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培育出全国约70%的农作物新品种 “种业硅谷”生机勃勃
发布时间:2018-05-0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海南省乐东县黄流镇的玉米育种基地内,山东联发种业的工作人员正在给玉米授粉。 王 澎摄
自上世纪50年代始,每到育种季,一代代科研人员犹如候鸟迁徙到南繁基地,培植棉、油、果、菜、药等优质农作物种子,用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如今,我国农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这里也在抓紧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进行产业换挡升级
说起我国种业,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种业硅谷”——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坐拥得天独厚的“光温水”资源,农业品种在南繁基地通过加代繁殖,选育周期能够缩短二分之一,全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约有70%经由南繁基地培育。
如今,我国农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南繁基地也在新的历史机遇中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进行产业换挡升级。
良种摇篮
种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核心产业,其强弱直接关系到一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种业发展来说,南繁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
海南省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是南繁基地的核心区域,当地的热带气候能实现加代繁殖,是我国最适宜用作冬季南繁的土地,被科研人员誉为“育种天堂”。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陆续有科研单位到海南开展育种工作。
每年9月至次年5月,29个省区市的700多家单位都会汇聚海南,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适应性观察、种子鉴定评估、扩繁和种子生产等活动。仅在陵水县,就有上海、重庆、湖南、江苏等省市的121家科研单位开展南繁业务,每年有1000多名科研人员到此研究种业。
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莫正群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种业发展的重视,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驶入快车道。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自2015年以来,我国已累计投入5.7亿元支持南繁育种基地建设,重点实施南繁生物育种专区、水利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南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政策落地速度快,效果明显。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最近10年,主要农作物中,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1345个出自南繁基地,占总数的86%;由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育自南繁基地的占91%。南繁基地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将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海南,推动了海南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南繁基地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说,南繁基地的气候、病虫情与东南亚国家相近,以南繁基地为孵化器,研发适宜东南亚国家的高附加值品种,不仅可有效拓展我国种业国际市场空间,也提升了这些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
面临挑战
尽管硕果累累,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南繁基地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海南旅游岛开发、城市建设面积逐渐增加,与南繁基地用地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南繁科研用地落实难、配套设施建设难。
如何守好南繁宝库?莫正群说,海南省给出的答案是划定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和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实行用途管制。
“南繁育种保护区、核心区的建立,就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红线一样,对科研用地的用途进行管制,确保了南繁用地的稳定性,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莫正群表示。
由于育种的周期性和土地价格等因素的限制,南繁基地一直存在着重科研而轻配套、重创新而轻生产的问题。如果继续依靠传统的方式去搞农业研究,科技成果就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无从谈起拉动本地经济增长,引领中国种业走出去。
“科学技术要在田里开花,政府要制定扶持政策,促使农业相关企业落地,加快成果本地转化,才能发挥南繁基地更大效益。”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表示,海南既有发展农业的环境优势,又有南繁优势,但当地农民没有把机会好好利用起来。“可以由政府部门出面,组织南繁科研人员对农民开展培训,把技术教给他们。”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但如果生活保障跟不上,留住科研人才就成问题。颜龙安认为,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给南繁基地的科研人员和机构提供一定的科研和生活保障,促使南繁成果加快本地转化,让更多的人才留在海南,带动经济增收、产业兴旺。
“南繁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扬认为,南繁基地要进一步适应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的发展新要求,将保险、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产业模式引进来,发展高端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
产业升级
为解决种业创新与农业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做强种业,改革势在必行。海南提出做好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五化”文章,以产城融合的模式建设南繁科技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速南繁产业换挡升级。
“一方面,我们会强化南繁新基地的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平台等多种功能平台;另一方面,我们计划在三亚市崖州区打造一个占地5000亩的南繁科技城,聚集多种科研资源要素。”莫正群向记者描绘了南繁基地的发展蓝图。
做好“五化”文章的关键在于做好产业化,南繁基地作为品种的选育地和试验田,意味着大量科技成果集中于此,如何能让这些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并尽快转化,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为此,南繁基地接入网络服务平台,通过“智农361”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市场转化,让南繁成果发挥出更大价值。同时,南繁基地还进行智慧资源的产权化,明确育种成果的所有权人,强调保护和价值属性。
此外,南繁基地将建设全国农技中心南繁技术服务工作站,以加快南繁技术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南繁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更好地服务于海南现代农业发展。
作为南繁基地核心区之一的陵水县则提出了更加具体、直接的南繁融合发展规划。陵水县委副书记张纳军介绍,陵水在2017年就开始规划设计国家南繁小镇项目,以南繁育制种产业链打造集科普教育、农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绿色小镇。小镇建设将向社会积极招商引资,企业投资后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政府全面做好服务。同时,政府将给予政策红利,在税收、土地使用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措施。此外,还将联合区域的多家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提供便利。
“南繁基地是我国品种创新的摇篮、育种科学家的天堂,未来将以持续不断地改革推动产业换挡升级,继续扛起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先锋重任。”莫正群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