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直击长江经济带上游生态 天然林保护得怎样了?

发布时间:2018-06-1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他的手,黝黑而宽厚,深深的皱纹间依稀可看到旧年的伤痕。在指甲的缝隙中,泥土沉积的黑色清晰可见。这是55岁森林管护员张全春的手。 在云南迪庆小中甸国有林场,他还有一个同事们更熟悉的藏文名字——农农。

16年来,张全春已记不清在这片山林间走了多少遍,但他清晰记得16年来,这里的云杉、冷杉、高山松长大了,打鸟的人没有了,从前靠山吃山的砍树人也放了手中的刀。
  16年来,张全春已记不清在这片山林间走了多少遍,但他清晰记得16年来,这里的云杉、冷杉、高山松长大了,打鸟的人没有了,从前靠山吃山的砍树人也放了手中的刀。

  张全春到底走过多长山路?小中甸国有林场场长和绍友给出了两个“参数”:

  每天至少18公里,每月至少22天。按照这组数字,张全春每年巡山所走的路近4800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从迪庆走到北京,又从北京走到大兴安岭。

  22天,是张全春每月工作的最低天数,在一万多亩的管护面积内,除了巡山护林,严防偷挖药材、偷猎野生动物,他还要向当地居民宣传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张全春希望自己能干到60岁,他说已习惯了和大山相伴的生活,听不到山里的鸟叫,就仿佛少了什么。这些年,尤其是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后,他亲历了大山的许多变化。他提到的一个故事,是他体味到的最大变化之一——“因为不让百姓上山砍树了,早些年,很多人都不理我们。有时我走不动了,求他们搭个顺风车回家,都不理我。现在,他们看到我,会主动请我坐车。”“天保工程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恢复,还有百姓实实在在增加的收入。”

  张全春,只是迪庆森林管护员中的普通一员,但对万里长江而言,张全春们都是不可缺失的一线生态卫士。

森林管护员张全春随身携带的干粮。他每次巡山,平均步行里程达18公里
森林管护员张全春随身携带的干粮。他每次巡山,平均步行里程达18公里

  云南,地处长江、珠江等国内重要河流和湄公河等国际重要河流的源头或上游。是我国重点林区省份之一,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位于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是滇、藏、川三省区交界之地,也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特殊地域。而金沙江便是长江上游。

  根据目前国务院披露的信息,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便包括云南。

  这一经济带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在迪庆州林业局副局长和向城眼中,长江经济带并不遥远,虽有压力,但更多是动力和机遇。

  和向城所说的压力,是来自生态保护、建设的压力。

  对于长江经济带,他理解自己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死守生态的红线”。

  金沙江曾经的生态究竟如何?有这样一组得以记录的数据:

  长江水土流失面积从50年代的36万平方公里增至90年代初的56万平方公里,仅金沙江流域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就达2.6亿吨。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多位亲历者证实,就在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满目荒山、满江漂木、触目惊心。

“天保工程”实施前,砍伐留下的树桩
“天保工程”实施前,砍伐留下的树桩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停止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的采伐,由此拉开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而“天保工程”的重点便是严格保护大江大河源头及生态脆弱地区的天然林。

  “金沙江沿线早年不同程度的破坏是比较大的,加上地质地貌的特殊性,导致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天保工程实施后,这些年的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下一步还需要加大投入。”和向城说,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堡垒”,迪庆山多、水多、支流多,“我们努力恢复金沙江两岸生态的同时, 也一直在努力把汇入金沙江的支流生态保护好。”迪庆香格里拉市小中甸国有林场场长和绍友是“天保工程”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49岁的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是木材公司的伐木基地。他曾经的工作主要是——木材公司卖树挣钱,他们砍树挣钱。当年在迪庆,与和绍友一样的还有5个森工企业1447名森林职工。

  砍伐的苦果终于显现,山上的树越来越少,下游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尤其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让国家作出了禁止在金沙江、澜沧江上游砍伐天然林的决定。也是1998年,迪庆停止划拨林区,并停止一切商品性木材采伐。也是那时起,包括和绍友在内一千四百多人从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林人。

  小中甸国有林场职工罗化英,也有着相似的经历。红山亚口原是中甸国有林场的采伐点,顺着罗化英的指引,记者看到了大量林木被伐后残留的木桩。罗化英指着右边的山林说,这是20年前第一次人工造林的3800亩,但成活率不高。“天保工程”实施后,又重造了2700亩,后来经过连续两三年补植补造,成活率才终于有了大幅提高。

  和绍友也算过一笔帐,20年来,他和同事在小中甸封山育林达104400亩、人工模拟飞播造林17059亩,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建设项目54000亩,人工造林建设项目68017.65亩,森林植被恢复异地建设项目2900亩,森林抚育建设项目47500亩。

  另外一组数据是:

  2016年森林资源表明,迪庆州林地面积191.556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2.62%。全州森林覆盖率75.03%,已经远高于云南省59.30%的平均水平。

  目前,迪庆所限制的开发区域占到了该州国土面积的76%。和向城同时透露,“生态红线内的矿、小水电站一律叫停。”

  和向城也坦言,迪庆相对土地贫瘠,海拔高,树木生长周期长,适合种的树种较少。而同在云南,西双版纳养一棵树,难度相对要小很多。“造林绿化,全国种苗补助一个尺度。公益林补助,保护区内外补助一样。希望能给予差别化的补助政策。”

  紧邻迪庆的丽江市,金沙江流经区域长达615公里。在丽江市林业局局长沙玛阿嘎眼中,丽江对长江经济带所作的最大贡献,首要是生态贡献。

  她告诉记者,“天保工程”没有实施前,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有大约七八个森工局在这里。通过几十年砍伐,当地的原始森林基本被砍伐得差不多了,生态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52岁的邓啓飚就是这一生态变化的见证人。1983年,17岁的他“子承父业”,几乎干遍了当地森林采伐的所有工种。现在已是黑白水林业局甲子天保所所长的他回忆,1984年,他在山上还能看到狼,后来砍伐多了,狼也看不到了。当年的采伐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我亲眼所见的,树基本没了,后来连草都没了,许多山上就是土,没有了植被。”

  邓啓飚和林业相关的人生轨迹,可分为两大段——砍了10多年树,护了20多年林。

  邓啓飚告诉记者,甲子天保所与玉龙雪山景区联系极为紧密。“景区公路以上属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公路以下就是我们的管护林地。全所11名管护员管护着13.41万亩森林。只有保护好丽江的生态,绿水青山真正才能变成金山银山。我们责任重大。”

丽江黑白水林业局甲子天保所所长邓啓飚和同事一起在巡山。谈及“天保工程”前的采伐程度,他回忆,树基本没了,后来连草都没了,许多山上就是土……摄影章柯
  丽江黑白水林业局甲子天保所所长邓啓飚和同事一起在巡山。谈及“天保工程”前的采伐程度,他回忆,树基本没了,后来连草都没了,许多山上就是土……摄影章柯

  在这个距金沙江80余公里的山头,邓啓飚告诉记者,他曾去过长江下游,比如在上海,感受到了城市的繁华,但“空气还是我们这里好”。他希望有朝一日,整个长江流域都能有这样的好空气。所以,“更要保护好森林”。

  邓啓飚欣慰的是,当了5年所长,没发生一起火灾。他稍有遗憾的是,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受不了这份苦。“儿子读大学时,曾到我这里待过几天。在儿子眼中这里除了山还是山。我说这是5A景区啊!儿子说,可那也还是山啊!?”三天后,儿子告别了父亲,回到了城里。

  同属黑白水林业局的白沙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所所长龚乐云,给记者讲述了一段痛心往事——1999年3月4日的一场山火,让森林变成了灰炭。此后,黑白水林业局拉开造林序幕,决心让这片被烧焦的山坡重新披绿。这片总面积14080亩的人工林,如今成了该局实施“天保工程”的一个见证。

  “天保工程”二十年,金沙江流经丽江的615公里,基本实现了林木种植。沙玛阿嘎还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丽江森林覆盖率现在是68.48%,希望我在任期内能达到72%。”

  615公里,也是丽江市长郑艺多次提到的数字。他对记者说,615公里长的河长怎么当好?这是他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养眼的蓝天,养肺的空气,养生的食品,养心的环境,才能吸引来大家来丽江。

  “天保工程”二十年,丽江的生态变化也折射着旅游的变化。统计显示,2017年丽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20万人次,而1997年的数据只有172.8万人次;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达608亿元,比1997年的9.47亿元多了598.53亿元;2017年,林业总产值达94亿元,1997年仅为6亿元。

  云南省林业厅天然林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韩卫卫认为,丽江和迪庆,都属金沙江的中上游。保护好这里的生态,对整个云南构建中国西南安全生态屏障,将起到关键作用。

  据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天保工程”实施二十年,云南水土流失面积134261.78平方公里,比1999年减少了7072.22平方公里,每年减少进入河流的泥沙量达980万吨。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柳青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封面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