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布时间:2017-08-06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近代以来广大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当代史,就是一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突出主题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一)从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那一刻起,不屈的中华民族就开始了追求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无数志士仁人在黑暗中摸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兴中会成立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吹响了“振兴中华”的号角。
1917年,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中华民族主义》中“呐喊”: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1935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狂妄野心,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发出呼吁:“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民族之林的能力。”“我们要为大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最后一滴血!”
经过28年浴血奋战,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此,中华民族从“倒下去”重新“站起来”,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1953年9月,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提前实现预定目标的情况下,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党的领导人对“四个现代化”概念所作的最早表述。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这一年9月,党的八大把“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写进了党章,提出要“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1963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体系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用50年到100年时间,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至此,“四个现代化”目标形成了完整的表述。
(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是党的领导人第一次用“小康”这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来描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20世纪末“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确认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百年图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向小康目标迈进。
(四)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提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步走”设想:“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次大会颁布的新的党章明确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在深入总结建设小康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五)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这一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表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2015年,我国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规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出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
2016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5岁生日。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号召全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薪火相传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这个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