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加快升级美丽乡村建设 “红色旅游”品牌价值130亿

发布时间:2017-12-0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泉水流不尽,松柏清万年。苹果香千里,桃李压枝弯。”正像歌曲《我的家乡沂蒙山》唱的那样,金秋时节来到蒙阴县,青山涵养碧水,果园掩映山村,远眺群山绵绵,近观户户优美,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近年来,蒙阴县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不动摇,全域化、全产业、项目化推进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升级,农民增收短板加快补齐,一幅“经济强、百姓富”与“生态优、环境好”相统一的“绿富美”画卷应运而生。

  绿水青山 生态家园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汗水洒在山水,把蓝图绘在山上,坚决守住‘生态底线’。”蒙阴县委书记王皓玉说。

  一直以来,蒙阴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生态优势逐渐显现,截至目前,该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75%的荒山得到开发绿化,10万余亩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增绿、增产、增收的“三增田”,全县森林覆盖率60.8%,林木覆盖率73%,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形成了“山顶松柏戴帽,山腰经济林缠绕,山脚水利交通配套”的格局。

  作为临沂市饮用水源地,蒙阴县把维护水源地水质安全作为服务全市人民的重要任务来抓。2014年以来,借助国家良好湖泊试点政策,全面启动总投资20亿元的云蒙湖综合治理工程,包括150公里环湖生态隔离堤坝、青山埠拦河闸、省级雨洪资源利用、城区尾水导流等项目,同步实施人工湿地、藕塘鱼塘、环湖绿化等项目,筑牢了水质安全的“堤坝”,云蒙湖水质达标率连续17年保持100%。蒙阴县还不断探索走好绿色发展路径,去年初该县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启动了蒙阴碳汇研究课题,全县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总量达339万吨,总价值6.3亿元左右。

  生态富民 特色鲜明

  “果树落叶喂兔子,兔粪入沼气池,产出沼气做饭照明,沼渣沼液上进桃园里,这样既消除了养殖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果品品质。”算起这笔变废为宝的经济账、环保账,蒙阴县八达峪村村民李长忠有说不完的好处。

  蒙阴现有果园面积110万亩,全县人均2亩果,是“中国桃乡”和“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蒙阴蜜桃”品牌价值266亿元。与林果业相配套,蒙阴发展长毛兔、肉食兔700万只,人均12只兔,是“中国长毛兔之乡”。近年来,蒙阴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构建了“兔沼果”“果菌肥”两大循环链条,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农商文旅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生态富民、壮镇、强县同步。

  依托良好的生态,蒙阴县以全域视角发展旅游。目前,全县A级景区达到12家,省级旅游强镇和特色村10个,省级精品采摘园达到41家、开心农场6家,“蒙阴红色旅游”品牌价值达到130.5亿元,成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山东省最具竞争力旅游强县”和“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城美乡美 乡风文明

  春天满山花、夏天满山绿、秋天满山果、四季有景观,如今的蒙阴,处处呈现出“村在林中、人在绿中,乡乡文明、村村和谐,家家增收、户户创业”的生态文明景象,每年来蒙游客达到500多万人次。

  近年来,蒙阴县依托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提出了打造“江北最美乡村”的目标,随后逐年深化,将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乡风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县域特色鲜明。

  蒙阴县坚持先谋后动,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镇,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繁荣生机小城镇和美丽有序农村社区。在农村建设方面,该县坚持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风光休闲区“三区”融合发展,所有行政村实现通硬化路、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网络,率先启动“镇村通公交工程”,硬化公路通车里程2774公里,被评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在城镇建设方面,该县形成了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沂蒙特点的美丽小镇,该县垛庄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岱崮镇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旧寨乡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该县还深入开展“美在农家”“乡村文明行动”和“四德”工程建设,全县创建“星级文明户”7万多户,“美在农家示范户”3000多户,文明家庭占到总户数的40%,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县”和“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张圣虎 李朋)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