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关注文化需求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7-12-1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扩大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居民文化消费,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这不仅是拉动经济的一个增长点,更是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前些日子,中国美术馆推出一组特藏画作的展览,美术馆外边街道上观众们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一些上了年纪的观众感慨:过去是排队买米面,现在成了排队看展览。老人这番感慨,其实道出了一个变化:人们的文化需求正在日益增长起来。换句话说,文化需求正在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

  有关方面在北京召开过一个文化消费的研讨交流会,会上传出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年均增长率达11.5%。业内专家认为,文化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甚至有人断言,过去我们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穿住用”,今后会向“安享乐知”转变,居民在消费时会更加注重安全、享受、娱乐、求知。文化消费增加已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

  细数文化消费额的变化,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据媒体报道,安徽省去年安排89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扩大文化消费,直接拉动消费9911.96万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674.1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3581.1亿元,占当地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北京文化消费规模总量已近900亿元,位居服务性消费前三。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音乐会观众人数在2016年达到627.73万人,较2015年增长14.65%,增长速度在话剧、演唱会、戏曲等所有演出产品类型当中位居第一;票房收入在2016年也达到12.79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9.13%。

  与文化消费数量同时增长的,是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文化产品形式,远远超出了人们想象。文创这几年成为各地争相发展的产业。创意新颖而富有文化意蕴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仅故宫博物院就开发出了一系列创意产品,有些甚至成为网络销售的“爆款”。

  互联网已经是认识社会发展的“背景格”。文化需求在这个“背景格”上也映照出新的图景。互联网与演出以加速度融合发展,为网络平台提供了新内容、带来了新用户。有报道说,在线直播已经成为演唱会的必选项,带来版权、网络票房等额外收益;同时,受众数百倍的增长也提升了演出潜在的商业价值。“互联网+”为线下演出带来了传播方式、营销方式、盈利方式、体验方式等诸多改变。新模式带来的新需求为一些传统文化行业探出更大潜力。

  互联网改变了生活,但并没有代替一切。许多固有的文化体裁、样式和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又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电视电影、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都不乏爆红款。诗歌这种古老体裁就让人耳目一新。最近,很多人都在微信上传播一首诗:“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这是一个六岁儿童“毫无套路”的诗《光》,却惊艳了网络。而这首诗原来就收集在一本叫作《孩子们的诗》的书里。这本书里那些奇特的诗句,几乎在成人们的朋友圈里燃起一片火光。据报道,截至12月初,《孩子们的诗》新浪微博阅读量已过百万次,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超3000篇。目前这本书在线上线下全渠道日销近1万册,不少地方已经出现断货的情况。书籍这种古老的文化产品形式依然赢得了市场。

  文化消费的增加,文化产品的创新,提出的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问题。在实现全面小康过程中,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急迫地显现出来。扩大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居民文化消费,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这不仅是拉动经济的一个增长点,更是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作者:舒 生 来源:经济日报)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