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7-08-0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在日前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这是我们党一贯的工作方法,也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优势所在。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意愿和时代发展要求,制订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中国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人民要求拨乱反正,要求安定团结,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集中了人民的意志,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作出重大判断,“我们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在这一判断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接下来的五年,全党要力争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风的根本好转。
(三)党的十三大报告论证了我国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依据这个路线,提出了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为我国的建设和改革规划了基本蓝图。十三大报告在分析“当前的情况”时指出,“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报告认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打破了人们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广大干部和群众思想更加解放,精神更加振奋,上下团结一致,到处热气腾腾。”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指出,“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好时机”,90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精辟论断,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大会认为,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刻,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和“自身还有许多困难”,面对的机遇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可观的综合国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大会对跨世纪的伟大事业作出了战略部署,指出“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号召全党一定要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六)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总结过去十三年的成就时认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会同时也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据此,大会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并号召全党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精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七)党的十七大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等。同时,强调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大会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十七大报告还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诉求。
(八)党的十八大指出,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但我们依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等问题。大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十八大还进一步针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希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望,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站在新的起点上,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本报记者 张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