届上马年龄最大的精英跑者。他2008年就参加了上海马拉松。曾以4小时43分53秒跑完波士顿马拉松的他,今年也在3小时48分左右完赛。

  从出发到终点,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跑者赢得了众多跑友的敬意,他说沿途不少观众都告诉他明年会来参加上马,“曾经我是看着上马开始跑步的,现在我很高兴能够激励更多人去跑步。”

72岁高龄的童元文在4小时内顺利完赛。
72岁高龄的童元文在4小时内顺利完赛。

  此外,今年还有20位轮椅选手和14位视障跑者与普通选手一起参赛,他们的出现,俨然成为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今年我们有20位选手一起参加了特设的轮椅5公里赛,让更多残障人士能够感受上马的氛围。”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主任柳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未来,上马也将考虑和大满贯马拉松一样增设轮椅竞速组,“一项顶尖的马拉松赛事必定是属于城市所有人的,马拉松的精神也蕴含着互帮互助。”

  这一点,一路推着9岁儿子完赛的罗书坚更有体会。

罗书坚和他的儿子
罗书坚和他的儿子

  两年前,这位快递员爸爸发现儿子小柏喜欢看人跑步,于是他效仿美国著名跑者迪克,推着同样不幸罹患脑瘫的儿子参加马拉松。

  “我跑步不为筹措捐款,只想让儿子感受到快乐,让他看到更多陌生人投来的微笑。”罗书坚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在赛道上,罗书坚也成了众人眼中的英雄,“很多跑友为我们加油,小柏也一直在笑。我也希望我们的奔跑让更多人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实,迎来自己22岁生日的上马,有太多这样看似不起眼,却足够温暖的故事在上演。

  而这,或许正是马拉松的意义所在。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