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深圳文博会:展现文化自信 促进文化交融

发布时间:2018-05-1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0日讯(记者杨阳腾 魏永刚)从传统手工艺品到非遗传承项目,从富有设计感的文创产品到充满未来感的“黑科技”……在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现场,无论是偏远村镇的手工艺人,还是全球各地的客商,都在此云集,展示、发掘、探索文化产业内涵与发展。多年来,坚持创新发展、深耕文化内涵、走质量办展之路的文博会俨然成为展现中国文化自信,表达中国文化力量,承载中国文化产业远航,促进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舞台。

  文化自信的底气源自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走进位于本届文博会主展馆8号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钦州坭兴陶、余江木雕“百鸟朝凤”、景德镇瓷器……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与产品让人目不暇接。鹰潭市余江县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宋智勇历时3年精心创作的“百鸟朝凤”,将50余种186只鸟雕刻得栩栩如生。在9号馆工艺美术馆首次展出的“龙江巧女”手工艺展品融合了时代元素,产品涵盖了20多个项目1000余种产品。其中,刺绣作品都出自“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之手,并已开发出服饰、桌旗、钱包、挂件等系列产品,先后在上海、牡丹江等地开起了绣庄。靺鞨绣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地,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文化自信的表达展现在现实产业的自强兴盛。在本届文博会上,“文化+”新业态处处可寻,创意与设计无处不在。连续5年参加文博会的深圳字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带来了荣获多项大奖的“文化+创意”产品——根据中国汉字笔画形状创作的“字在”文化茶。产品融合汉字艺术与现代设计,使母语之美转化成可视可触的生活形态与创意载体。在5号馆数字文化馆,敦煌研究院展区则把敦煌石窟“搬”到了文博会,观众不仅可以亲自动手为敦煌壁画“上色”,还可将完成的作品带回家留念;现场还有定制的敦煌图案创意印章,供观众创作使用。不仅如此,现场还展示了高保真壁画复制品、特殊材质壁画复制品等一系列具有敦煌特色的文化衍生品。

  文化自信的远航还立足于对全球优秀文化的包容与开放。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一直是文博会展示重点之一,走进文博会犹如打开了通往世界文化的大门。在7号馆“一带一路”·国际馆中,不仅有英国、俄罗斯、伊朗等文博会的老朋友到访,还有瑞典、拉脱维亚、芬兰、挪威、冰岛、丹麦、斯里兰卡、罗马尼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等首次参展的新朋友。其中,首次参展的拉脱维亚大学不仅是波罗的海诸国中最大的大学,除了参加欧盟的伊拉斯谟(Erasmus)项目,还与31个欧洲国家的326个教育机构签署了500份合作协议;丹麦展团则带来了安徒生博物馆和有80年发展历史的乐高创意产品;阿根廷重点展示中阿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教文化及各产业领域合作的成果;加拿大也将重点推介中加国际电影节等。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