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网综困境:流量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发布时间:2018-06-12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和讯网消息 2014年11月29日,“奇葩说”在爱奇艺平台一经播出就吸引了很高关注度。仅上线两小时,点击量就过百万次,第一季结束时,总点击量达到2.6亿次;第二季升至6.2亿次,仅第二季第一期便超过1.5亿次,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一档现象级综艺,目前“奇葩说”已顺利播完四季。

  “奇葩说”其实是一个以辩论为主体的网综。第一季邀请的辩手实属草根,不是像刚离过婚的马薇薇就是准备“逃离”北京的肖骁。这群失意的人或许是因为“本来就没什么也就更不怕失去”的心理在“奇葩说”的舞台上放飞自我,金句一个个地抛,粉丝一万万的涨。那种混不吝的草莽气正是当时的青年们需要的,也是不多见的。

  那么,看“奇葩说”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网综困境:流量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由此可见,收看节目的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且集中在18-24岁这个年龄段。而这正是肖骁嘴里那群“钱最好赚”的人——他们还尚未拖家带口、他们还心怀梦想但他们偶尔愤懑迷茫。所以这群人在节目里找到了肖骁马薇薇这样的“同类”也在马东高晓松蔡康永身上找到了“出口”。

  然而“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收视率递增的趋势并没有持续到三、四季播出的时候。从第三季就逐渐形成了“综艺咖”和“学院咖”的两大门派。走到第四季的“奇葩说”更像是一部现代版的“笑傲江湖”。门派之间各自为营,抱团取暖,党同伐异。第四季快收官前马薇薇与姜思达的那场风波,也印证了奇葩江湖逐步也出现了固化的群体。要是说前三季综艺咖和学院咖只是在较着劲,到第四季俨然已经分化成综艺咖与学院咖的矛盾了。

  持续的创意能力才是“奇葩说”遇到的最大难题。从第二季起,参加“奇葩说”的专业辩手就开始增多。这样一来引来诸多诟病:内容靠“老奇葩”撑场面、下一个“奇葩”来自何处?所以持续的内容创意能力才是关键,而创意的特殊性在于它来自于人。人可以被雇佣和解雇,但他们的创意却不能如商品般买卖,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开启”或“关闭”,这是职场出现新秩序的原因。

  在媒体时代,人们很难特别专注于某样事情,大家需要的是更多新鲜的刺激来抵制空虚,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消费。这是消费社会的本相,虽然值得警惕,但也无可厚非。所以类似于抖音这样的产品会迅速红极一时。对于一档节目,没有足够多的新鲜内容的注入,也将面临丧失竞争力地位的境遇。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