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好企业的“心”
发布时间:2018-02-2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日前,证券监管部门负责人针对部分科技类企业反映“在A股市场上市依然有很大难度”问题时表示,要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这都说明,A股市场正在加快靠近新兴行业的脚步。
近年来,国内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案例不断增多。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2017年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企业IPO数量大幅增长,达到了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远超近年平均水平。其中,A股市场IPO数量同比增幅高达92.07%,是近年来首次突破400家大关。然而,仍有一些互联网、在线教育、传媒类新兴行业的企业却选择到其他市场上市。2017年中企赴香港市场IPO数量达135家,中企赴海外上市数量达27起,募资额250.9亿元。
企业选择上市地点和方式,本是“家务事”,但部分“四新”企业长期舍近求远赴境外上市,原因是什么呢?目前国内市场虽然已有长足进步,但在市场成熟度、基础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是否还有潜力可挖?把优质企业留在国内上市有何意义?
建设高质量的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新兴行业上市公司是高质量公司的代表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大证券交易所、股权投资基金之间的激烈比拼,不仅仅体现在市场规模、IPO数量等方面,还体现在对“四新”优质拟上市企业的争夺和竞争上。
把好企业留在国内上市,在微观上对企业自身和投资者来说大有裨益。一方面,企业不必承受海外信息不畅、文化差异等压力,在国内能够充分施展传播手段直达消费者,增强品牌和信誉度;另一方面,把好企业留在国内,意味着给予投资者更多投资机会,能够分享到好企业成长壮大过程中的权益红利。
从宏观上看,把好企业留在国内,有利于提升A股的自身质量,优化市场整体的融资环境,市场板块间的结构将更加合理,市场根基将更加稳固,“成长股”和“蓝筹股”、“题材股”和“白马股”、新经济概念股和传统大盘股有望相得益彰,实体经济也能从“四新”概念股的成长中不断汲取养分。
把好企业留在国内上市,在技术层面上应解决部分科技类企业的协议机构控制难题。随着更多中概股回归,监管部门需要出台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系统引导企业拆除协议控制架构、加速回归A股等过程。
此外,监管部门应协力做足制度包容性和市场承载力的文章。市场各方应遵循“一盘棋”思维,推动A股市场不断成熟,完善企业投融资制度改革、外汇和税务改革等各方面工作,让科技类企业不再担心国内发展的融资来源、股权架构、运营管理等问题。
首先,应继续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优化上市标准和流程,让那些暂时“成绩不佳”的成长型企业能够获得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各种支持,不至于盯着海外投资者眼巴巴地“等钱”。尤其要重点发展场外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让那些成长中的高科技“幼苗”能够便捷地获得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公司的源头“活水”。
其次,在尊重企业自主选择上市的基础上,积极优化国内上市环境,优化国内企业上市的审批流程,出台有效举措鼓励更多国内企业在A股上市、发债,建立长期的“筑巢引凤”机制。
再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外汇管理、税务、审计等方面限制,让企业没有必要再冒风险选择其他不正规的股权架构和上市方式,让企业适应国内资本市场环境,真正留住好企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