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梦想都找到一个家
发布时间:2017-08-0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位于中关村大街15号的创客中心前身为生意火爆的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一度聚集了上千家服装批发商贩。2015年,在“区域人口疏解”与“双创”的双重号召下,创业公社承担起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升级改造的重任。经过半年的努力,运营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诞生了!
“让所有的梦想都有一个家。”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一块黑板上的这句话,令人过目难忘。由于入驻企业多为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为了帮助入驻企业节约租金,创客中心提供了共享式办公区、微型办公区、独立办公空间等多样的办公空间,还设立了公共的演播厅、会客区、茶歇区等,供入驻企业灵活使用。同时,在政策方面,创客中心接入了中关村雏鹰人才、创新基地、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等政策,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15年底,“视感科技”入驻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作为一家以智能吉他起家的企业,视感科技像许多创业企业一样,对相关政策几乎是两眼一抹黑。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博涵说:“创客空间的负责人为我们开‘小灶’,如帮忙拟定申请‘雏鹰计划’企业大纲,整理申报材料并进行审核与修改等等。”在创客空间的支持下,2016年8月,“视感科技”成功拿到30万元的雏鹰政策补贴资金,在关键时刻获得了支持。到今年,这把智能吉他获得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红点设计奖,“视感科技”已经获得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团队规模也从“一张咖啡桌”就能容下,成长为“一排排办公桌”的规模。
成立近两年来,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举办各类活动约200场次,入驻企业近100家,运营成效显著。而这,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并不是个别现象。在这条短短几百米长的大街上,就有40多家创业服务机构聚集在一起,创业成为这个巴掌之地的代名词。截至今年6月,这条中国首个规模化聚集创新创业要素的创业大街开街3周年,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222个),其中获得融资的743个,总融资额91.04亿元。“如果说中关村最早是个电子大卖场,后来是一个超级软件园,现在就是一个超级孵化器。”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负责人夏艳红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