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汉白玉之乡拜师故宫学文创

发布时间:2017-12-0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本报讯 (记者 张淑玲 通讯员 肖楠 李云鹏)一块同样大小的汉白玉石料,原来卖石材,能卖个上万元,但若雕刻成艺术品,便可身价倍增。最近,国宝汉白玉之乡——房山区大石窝镇同故宫博物院签订协议,筹建研究基地,选拔并培养雕刻人才,一改无序采挖、粗放加工销售的原始状态,转型发展文创产业。

  从大石窝镇向北至高庄村,路边、田间也都摆满了汉白玉石。随着该村最后一处矿山封停,深有70米的大矿坑已涌满山泉水,深处绿色幽邃,浅处碧蓝亮透。大矿坑及周边大大小小多个矿坑周围,巨大的汉白玉石料堆砌如一座座小山。

  目前,大石窝镇汉白玉石料存量百万余立方米。“过去,采矿是无序开采,开采出来的汉白玉去哪儿了?不知道。长期以来,汉白玉的采挖及使用,都处于粗放状态。”昨日,大石窝镇党委书记杨海峰说,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精心保护好文化名片。十九大精神也要求实施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石窝汉白玉产业发展要走高、精、尖之路,朝文创产业转型。”

  为加速汉白玉石材加工产业向文创转型,上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受邀来到大石窝参加签约,并为汉白玉研究基地授牌。大石窝与故宫极有渊源。民间曾流传“先有汉白玉,后有大石窝。有了大石窝,才有北京城”之说。故宫占地百余公顷,其中古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共9371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其中的“云龙阶石”等宫殿群所用汉白玉,皆出自大石窝。

  双方的合作已经启动。故宫将启动养心殿石作文物修复项目,其中有20名修复人员选自大石窝镇。

  大石窝雕刻基地内还挂着“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石作基础培训”的大红条幅。条幅下摆着20块儿大理石板,每块儿石板上是用锤子、錾子錾出的“金钱眼”及“耍道”图案。这是20名“考生”上交故宫的第一份“试卷”。这对大石窝的雕刻匠人而言,既是一个修复国宝的机会,也是一个学习提升雕刻技艺,谋求从工匠到艺术转型的契机。

  双方的合作将在文化、理论、人才、技术等各方面展开全面、深度合作。杨海峰介绍,双方将组织专家研讨汉白玉文化,设立并举办汉白玉文化节。通过该类活动,将大石窝的汉白玉从石材转型为艺术品,提升汉白玉文化层次,也让汉白玉传统文化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他说,大石窝的雕刻匠人,优势在于经验丰富,但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以及理论水平等方面有欠缺。未来,双方将加大人才的培养、交流和合作,定期举行人才或技术交流活动,对汉白玉文化、雕刻工艺、管理经验等进行研讨,传承雕刻技艺,培养专业人才。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