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面临双重任务 去产能、转型升级推进
发布时间:2017-07-0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去产能是煤炭产业当前面临的头等大事,通过持续淘汰落后产能,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有所改善,煤炭价格持续处于合理区间,煤炭企业的盈利状况也逐渐向好。不过,煤炭产业虽然暂时摆脱了危机,但并不意味着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决,持续的去产能和转型升级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布消息称,根据对2017年煤炭去产能退出的16处地方煤矿关闭情况督查,内蒙古已关闭其中14处煤矿,完成年度关闭计划的81.5%。除内蒙古外,其他多个省份也出现了时间刚过半,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大半的情况,进度远超预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孟玮此前表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退出煤炭产能9700万吨左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
专家指出,尽管去产能进展相对顺利,但煤炭产业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煤炭产业发展仍须爬坡过坎,努力寻求去产能、脱困与转型升级同步推进。
煤企盈利状况改善
2016年,我国煤炭去产能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共退出煤炭产能2.9亿吨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今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我国将继续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尽管目标任务与去年的2.5亿吨相比少了1亿吨,但考虑到在去产能过程中还须防范去年已经退出产能的“死灰复燃”,今年的去产能力度并未减弱。
随着煤炭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政策措施实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煤炭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经济运行质量企稳回升。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4个月,全国煤炭产量11.08亿吨,同比增长2.5%;煤炭净进口8615万吨,增长34.9%;消费量12.8亿吨,增长3.4%。
从价格表现看,尽管全国煤炭价格波动回落,但价格水平均处于企业盈亏平衡点以上。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稳定在600元/吨左右,年度长协价格稳定在550元/吨以上。
由于煤炭价格持续处于合理区间,煤炭企业的盈利状况也有所改善。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708.7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5亿元。
“煤炭经济形势的好转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政府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煤炭企业有序推进取得的成果。自去年以来,煤炭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去产能,并贯彻落实276个工作日制度,有效地改善了市场供需关系,克服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使煤炭经济在2016年相继形成‘政策底’和‘市场底’后,继续保持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说。
根本矛盾尚待解决
“尽管由于战略决策正确和相关措施实施得当,使处于隆冬季的煤炭产业暂时摆脱了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决。”岳福斌分析说,根据测算,2015年我国煤炭产能规模已经达到57亿吨左右。自去年以来,煤炭去产能约4亿吨左右,这意味着目前煤炭产能规模依然超过50亿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下降4.7%。这意味着煤炭产能供给大于需求的过剩问题依然严峻。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指出,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市场供大于求的隐忧依然存在。特别是近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减量化生产政策;对手续不全的建设项目,通过产能置换加快补办相关手续;对部分先进产能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较高的露天煤矿和低瓦斯煤矿通过核增生产能力,将会对煤炭市场供需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事实上,即便是进展顺利的去产能工作,背后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岳福斌认为,在去产能过程中,一些退下来的生产要素并没有得到有效配置。例如,部分劳动力尚未得到妥善安置;部分企业债务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财务成本居高不下,杠杆率依然偏高;煤炭产业技术进步明显放缓,对后续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推进,煤矿职工安置、资产和债务处置问题越来越突出。”王显政也指出,当前,职工安置资金缺口大、奖补资金标准低、资金适用范围窄、职工安置渠道有限,职工安置难度越来越大;煤矿关闭退出中的资产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绝大多数关闭退出煤矿为法人单位,资产债务处置难度大。
转型升级仍是重点
随着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产业经济形势趋于好转,目前个别地方和企业去产能积极性有所减弱。
针对这一现象,岳福斌指出,虽然煤炭产业经济“双底”构筑成功,并呈现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向好的基础并不稳固,对煤炭产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仍应理性看待。
“煤炭产业仍要继续坚持改革发展创新,巩固来之不易的趋稳向好发展局面,努力夯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岳福斌说,煤炭产业仍然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认为煤炭价格回升了,煤炭就不用去产能了,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去产能的相关工作,科学精准去产能、有序有效去产能,优化供给结构和质量,保障供需总体平衡的持续性。
岳福斌认为,在去产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去杠杆。通过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多种方式主动积极地降低企业负债率,努力化解债务风险。
“同时还要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煤炭产业由一般的资源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型。”岳福斌说。
王显政表示,总的来看,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作用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也不会改变。因此,煤炭行业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同时,还要加快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坚持以煤炭智能化开采为引领,推动煤炭产业技术升级;重点研究如何依靠科技进步,着力突破制约生产力提升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研究如何积极发展先进产能,提高办矿标准,改造提升现有煤矿技术装备水平,促进煤炭生产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引领,推动煤炭产品与产业升级,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研究煤质与气化炉的适用性,开展低阶煤提质、煤炭气化、新型催化剂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序建设一批大型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示范项目,探索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模式。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布消息称,根据对2017年煤炭去产能退出的16处地方煤矿关闭情况督查,内蒙古已关闭其中14处煤矿,完成年度关闭计划的81.5%。除内蒙古外,其他多个省份也出现了时间刚过半,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大半的情况,进度远超预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孟玮此前表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退出煤炭产能9700万吨左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
专家指出,尽管去产能进展相对顺利,但煤炭产业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煤炭产业发展仍须爬坡过坎,努力寻求去产能、脱困与转型升级同步推进。
煤企盈利状况改善
2016年,我国煤炭去产能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共退出煤炭产能2.9亿吨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今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我国将继续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尽管目标任务与去年的2.5亿吨相比少了1亿吨,但考虑到在去产能过程中还须防范去年已经退出产能的“死灰复燃”,今年的去产能力度并未减弱。
随着煤炭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政策措施实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煤炭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经济运行质量企稳回升。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4个月,全国煤炭产量11.08亿吨,同比增长2.5%;煤炭净进口8615万吨,增长34.9%;消费量12.8亿吨,增长3.4%。
从价格表现看,尽管全国煤炭价格波动回落,但价格水平均处于企业盈亏平衡点以上。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稳定在600元/吨左右,年度长协价格稳定在550元/吨以上。
由于煤炭价格持续处于合理区间,煤炭企业的盈利状况也有所改善。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708.7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5亿元。
“煤炭经济形势的好转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政府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煤炭企业有序推进取得的成果。自去年以来,煤炭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去产能,并贯彻落实276个工作日制度,有效地改善了市场供需关系,克服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使煤炭经济在2016年相继形成‘政策底’和‘市场底’后,继续保持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说。
根本矛盾尚待解决
“尽管由于战略决策正确和相关措施实施得当,使处于隆冬季的煤炭产业暂时摆脱了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决。”岳福斌分析说,根据测算,2015年我国煤炭产能规模已经达到57亿吨左右。自去年以来,煤炭去产能约4亿吨左右,这意味着目前煤炭产能规模依然超过50亿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下降4.7%。这意味着煤炭产能供给大于需求的过剩问题依然严峻。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指出,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市场供大于求的隐忧依然存在。特别是近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减量化生产政策;对手续不全的建设项目,通过产能置换加快补办相关手续;对部分先进产能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较高的露天煤矿和低瓦斯煤矿通过核增生产能力,将会对煤炭市场供需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事实上,即便是进展顺利的去产能工作,背后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岳福斌认为,在去产能过程中,一些退下来的生产要素并没有得到有效配置。例如,部分劳动力尚未得到妥善安置;部分企业债务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财务成本居高不下,杠杆率依然偏高;煤炭产业技术进步明显放缓,对后续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推进,煤矿职工安置、资产和债务处置问题越来越突出。”王显政也指出,当前,职工安置资金缺口大、奖补资金标准低、资金适用范围窄、职工安置渠道有限,职工安置难度越来越大;煤矿关闭退出中的资产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绝大多数关闭退出煤矿为法人单位,资产债务处置难度大。
转型升级仍是重点
随着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产业经济形势趋于好转,目前个别地方和企业去产能积极性有所减弱。
针对这一现象,岳福斌指出,虽然煤炭产业经济“双底”构筑成功,并呈现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向好的基础并不稳固,对煤炭产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仍应理性看待。
“煤炭产业仍要继续坚持改革发展创新,巩固来之不易的趋稳向好发展局面,努力夯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岳福斌说,煤炭产业仍然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认为煤炭价格回升了,煤炭就不用去产能了,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去产能的相关工作,科学精准去产能、有序有效去产能,优化供给结构和质量,保障供需总体平衡的持续性。
岳福斌认为,在去产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去杠杆。通过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多种方式主动积极地降低企业负债率,努力化解债务风险。
“同时还要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煤炭产业由一般的资源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型。”岳福斌说。
王显政表示,总的来看,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作用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也不会改变。因此,煤炭行业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同时,还要加快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坚持以煤炭智能化开采为引领,推动煤炭产业技术升级;重点研究如何依靠科技进步,着力突破制约生产力提升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研究如何积极发展先进产能,提高办矿标准,改造提升现有煤矿技术装备水平,促进煤炭生产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引领,推动煤炭产品与产业升级,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研究煤质与气化炉的适用性,开展低阶煤提质、煤炭气化、新型催化剂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序建设一批大型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示范项目,探索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