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规范管理遏制对公存款乱象

发布时间:2017-07-01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1

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公款存款行为的通知》,特别提及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赠送财物、安排亲属就业等方式,向公款存放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利益输送,若发现利益输送的,应通报同级财政部门和相关纪检监察机关。

银监会此举,可谓戳中银行机构在对公存款竞争上的“要害”。一则,银行业在对公存款上“你争我抢”的现象由来已久,成为金融乱象的一个重要症源。其次,对公存款不公平竞争,不仅抬升银行业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且为暗地利益输送及滋生金融腐败行为提供“寻租”空间。此外,对公存款管理不规范,导致存款不断“搬家”,成了银行业盲目追逐考核业绩的重要“砝码”,谁有政府背景和资源,谁就是对公存款竞争的“优胜者”,也成为银行招聘人员的重要条件之一。

可见,再不就对公存款乱象予以约束,将其引向健康轨道,不仅会将对公存款增加的“变相利息支出”转嫁给贷款企业(户),使实体经济融资贵局面难以改观,更会扰乱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将银行业经营引向歧途。

从银监会此次发布的《通知》来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将有效抑制对公存款乱象。

首先,《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明确规定吸收公款存款的具体形式、费用标准和管理流程,加强相关费用支出的财务管理;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改进绩效考评体系,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市场份额或排名等指标。显然,《通知》将对公存款竞争由过去的“暗箱操作”,转变为“玻璃操作”,从而大大压缩“利益寻租”空间。

其次,《通知》提出回避要求和廉政承诺,要求公款存放主体相关负责人员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直接利益相关人员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按规定予以回避。这既使银行员工失去以往“任意发挥”的机动权,也促使他们在对公存款中形成自律、自醒、自勉的守规意识,在源头上构筑就坚固屏障,同时也使对公存款活动始终运行于健康轨道,消除利用各种关系牟取“不当得利”的企图,以防范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吸收公款存款业务管理,改进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这实质是督促银行业改变过去按对公存款增幅业绩论英雄的做法,打破固有常规,消除不切实际的片面考核方式,尤其坚决摒弃对公存款时点数考核,有助于调动银行员工抓对公存款的积极性,又不会“倒逼”员工在对公存款中滋生盲目无序竞争及弄虚作假行为,促进银行业对公存款生态局面形成。

此外,《通知》要求各级银行业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公款存款业务的监督检查,发现利益输送的,应通报同级财政部门和相关纪检监察机关。这表明了监管当局整治对公存款乱象的决心,不仅要以严厉的内部规章进行整肃,更要通过同级财政部门及纪检监管机关共同形成对公存款的“围剿”之势,增强社会震慑力,

使银行业彻底收敛对公

存款混乱行为。

有理由相信,《通知》面世后,对公存款乱象将得到根本整治,对公存款的良好秩序也将形成。当然,银行业并非生活在“真空里”,对公存款乱象形成的社会背景比较复杂,有各种利益纠葛,单靠《通知》指望银行业自身来净化对公存款环境,可能很难获得明显“疗效”。对此,银监会可积极向中央政府建言,争取使银监会、财政部、国资委等多部门形成共同意志,以联合发文形式“协同作战”,从而实现对公存款的全方位监管,对公存款规范有序的“晴朗天空”就有可能出现。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