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奋进 巨变 展望】理县佳山村:传统农业山村变“花果山”村

发布时间:2018-05-0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阿坝5月7日讯(记者 王炬鹏) 小巴车沿着蜿蜒狭窄的水泥盘山路缓缓而上,大约半个钟头,记者随车来到海拔2千多米的羌族聚居村佳山村,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果树。10年来,佳山村加快产业调整,由传统农作物种植村变成了“花果山”村。

佳山村种植的果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炬鹏/摄

  据佳山村村民回忆,10年前的佳山村,村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上山的道路还是没有硬化的土路,别说车辆来往了,就算是人过,也是一定“留痕”的。老百姓日复一日地在地里耕种,一年下来,也攒不下多少钱。震后,在村支书王朝运的带领下,佳山村开始产业调整,引进特色水果苗,试种甜樱桃、青红脆李、苹果等。如今,全村栽种甜樱桃190亩,青红脆李800亩,苹果320亩。2017年甜樱桃采摘75吨,实现经济收入225万元;青红脆李采摘520吨,实现经济收入296.4万元;红富士冰糖心采摘240吨,实现经济收入140万元。人均纯收入已从10年前的1000余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12536元。

佳山村致富人马永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炬鹏/摄

  佳山村通过产业调整,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羌族汉子马永彪就是其中一位致富人。马永彪是土生土长的佳山人。10年前,和许许多多的佳山老百姓一样,种着玉米杆子。每天顶着烈日不停地播种、翻土、采收……日复一日,虽然果腹不愁,但终究过着不温不火的日子。后来改种甜椒、萝卜、白菜,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但一家人的日子始终没有大的改变。震后,村70%的农房受到损伤,马永彪一家也不例外。这个倔强的羌族汉子,毅然挑起全家的担子,不等不靠,带着媳妇儿重建家园。屋子建好了,但是地里的庄 稼又得重头再来了。这一次,马永彪没有选择大白菜和大萝卜,而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接受了新鲜事物——甜樱桃。丰收的第一年,马永彪就卖了好价钱。这下,更加坚定了他产业调整的决定。他把地里的蔬菜都铲了,种上了青红脆李、红富士冰糖心。如今,10亩多的土地上种满了青红脆李、甜樱桃和红富士苹果。

  “去年,青红翠李卖了6万多,甜樱桃卖了8000多,就连初挂果的红富士苹果也收入近万元。3年内,自己的红富士将年产2万斤左右,产值将达到8万元。”马永彪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

  马永彪介绍,村里由湖南援建的水泥公路建成后,交通已经很方便了,拉物资上山用三轮车,平时上下山开自己的SUV小汽车。“现在生活已经很轻松了,果树放在山上基本不用管,自己没事就去城里旅旅游!”

佳山村村口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炬鹏/摄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