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绍兴启动高水平城乡公交一体化“三年冲刺”

发布时间:2017-12-0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本报记者 徐祖贤

  旭峰村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最为偏远的山区行政村之一,该村平均海拔400多米。一直以来,全村100多户300多人最头痛的问题是出行。该村与最近的集市陈溪乡有15公里。其中七八公里是陡峭的山路,走一个来回要三个多小时。如果要带点山里的农副产品出去或者从集市买点东西回来,不知要受多少罪。今年70岁的老支书徐幼珠告诉记者,村里没通公交车之前,她一年要穿破多双“解放鞋”。自从今年6月,区里把955路公交车通到了村里,一天三趟6个来回,村里人再也不用受脚下之苦了,而且像她这样70岁以上的老人乘车免费。一帮村民围住记者,七嘴八舌,纷纷称赞现在的社会好,现在的政策好。

  据绍兴市交通运输局介绍,截至10月底,全市最后未通客车的10个行政村全部开通了客车,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

  在提前两个月完成建制村“村村通客车”省定任务的基础上,绍兴及时地拉高标杆,自我加压,不失时机地转入打造城乡公交一体化2.0版。

  绍兴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德胜对绍兴市城乡公交一体化2.0版的解读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全覆盖,均衡发展的城乡公交一体化体系。特别是在浙江率先提出将建制村村委所在地或文化中心公交通达距离从2公里缩短至500米以内,同时,市区、各县(市)农村公交候车亭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60%,公交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和视频监控安装率均达到100%,用三年时间对未达标的1049个建制村进行提升改造,确保2019年高标准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而早在今年年初,绍兴市就出台了《“村村通公交”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

  地域总面积8200多平方公里的绍兴市,地理环境十分复杂,萧绍平原、宁绍平原这一带,河网密布;而西部、中部和东部则多山地和丘陵,许多行政村散落在一座座大山之中,这给“村村通公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村通公交”工作,把它当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今年的“两会”上,明确将其列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并且“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乡镇配合”三轮驱动。在此基础上,绍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设立了“村村通公交”专项资金,计划三年内全市共投入资金15亿元,还将“村村通公交”工作纳入了《地方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绍兴市下辖的新昌县、嵊州市都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形,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任务尤为艰巨。今年以来,这两个县市分别投入财政资金7000多万元和6000多万元,组建城乡公交公司,先后完成了97条班线、403辆客车公交化改造。接下来,这两个县市都将建立公交运营补贴考核机制,每年将再投入数千万元专项补助资金保障城乡公交运营。

  针对有的行政村常住人口少、百姓出行较有规律这一实际,为了充分用好有限的公交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绍兴还推出了“定制公交”。新昌县儒密镇东坑村是革命老区,这个村开行的就是“定制公交”。东坑村有460多人口,老百姓(603883,股吧)一般喜欢逢农历初二、五、八赶集的日子出行,平时较少出门。为此,县公交公司专门为该村开通了只在逢农历初二、五、八才有的公交班车,老百姓出行,有意识地安排在每月农历逢初二、五、八这几天中。客源更少的行政村,有关部门打算定制“预约公交”,即村里有人想出门了,大家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通过电话向公交公司预约公交班次。不仅如此,农村公交服务标准也向城里公交看齐,普遍实行低票价和老年人优惠政策,推广使用公交“一卡通”和移动支付。 绍兴强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向全市百姓交出了一张出色的“民生答卷”。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为增强。嵊州市北漳镇彦坑村离集市所在地北漳镇有25公里山路,百姓走一个单程就要两三个小时,租一辆微型面包车则要一百元,许多人一年出不了几次村。而今,公交通到了村中心,村民们可在家门口上车,心里多开心。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推进,不仅仅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方便,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经济的发展。

  如诸暨市毛家坞村村民的茶叶、板栗,嵊州市彦坑村的番薯、茶叶等,随着公交车的到来被运到了城里;而新昌东茗乡石下坑村、嵊州东坑村等都在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打算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城乡公交一体化给绍兴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悉,截至记者发稿时,绍兴全市1049个“村村通公交”未达标行政村中已有近600个完成了提升改造,三年任务有望在两年内完成。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