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中部三省对标东部三省 如何看待省域经济“一城独大”?

发布时间:2018-02-03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作者 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随着全国2017年经济数据公布,各省份也陆续揭晓了本地的2017经济“成绩单”。从经济总量来看,2017年多地迈上新台阶,广东、江苏位列“8万亿俱乐部”,从未来发展来看,各地纷纷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部分地区下调了GDP目标,纯粹追逐经济总量规模扩张、不计代价追求GDP高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新时代、新矛盾的历史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两个方面。“一城独大”是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事实上,从省域经济数据比较来看,在省域经济发达的地区,省域内经济发展更均衡,“一城独大”的现象基本上已不复存在;相反,在省域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城乡差别就大,省域内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而且很容易形成“一城独大”的分化格局。

  除了四大直辖市,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或许是我国省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由于这三省均分布在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本文称之为“东部3省”,作为发达省域样本。与此同时,中部地区最重要的三个省,湖北、湖南、河南,本文称之为“中部3省”,作为欠发达省域样本。本文将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水平、区域经济均衡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寻找中部地区的经济短板、弱项。

  一、省域经济实力及发达程度比较

  本文选取三个指标来比较省域经济实力及发达程度。

  一是省域人均GDP比较。由于GDP总量取决于众多因素,例如行政区划面积大小,常住人口多少,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产业政策及区域政策,创新研发水平等,这使得地区之间GDP总量比较可能失去实际意义。因此,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不是GDP总量,而是人均GDP。这一指标既可以在国家之间比较,也可以在省域之间比较,它能从某一侧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率高低,同时也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均创造财富的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人均GDP为53980元。江苏人均GDP高达96887元,浙江为84916元,人口大省广东为74016元。剔除直辖市后,这三省是我国人均GDP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省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相反,中部3省的人均GDP落差较大。除湖北省人均GDP为55665元与全国水平大体持平外,另两省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而且湖南与河南的人均GDP不及江苏省的1/2。

  二是省域流动人口比较。人口流动具有极强的经济规律,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条件下,社会资源总是从经济落后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人口流动是最重要的风向标,尤其劳动力的流动更是财富创造者的流动。所谓“人随钱走,物随钱流”,因为资本是最具有市场眼光的东西。经济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完善,就业机会相对较充分,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也好。

  广东省是“珠三角”的龙头,江苏与浙江两省则是“长三角”的最大贡献者和受益者,它们对全国人口流动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表一可以发现,东部3省均为人口净流入大省,尤其广东省是全国人口流入第一大省,根据各省市统计年鉴显示,截止2016年底,广东省户籍人口为9165万人,但净流入人口高达1834万人,浙江也有679万的净流入人口,江苏则有219万的净流入人口;而中部3省则全为人口流出大省,湖北省有271万的人口净流出,湖南有420万人的净流出,河南省净流出人口甚至超过千万。

  三是省域上市公司比较。上市公司是全国各行各业的龙头和佼佼者,大多数优秀的企业都希望获得IPO机会,变成上市公司。因此,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则好企业越多,IPO机会就越多。反过来讲,上市公司越多的地区,越能获得更多的再融资机会,同时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和发展机会。从这一意义上讲,一个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不仅反映了该地区的企业素质及竞争实力,更是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

  在2004年中小板诞生前,上市公司数量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而自2004年以后,尤其是自2009年创业板诞生后,上市公司数量则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

  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从上市公司存量来看,广东省上市公司数多达595家,占据了全国的1/6,江苏与浙江两省各有386家和417家,相比之下,中部3省上市公司数除湖南为102家外,湖北与河南分别只有99家和78家,均不足100家。也就是说,中部3省上市公司数的总和仍不及东部3省中的任何一个省份。再从上市公司增量来看,2016年东部3省新增IPO数分别65家、87家、98家,而中部3省IPO数均不及东部3省的一个“零头”,其中,湖北省全年IPO家数仅有2家。

  

中部三省对标东部三省 如何看待省域经济“一城独大”?

  二、省域产业结构比较

  从产业结构来看,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先从GDP产业结构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东部3省第一产业GDP占比约为5%左右,而中部3省第一产业GDP占比则均超过10%,相当于东部3省占比的2倍多;在第二产业GDP占比上,东部3省与中部3省基本相当,大体处在44%左右;而在第三产业GDP占比上,东部3省均在50%。
中部三省对标东部三省 如何看待省域经济“一城独大”?

  再从就业结构来看,东部3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除广东为20%略多外,浙江和江苏均明显低于20%,而中部3省均高于35%;东部3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均高于40%,而中部3省除河南外均未超过30%;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东部3省与中部3省大体相当。

  与GDP产业结构相比,劳动力就业结构更能反映省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并且更能反映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东部3省只有两成或不足两成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而中部3省却高达近四成,这说明中部3省工业相对落后,无法吸纳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人口,过剩劳动力只能被迫向东部3省的工业转移。而东部3省正是因为工业发达,它很顺利地消化了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由此可见,中部3省的工业化并未有效促进本省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也未有效推进本省域人口城市化。

中部三省对标东部三省 如何看待省域经济“一城独大”?

  三、省域经济均衡度比较

  城市是省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重要支点。大中小城市及建制镇是省域经济的一张网,城市带动农村,大城市辐射中小城市,我们需要更多的卫星城镇来包容并推进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数量及城市规模可以用来衡量某个省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度。
中部三省对标东部三省 如何看待省域经济“一城独大”?

  区域经济均衡主要有两个比较指标:一是省域GDP占比最大的前四个城市之间经济体量差异大小;二是省域最大经济体量的前四个城市人均GDP水平的差异大小。

  从省域前四大城市的经济均衡度来看(见表四),东部3省均不存在“一城独大”的现象。深圳与广州是广东省GDP占比最大的两个城市,二者在全省的GDP占比均为25%左右,份额相当,难分大小,再从人均GDP水平来看,深圳略高于广州,佛山与东莞紧随其后。而在江苏省GDP占比最大的两个城市之间,苏州GDP占比超过省会城市南京6.5个百分点,而且苏州的人均GDP也略高于南京,作为第三大GDP占比城市,无锡也直追省会城市南京,并且无锡的人均GDP水平也略高于南京,这充分反映了江苏省域经济的“多极化”、多足鼎立的均衡发展格局。此外,浙江省GDP占比最大的两个城市之间,杭州GDP占比仅高于宁波5.4个百分点,而且两市人均GDP水平基本相当。
中部三省对标东部三省 如何看待省域经济“一城独大”?

  与东部3省相反,中部3省都存在较突出的“一城独大”现象。以湖北省为例,2016年武汉市GDP占全省的比重高达36.9%,人均GDP也高达112302元,而第二、三大城市宜昌和襄阳两市GDP占比均只有10%略多,与第一大城市武汉GDP占比相差25.5个百分点,这是省域城市之间的巨大落差,与此同时,襄阳的人均GDP仅相当于武汉市的一半,而排在第四位的城市荆州人均GDP却不及武汉的1/3。这表明湖北省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城独大”的现象十分严重。湖南省与河南省的“一城独大”现象也比较突出,相比湖北省的情形,则要略好一些。

  “一城独大”,不仅无法对周边中小城市产生良性辐射效果,而且很容易对周边中小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并将周边中小城市的人财物等资源更多地集中于大城市。因此,“一城独大”现象不利于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并且会拉大省域内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事实上,在省域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东部3省,每一个地级市都是一个充分发达的明星城市,每一个地级市都有各自不同的产业特色。以广东省为例,一个东莞市就有20多个五星级酒店,截止2017年底,一个东莞市仅在A股市场就有26家上市公司,另有16家企业股票在境外上市,此外,东莞在新三板的挂牌公司已超过200家,相当于湖北全省的一半。东部3省的地级市不仅在产业上各具特色,而且城乡差距较小,经济较发达。

  相反,在中部3省中,无论是湖北,还是湖南、河南,一些地级市除了历史典故原因或自然风景原因闻名外,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及企业龙头,再加上产业先进性不够,低端产业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中部3省的地级市相对于东部3省的地级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均衡度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作为中部地区省份,应该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充分解决省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中新经纬APP)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