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微克”是怎么实现的
发布时间:2018-02-2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初战告捷”,在最近一篇报道中,英国路透社这样形容自2017年底入冬以来的北京天气。当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了20.5%,达到了每立方米58微克,这一数据比2013年下降了35.6%,完成了“大气十条”提出的阶段性目标。
过去的几年,是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最大、措施最丰富、战线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时期。然而,每立方米58微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依旧让很多人好奇。
从工程减排到管理减排
守着煤山不烧煤。京煤集团大安山煤矿地的锅炉房,去年取暖实现了煤改电、煤改气。
煤矿地处房山区大安山乡元港村,离西六环还有约60公里的盘山路,海拔近千米,上下山一趟得花4小时。矿区的两处820和920燃煤锅炉房,十几年来一直为企业和居民供热。2017年,根据北京市清煤降氮要求,该锅炉房的7台燃煤锅炉要改造为燃气清洁锅炉。
北京热力集团汉京晓博士的团队在反复勘察实地情况后发现,矿区地处高山,又常缺电少气,用简单的方案进行清洁能源替代根本行不通。2017年3月到8月,整个团队为了拿出一份改造方案,反复上山勘察,方案定一次修改一次,大大小小的会开了二三十次。
最终,基于多能互补的思路,团队拿出了一套综合方案:充分利用空气源热泵、LNG气站与移动燃气锅炉、电锅炉与蓄热水箱、太阳能和储能装置等多种清洁能源供热手段,用电用气相结合,分阶段分批次投入不同的供热设备。
工期紧、任务重,高海拔的大安山,11月1日就要开始供暖。而10月31日22点,眼看着第二天就要供暖了,空气源热泵的电力线缆才刚刚运抵现场,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连夜施工,11月1日凌晨4点顺利完工。清晨6点多,天刚蒙蒙亮时,供热系统开始循环,暖气片上一股热流缓缓涌来。
与煤炭打了60多年交道的大安山煤矿矿区居民,这次彻底告别了燃煤取暖。
压减燃煤,是北京大气治理中的重要举措。烧煤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都是生成PM2.5的前体物。五年来,通过煤改电、煤改气、清煤降氮等一系列措施,北京市的燃煤总量从2300万吨下降至600万吨以内。也就是说,5年减了1700万吨燃煤,压减的燃煤如果以1米的厚度堆放,足足可以堆满3175个足球场;如果用载重30吨的卡车运送,需要56.7万辆车,头尾相连可以绕六环路40圈,可以从北京排到云南腾冲一个来回。
2017年底,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实现基本无煤化,集中供热清洁能源取暖比例达97%以上,居民取暖和生活“煤改电”、“煤改气”大规模推进,小型燃煤锅炉基本淘汰完毕。
“煤改电”背后则是电网增容、导线铺设等大量工作。据统计,本市在过去5年的“煤改电”中,导线铺设就达7.98万公里,架了33.41万根电线杆,忙碌时节全市有4万人同时施工。
经初步评估,压减燃煤措施对北京PM2.5下降贡献率超过40%。
与压减燃煤同步的,还有控车减油、治理扬尘、调整产业等一批工程性措施持续推进,不断加码。五年来,全市共淘汰3.9万蒸吨燃煤锅炉,实施3.4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报废转出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部分任务完成总量大约是过去十年来的总和。
但工程减排空间有限,必须向管理减排要持续效果。
2017年的新年,是从一场大雾霾开始的。这场雾霾盘踞京城9天,长达212个小时。
“大气治理还得加码,管理手段还得创新。”北京市环保局的会议室里,头脑风暴再一次开启,副局级干部周扬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延庆重型大货车特别多,一天就有7800多辆,而其中大约有6000辆是运煤的,这些车绕着北京六环走,最终抵达天津港。可以说,这些车都是过境车辆,但给北京带来的污染可不小。有没有可能改成铁路运输,彻底消除这部分污染?”
周扬胜突破“就车论车”的创新想法,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一周之内,一份《关于京西北过境运煤大货车排放污染及控制对策调研报告》就交到了环保部。
2017年1月9日京津冀协调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天津港不再接受公路运输煤炭,改成铁路运输”的措施写进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会后很快联合印发。措施推进神速,4月30日,天津港公路运输煤炭成为了历史。
当年10月,延庆环保局传来喜报,每天过境的重型大货车减少了3000多辆,相比原来少了一半以上。根据核算,这一措施每年能为北京减排氮氧化物3000吨,与一年淘汰40多万辆老旧机动车的环境效益相当。
大气治理需要管理的创新,需要精治、共治、法治。京津冀的区域联动,得以充分发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作用,统一预警标准、共同提前启动应急措施,重污染日污染物排放能减少两成以上;实施史上最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发布排放标准,倒逼企业减排;市级环保督察组一年内完成了对全市16个区的督察全覆盖,累计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2万余件,督察督办了一批环境典型案件。
从产业转型到城市转型
大气污染,表现在天上,根子在地上。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只走末端污染治理的老路,必须注重从源头入手。
绿草如茵,曲径通幽,一步一景,走进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的大兴区生态文明教育公园,很难想象,它的前身竟是一个聚集了大量“散乱污”企业的工业大院。
现在,这片占地800多亩的工业大院,里面的“散乱污”企业已被清理干净。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负责园区建设的新媒体产业基地工程部经理刘钢,还记得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植树时曾说过的这句话。刘钢说,良好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这座生态文明教育公园因此应运而生。
如今,生态文明教育公园里处处体现着生态循环:
雕刻着“变迁”的混凝土雕塑,原料来自废旧的混凝土大梁,它的原址为混凝土搅拌公司,这座雕塑见证了城市产业更替迭代的发展,也铭刻了城市进化蜕变的重要步伐和大兴区腾退污染企业还绿的建设史;
以钢木结构为主体的永续廊,使用拆迁废料作为墙体的填充骨料,也是生态材料及废旧材料循环利用的展示区域;
利用原厂区洼地打造的旱溪,采用卵石和植物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溪流”,下雨时还能作为雨水滞留渗透的主要场所,同时呈现出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场景……
“公园只是一个休闲去处,保留这些‘散乱污’企业的历史痕迹,是想告诉大家,城市在阵痛中发展,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清退一些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内容,但可以循环利用的,我们并没有放弃,也体现了一个生态的教育理念。”刘钢说。
瘦身健体。2015年,本市出台针对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7年,制定并更新升级《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这几年,全市关停6家水泥厂,调整退出印刷、铸造、家具等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污染企业1992家,完成1.1万家上账“散乱污”企业分类清理整治。
产业在转型,从业者也不例外。在北京打拼了20多年的虞承波,可以算是万千企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虞承波17岁就从老家安徽来到了北京,主做广告牌匾制作,公司规模越做越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明确的北京城市定位,让虞承波萌发了转行的念头。
“但我当时还是迷茫的,并不知道具体做什么,直到2015年去了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会展业启发了虞承波,“会展带动旅游、消费,从而带动经济,整个过程没有生产制造,不会产生污染。”
一回国,虞承波毅然关停工厂,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如今,他的文化产业公司已经实现了成功转型,主要做的就是创意设计和企业展览。“我虽然只是众多小企业中的一员,但也要及时适应国家政策,跟上首都功能定位,这是大势所趋。”虞承波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对了。
产业的转型只是这座城市转身的一个侧面。
四年来,本市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强化资源环保准入约束,分类推进区域和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结构。实践也证明,治理大气污染要坚持标本兼治、长短期结合,归根结底在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017年,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环境规划参与“多规合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一张蓝图干到底,新总规的实施,为从根本上打赢蓝天保卫战,规划了可持续之路。
从全民吐槽到全民参与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的雾霾天里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前几年,对于汹涌来袭的雾霾,网络上充斥着不少这样的段子。甚至在很多人都不知道PM2.5为何物时,它就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慢慢地,晒蓝天、记录雾霾成为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市民邹毅就因为拍蓝天而成为“网红”。
2013年1月来势汹汹的雾霾,让邹毅产生了记录北京空气质量的想法。从1月27日开始,每天一张北京天空照片成为了邹毅的“作业”。
连续拍了64天,当邹毅把这64张图片拼在一起时,他自己也被震惊了,“有湛蓝的天空,也有阴沉的雾霾,反差非常大,冲击力太强了。”当他再把这张拼图放到网络上时,简直炸开了锅,“太不可思议了!”“怎么蓝天这么少,雾霾这么多!”……评论如潮水般涌来,“很有意思,我决定继续拍下去”,这一拍就是五年。
“我曾经也是吐槽大军中的一员,那时候发现大家跟我一样,对雾霾的认知度比较低,各种说法都有。”可一天天拍下来,邹毅感觉光抱怨也对减少雾霾无助,一张真实的图片却可以胜过千言万语。
渐渐地,他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成为了大家关注空气质量的一个平台。“2015年有一次严重雾霾过程,PM2.5爆表,我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被1.3亿人次阅读并转发,那一天真的是刷屏了。”空气质量开始成为大家日益关心的话题。
但就是从2015年开始,邹毅发现,北京的蓝天渐渐多了,微博上互动的网友们,没有像前两年那样“一水儿”的只有批评和抱怨,而是有了理性的建议,有了对未来空气质量好转的信心。“这是我的图片带给我的,我亲身参与才有的特殊体验。”
“尘眼观世”就是一位与邹毅互动的网友,因为“臭味相投”,他俩从网友变成了好友。“最初他每次都是批评、抱怨,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经常在我的评论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已经非常理性且对未来充满信心。”
转眼五年过去,如今拍蓝天已经成为邹毅的全职工作。下一个五年,他还要继续用镜头记录北京的空气质量。“可能再过五年,雾霾治理将有一个中国样板,过去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竟然做到了。我想说,在这场战役中,公众的态度和参与不可忽视,而且意义重大。”
邹毅只是北京2300万常住人口中的一员。随着“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的意识渐渐深入人心,依法有序参与环保活动,主动参与公众监督,积极转变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不少北京市民的选择。
为了蓝天,北京市民确实越来越拼了,春节少放或不放爆竹,也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前些年,春节期间一旦遇上大气扩散条件不好,叠加烟花爆竹燃放的影响,PM2.5浓度直线飙升。2014年的除夕,因为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加上烟花爆竹燃放影响,北京PM2.5的峰值浓度就高达860微克/立方米。
雾霾重压之下,全民环保意识迅速提升。2017年春节,东城区竹杆社区片儿警巩乐就特别有感触,“年年除夕、初五、十五都值班,2017年明显感觉鞭炮声少了。”在巩乐管辖的社区,2017年一起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伤情都没发生,就连过去常有的小火情都没出现。以往除夕夜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2017年就临近零点敲钟时才有几家放炮的,一会儿就结束了。“鞭炮声少了,年却过得更踏实了。”巩乐说。
这一点从环卫工人清扫的爆竹皮数量中也能得到印证。2013年春节,全市环卫部门共清运爆竹皮5282.55吨;而到了2017年春节,数字迅速降到了791.26吨。
北京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就比2016年同期好,主要表现就是高级别污染天数较少,除初一由于烟花爆竹燃放导致污染程度严重外,其余6天均在轻度污染级别以下,还有三个优良天,北京有了“春节蓝”。
从2013年到2017年,北京市全年的优良蓝天多了50天,PM2.5年均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35.6%。与2013年相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显著下降,除PM2.5以外,二氧化氮下降17.9%、PM10下降22.2%、二氧化硫下降70.4%降幅最大,且2017年年均浓度首次降到个位数。
人努力天帮忙,北京众志成城,以“超常规”的措施,取得了蓝天保卫战的“初战告捷”。但大气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型,到生活生产观念的升级,需要全市人民久久为功!
新闻背景
超常规的“人努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空气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首都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难点,是北京市重大民生、社会问题。
2013年以来,北京举全市之力防治大气污染,取得积极进展。到2017年底,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达到58微克/立方米,完成既定目标。
五年来,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明显下降,优良天数增加了50天,重污染天数减少了35天,且重污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五年来,始终坚持能源清洁化战略,全市相继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累计完成3.9万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或拆除,基本淘汰全市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截至2017年,全市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0%以上。
五年来,本市坚持“先公交、严标准、促淘汰”的技术路线,从“车、油、路”等方面,推动全市机动车车型和运输结构向更加节能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截至2017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2.1%。全市共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累计为约5万余辆使用两年以上出租车更换三元催化器;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规模累计达到20万辆。
五年来,全市关停6家水泥厂,调整退出印刷、铸造、家具等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污染企业1992家,完成1.1万家上账“散乱污”企业分类清理整治;在全国率先实施3.4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
五年来,全市精准执法,营造高压执法态势,固定源立案处罚1.62万起,处罚金额5.9亿元;其中,查处大气类环境违法行为8519起,处罚金额2.1亿元;移动源方面,五年共查处超标车9.98万辆次,处罚金额3178万元。本报记者 骆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