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国梦实践者]军事科学院叶雄兵:时刻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工作

发布时间:2017-11-3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人物小传

  叶雄兵,党的十九大代表,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联合作战实验中心副主任。他主持和参与50多项作战仿真和实验系统建设,参加30多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实验论证,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7项、军事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14项,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被表彰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

  “我们要警惕两种代差:一是技术,二是思维。军事科研人员必须准确把握军事科技发展大势,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研究未来战争。”前不久,在党的十九大会场,一位解放军代表团代表在分组讨论中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他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联合作战实验中心副主任叶雄兵。

  现代战争首先在实验室打响

  空地一体战、“左勾拳”大规模远距离机动、“全面休克”式打击……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展现出的新军事理念和新型作战样式震惊了世界。鲜为人知的是,战前这些军队已利用联合作战实验系统对战争进程进行了反复设计与预演。

  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这给一直从事军事运筹研究的叶雄兵留下深刻印象。那年,恰逢我军首个联合作战实验中心筹建,叶雄兵从此开始钻研联合作战实验。

  “联合作战实验是军事运筹学、作战指挥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它通过在计算机中建立作战模型,模拟作战过程,获取作战结果,从而为科学筹划决策等提供定量依据。”叶雄兵概括得言简意赅,“可以说,现代战争,首先在作战实验室打响”。

  然而,这样一款国之重器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始终严密封锁,根本没有模型和数据可供借鉴;另一方面,我军在作战实验基础数据和模型建设方面标准化、体系化程度很低……

  叶雄兵主动牵头承担起最重最难的信息作战建模仿真等子系统的研发工作。双休日、节假日成了“学习季”,图书馆成了“第二宿舍”。他自学了10多部军事理论著作,翻阅了200多种军事期刊文献,剖析了70多场现代局部战争,摘记了100余万字的学习资料……学中干,干中学。人机交互任务规划技术、可变分辨率建模技术、基于学习的行动效果评估机制等关键技术,接连被叶雄兵率领团队攻破。

  围绕构建联合战役对抗推演系统,叶雄兵与课题组成员先后创建了辅助决策型的推演作业系统、学习型的推演模拟系统、信息融合型的态势显示系统,构建了集中模拟分布作业的对抗式推演环境,制定了系统集成规范,开发了基于兵力实体的模型集成技术框架。

  部队对作战多一分准备,未来战争就多一分胜算。联合作战实验论证平台建成以来,广泛模拟战备部署、作战决策、后勤保障、政策法规的实施过程,提前发现问题隐患,提出的很多意见建议被上级采纳,有效解决了我军军事科研长期以来定性分析多、定量论证少的难题。

  数据是作战模拟的血肉

  在联合作战实验领域有一句名言:数据是作战模拟的血肉,模型是作战模拟的灵魂。这一点,叶雄兵有切身体会。那年,实验论证平台首次参加部队大型联演,叶雄兵带队出征。从军区装备机关、生产厂家广泛搜集参与演习各型装备的详细性能数据,加班加点熟悉演习过程,编写完善试验程序。演习前3天,他们信心满满进驻演训场。

  “你们采用的装备数据,我们不认可!”平台预先演示后,一线部队指挥员的话似迎头浇下一盆冷水。叶雄兵当即请教:原来,他们搜集的数据都是装备定型标准值,而现实情况是,由于服役时间、部署地点、保养水平等差异,实际装备技术指标千差万别。

  原计划几十甚至上百套装备用同一组数据。如果要改,那就要为每一个装备“量身定制”模型,剧增的数据采集量、程序修改量随之而来。作战实验容不得半点“差不多”。叶雄兵果断决策:按现实情况迅速调整。仅用3天时间,叶雄兵带领团队重新采集几千条数据,改进系统、调试完善,最终顺利完成演习任务。“啥时候都要用战斗力标准的尺子量一量自身工作的成效。”每每回忆这段过往,叶雄兵都感慨万千,“今天的一个误差,要用未来战场的鲜血做代价。精细仿真战场,就必须让模型更完美、数据更精准。”

  作战模拟实验重在推演过程,即要给部队讲清楚为什么模拟出这样的结果。叶雄兵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进了饭店,有的店只管上菜,后厨如何运作你看不到。我们的作战模拟系统具备实验全息复盘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原料、配菜、烹饪全过程开放透明,哪个环节有问题一目了然。”精益求精、严慎细实,成为他和团队“制胜”的法宝。

  随着实验中心的名气越来越响,一个个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的任务接踵而至。在军委赋予的某重大课题模拟推演任务中,叶雄兵带领团队近两个月时间吃住在实验室,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辅助设计完成400多个流程仿真,论证分析几十个领域、上百个关键点位的工作运行情况,先后发现了3大类200多个问题,提出150余条优化建议……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上级机关高度评价。

  愿为强军事业工作50年

  工作中,叶雄兵善于根据每名同志的特点特长安排工作,并为每名同志勾画事业发展“路线图”,做好“培土施肥”工作。近年来,团队很多课题成果评奖,作为国内军事运筹和作战模拟领域的知名专家的叶雄兵却主动将个人往后排、甚至不排名,将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排在前面。

  前不久,中心团队受领一项为期半年的论证任务,叶雄兵要求团队人员非工作日必须轮流休整。“我不欢迎无节制的加班,我更希望他们为强军事业健康工作50年。”叶雄兵说。

  可大家心里清楚,叶雄兵才是最应该休息的。2010年3月份,军委交办的某重大课题进入收官阶段。大家发现叶雄兵加班的时间更长了,就是话少了许多。

  任务完成后,叶雄兵住进了医院。原来,单位组织体检,发现他的左肾长有一个恶性肿瘤。搞科研的必须讲科学,生病了就接受治疗。叶雄兵把所有事儿捋了捋,感到有件工作还得盯住:有个牵头项目还有几天就要结题上报,不能当撒手掌柜。他偷偷找主治医生商量:现在身体没啥症状,单位和家里的事儿得安排下,能不能晚几天手术?一听这话,医生坚决反对:“病灶已有鸡蛋大小,癌细胞随时可能扩散转移,必须马上手术。”术后,医生和组织上要求他离岗休养,可一个月后,他又回到了实验室,“让我搞科研,就是最好的精神疗养”。

  近年来,叶雄兵先后当选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全军作战数据工程建设集成总师组副总师、军事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委员、全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奖装备模拟技术评审组委员、全军模拟训练条件建设专家委员会总师组委员。今年,他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一名记者在代表驻会房间看到他的桌上摆着大大小小几瓶药,还有一份“仿真工程”课题书,关切地问道:“对你而言,生命与使命究竟哪个更重要?”叶雄兵低头思索半晌说:“坦白讲,我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作为一名军事科研战线的战士,我会尽全力推动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