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多措并举改善环境 既要“颜值”高 也要“气质”好
发布时间:2018-02-26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水清了,鱼多了,沿岸的风景也一天天变美了。”从小在龙泉河边长大的老吴,对龙泉河有着特殊的感情,看着这一湾清清的河水,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打造水清岸美的市民亲水空间,让河道成为城区流动的风景,让城市愈加灵动。按照这一思路,即墨区投资29亿元对墨水河和龙泉河进行改造,沿河建设主管道53公里,铺设初期雨水收集管道5公里,实施全区范围雨污分流改造。
清淤截污,这是从源头上解决水问题的关键。即墨区清查沿河直排口,设置截污设施15处,全面整治沿河直排、乱排现象,从源头上控制,实现污水无直排,新增及改造19座调蓄水设施,建设3处生态湿地公园,进一步净化和提升水质。
同时,沿河建设绿化带,绿化面积190公顷,打造4大景区及9处主要景点,构建生态、文化、活力、宜居的城市滨水泛文化风光带。
水清天蓝,家园秀美。2017年,“即墨蓝”多次成为朋友圈刷屏的主角,一幅幅蓝天白云的美景成为即墨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完美诠释。
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民幸福指数高低紧密相连。为确保大气治理有的放矢,即墨区将7个街道及经济开发区范围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目前,已淘汰(改造)燃煤锅炉(窑炉)463台。
从全面淘汰黄标车,到推进大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即墨区在治气减排上始终走在前列,大气污染越来越少。有数字为证:2017年即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1.8%,改善率居青岛十区市第一。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条底线,也是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即墨区以绿色发展为主导,推进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严格环境准入,限制污染项目进入。
在即墨,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两高一资”项目。据了解,2013年以来,即墨拒批了12个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全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75个、循环经济项目40个,40余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在即墨区,新能源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现已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82兆瓦;以清洁能源液态天然气为燃料的新型LNG公交车达到310辆;新增清洁能源供热能力260万平方米。此外,即墨区积极推广农村应用新能源技术,建设了2处200立方米以上沼气工程,在田横、鳌山、龙泉等7个镇建设了7座镇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城乡环卫一体化成为全省推广的典型……由此,即墨区入围首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成功承办了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能力建设研讨会,并荣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称号,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43个,位列青岛各区市首位。
生态文明建设绿了城镇,也美了乡村。即墨区投资8亿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城乡同治、全域共美”环境综合整治,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彰显生态特色,坚持生态优先,守好生态底线,立足地形地貌和生态禀赋,建设有地方特色和优良生态的风情小镇,同时注重汇聚人文资源、延续历史文化根脉、彰显区域特色、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小镇文化,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全区共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0个、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4个,并获得“省级生态市”荣誉称号。 (经济日报记者 刘成 通讯员 吕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