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加强人文社科基础工程建设理论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8-04-01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日讯 由半月谈杂志社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工程建设理论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从事人文社科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各地重点中学的师生代表,以及有关企业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当前我国人文社科基础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会议由半月谈杂志社总经理王京忠主持。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当前,国家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全面部署,切实要求社会各个层面加强认识人文社科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人文社科水平。

  “人文科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如何做人做事的科学。”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希胜说,“人文教育的对象是解决人的灵魂塑造和建设问题,其职业艰难复杂,神圣崇高。它不仅涉及一个人的前途命运,而且影响整个社会发展。”

  苏希胜认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从机遇来看,党中央对中小学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国内政治生态整治的力度、国际地位提高的程度前所未有。从挑战来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央团校党委书记倪邦文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引领、文化引领,用民族精神、红色基因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引导青少年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意处理好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标与层次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半月谈杂志社近日对高中生人文社科专业报考意愿进行的调查显示,文理分科前,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择理科的居多,未来发展方向偏重自然科学领域。把文史哲专业作为发展方向的文科生少之又少。对学生进行人文社科常识测试的结果显示,高中生的人文社科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副院长仝华认为,破解社科人才培养与新时代需求的瓶颈,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必须在强根固基上下功夫。尤其是培养方要大力指导被培养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王永前说。他认为,在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进程中,培育人文社科基础精英,要全民行动、从娃娃抓起。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韩振峰建议,高校应普遍开设历史课、传统文化课、写作课等人文社科素质课程,以此强化提升大学生基本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逐步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把人文社科放在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对人文社科基础学科的教学研究放到同应用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人文社科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人文社科基础教学和研究的长效机制。

  江苏常州明德书院院长顼同保表示,新时代的青少年教育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少年弘扬和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当代社会刻不容缓的课题。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尽管基础教育的教材改革已经增加了大量人文社科内容,但缺乏社会全员行动,提升青少年人文社科学习兴趣、形成培育中国社科大师的肥沃土壤与良好环境任重道远。只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大对青少年热爱人文社科的引导,着力培育、选拔更多的基础社科精英输送至相关大学,才可能为造就中国未来的社科大师打下良好基础。

  据介绍,目前国内对高中生的人文社科特长评价尚处于空白。半月谈杂志社决定,将针对高中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社科知识普及活动,助力加快构建人文社科综合评价体系,参与制定评价标准,每年举办一届“中学生人文社科综合评价”活动,表彰典型,示范引导,激发中学生对人文社科的兴趣。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