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京东白条套现安全秒到操作流程指南,京东白条提现网上操作防骗大攻略
发布时间:2018-06-1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承诺的学位房无法兑现,开发区与行政区扯皮
新落户群体子女、二孩政策子女入学问题……
华商报新闻热线投诉情况显示,入学难逐年增多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该如何有效破解?
按照学区划分、免试就近入学是西安市教育局近年来解决幼升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这其中也明确了公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主体,公办学校的学位数应满足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段学生就学需求,只有在公办学校学位不足时,民办学校才接受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上学难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民生难题,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近几年来,几乎每年五六月份都是幼升小问题最为集中的时段。
数据
今年幼升小反映问题是去年近3倍
问题类型也更多样
为了掌握和分析每年幼升小问题所在,以5月1日至6月14日为期限,华商报记者对2016年、2017年、2018年华商报新闻热线接到的反映幼升小问题的线索进行了梳理,2016年、2017年涉及幼升小有效线索均为30条,今年近90条。因为时间不同,反映上学问题的区域、群体等均发生着变化,在具体表现中的形式也不同。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这三年幼升小入学问题的大致特点:
2016年
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突出,对居住证、居住时长、工作地点等要求不统一,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登记困难;
2。尽管在西安市购房,但因购房时间太短或者没有在辖区内工作,同样导致子女报名困难;
3。西安市户口,但因工作和居住地发生变化,导致要返回原籍就读。这一情况和外地户口长期在西安生活居住的情况相似;
4。因学区划分调整,原学区房学校发生变更。
2017年
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条件不够统一,具体要求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登记困难;
2。因新建小区较多,开发商承诺的学位房、学区房无法兑现,也存在部分小区因未缴纳教育配套费无法享受学位房、学区房的便利;
3。因新建小区较多而新建学校太少,导致学区内学校无法承担学区范围内学生入学,致使大量学生被分流无法就近入学;
4。随着城市拆迁建设加快,部分区域拆迁后长期在外租住,上学问题无法妥善解决;
5。同为西安市户口,因工作生活关系离开户籍所在地时间已久,无法返回原籍的现实情况与学区划分要求返回原籍入学相冲突。
2018年
1。随着城市人口增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转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2。学区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但配套的教育服务却简单以区域、户籍、房产等划分,导致入学登记出现多重标准;
3。人口流动明显增加,以户籍划分学区的方式,导致长期跨区域居住工作的西安人子女无法就近入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4。因教育配套服务较差,导致学区房、学位房无法兑现承诺,同时也导致无法就近入学的情况出现;
5。因部分公办学校相对条件差,使得就近入学与“择校”现象矛盾突出;
6。拆迁后无法及时回迁导致无法在租住地实现就近入学,同时也存在拆迁前后入学条件不一的情况;
7。二孩政策放开,需要及时更新一户一人次享受学区内入学的政策。
案例
开发商承诺落空学位紧缺新市民入学难……
一样的幼升小 不一样的入学难
通过对连续三年来同一时间段华商报新闻热线收到的关于入学问题的反映进行梳理,发现入学难问题逐年增多,除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群体始终存在外,拆迁安置入学,承诺的学位房、学区房无法兑现,开发区与行政区划分不清晰已表现得更加突出,尤其是今年,新落户西安群体的子女入学、二孩政策子女的问题成了新出现的问题。
记者对今年90条线索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今年落户西安的新市民共有15人,涉及幼升小的有8人,另外7人因户籍变动需要给孩子转学。
行政区与开发区权责不明 家长屡遭踢皮球
“就是想知道我们到底该属于哪个区,我的孩子到底被分到了哪个学区,现在被推来推去没个准确说法,让人太难受了。”说起孩子上学的事,张先生非常无奈。
张先生原是渭南蒲城人,2010年在未央区和高陵区交界的泾河工业园天正银河湾小区买了房,2014年户籍迁入西安。今年孩子要上小学,6月4日去登记,工作人员却说泾河工业园不属于经开区,“当时买房售楼部说属于经开区,落户也是在泾河派出所落的。”张先生说,按照学区划分范围,他们属于经开区,并拿出学区划分文件,但工作人员却说是信息发布错误。
赵先生所住的凤城九路西安印象小区属于经开区,但户口落的是公安未央分局新府路派出所,“我们的学区划到了未央区高铁寨小学,但我们去报名,学校说只收未央区行政村的村民子女,不收新开发楼盘业主子女。”赵先生又去找经开区管委会,得到的回复是:户口属于未央区,应找未央区解决。
地与常住地不一致 回原籍入学面临尴尬
按今年西安市中小学入学原则,西安区县户籍在区县教育局统一登记造册。小学新生依据公安户籍登记,初中新生依据小学毕业相关资料和毕业生登记表登记,按照户籍所在学区上学。那么问题来了,常年在城区工作并已在城区购房,或因工作原因租住城区,家中无人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孩子回原籍上学无疑就成难题。
贾女士在国棉三厂工作26年,丈夫也和她一样生活工作在纺织城,眼看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住在纺三南区,也办了房产证。”贾女士说,单位所在区域的学区属东城一小,很多同事的孩子都在该小学上学,然而,当她去给孩子报名时,却被拒绝,因为孩子的户口不在当地,学校建议她到孩子户籍所在地的学区学校去报名。
原来,贾女士和孩子的户口都在她老公的老家——灞桥区读书村,且因为家庭内部的复杂原因,她不得不把户口留在老公家。“我和老公一直在这里生活工作,现在却得把孩子送回去上学,太不合理了。”
贾女士的单位以公对公的形式到东城一小进行协调,但没有效果,“我自己也去找过学校,但大门都进不去,打电话到教务处,人家还是一样的说法。”贾女士希望有关部门重视此类情形,予以人性化解决。
杨女士的房子在郭杜挚信樱花园,想上附近的郭杜小学,但孩子户籍在长安区兴隆街办,校方和小区物业都说要回原籍上学。“户籍所在地已没有房子了,回去上学很不方便。”杨女士说,家里早都没人,她和老公工作都在这边,他们放弃工作回去陪读也不现实,现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开发商承诺的学位无法兑现
安徽的宋女士2017年在西安城北秦汉大道与北辰大道十字处的一小区交了首付,当时开发商承诺可以进入附近的小学,购房合同上也写明了带有学位。孩子今年即将入小学,现在开发商毁约,让再交10%房款才能入学。
宋女士想不明白,合同上并没有说要补交房款才给学位,而且从今年过年到现在数月过去,小区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学位和房款没有必然关系,而且我娃的户口在安徽,补交10%的房款,开发商真的就有本事给安排上学吗?为了上学买了房子,结果问题没解决,只有闹心。”宋女士说。
孙女士2014年在西部大道一小区买了房子,当时开发商承诺不需要把户口转到这里,就可以上小区里的学校。今年她的孩子准备上学时,却被告知必须将孩子户口从沙井村转过来。由于自己家是城中村户口,牵扯拆迁赔偿,现在并不能把户口转到这里,孙女士质疑开发商欺骗性售楼。
教育配套建设滞后 学位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是历年来上学难始终存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人群居住集中,学位不足现象更加严峻。
何先生是大寨路枫林华府的住户,科技路以北、昆明路以南共有近20个小区,划的学区是日化子校,然而这个学校特别小,资源严重不足。周边数个小区近5万户居民,只有这一个学校,全校每个年级只能招一个班,也没有操场,基础设施差,入学很困难。“雁塔区教育局和高新区教育局都到小区协调过,但未能解决问题。”何先生说,早在购房前,周边两个小区的土地规划上都预留有教学用地,“这两块地分属雁塔和莲湖,合建学校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现在一直空置着,真担心被用于其他开发建设。”何先生表示,他们购房时以为可以享受高新区的教育配套,“但实际上学区归划由雁塔区负责。”对于何先生关于教育用地的说法,记者了解到,2007年土地规划的确显示属于教育用地,至于后来是否改变用途以及为何迟迟没有开发的情况并无从了解。
王女士反映,科技路与丈八北路十字西南角的复地优尚小区、银领小区、东方米兰小区、天朗蓝湖树等四个小区都属于高新区范围,“我们买房时也是希望能享受到高新区的配套服务,但在划分学区的时候就被分到鱼化小学,这所学校的条件明显有限,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孩子就近入学根本无法实现。”
程女士在未央区买房,划的学校是东前进小学,可报名时学校说她户口是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得回原籍。程女士表示,据她了解,按政策并没有说秦汉新城的不能入学,在与未央区教育局的交涉中,工作人员也承认没有依据,最后她了解到,孩子不能顺利报名的真正原因是学位太紧张。
新西安人子女入学转学有困难
李女士2012年在西安买的房子,但因房子被法院查封一直无法办理房产证和落户。今年5月李女士把孩子户口从榆林落到凤城二路的集体户了。眼看9月开学,想在凤景小学上学,但咨询后学校不给报名,因为户口不在学区。
李女士说:“当初选择在西安买房,就是为了让孩子有学上,想着西安教学质量高。结果因为开发商的问题,只好给孩子落了集体户,但是报名登记的时候集体户又不受理,简直让人头疼。”
王先生原户口在杨凌,今年5月学历落户到西安,尚未买房,暂落户籍在广安路甲一号集体户,属于浐灞生态区管委会辖区内的辛家庙派出所。目前暂时居住在祥和居小区,该小区属于未央区行政区划内。今年9月孩子上小学,王先生开始帮孩子找学校,却被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和未央区教育局“踢来踢去”,以至于跑了很多天都没有结果,王先生颇为无奈:“我们到底该属哪个区,我的孩子又究竟该属于哪个学区?”
张女士以前的户口在碑林区,去年入住曲江一小区,但因为小区暂时无法落户,只好给孩子找到稍远一点的学校上一年级,“现在我们的户口落在了曲江,按照房户合一、就近入学的原则,孩子就可以转学回到学区内上学,但是咨询过曲江新区管委会和学校后被告知,目前学校学位有限,需要等待调配解决。学校资源应该在小区建设之前就规划好,为什么没有提前规划和调研,而是等到人来了才想办法弥补?”张女士质问。
回迁房多年未建成 无法返回原籍入学
家住西安城西的李女士介绍,她和孩子的户口在莲湖区一城中村,他们所在户籍地已拆迁四五年了,一直没有回迁安置,现一家人在丈夫户籍所在地灞桥区生活。今年孩子面临上小学的问题,但咨询灞桥区之后,被告知孩子必须返回原籍上学。可他们返回原籍,根本无法正常生活,多次联系灞桥区教育局均没有得到回复。
与李女士的情况有些类似,张女士原是长安区郭杜街办一村村民,随着村子拆迁安置,所属的社区被划分到高新创汇社区。孩子今年要上小学,前往社区咨询被告知因为拆迁后移交工作没有完成交接,需要在原村办小学登记报名,可是原村已拆迁,根本无法正常生活。
分析
入学难 到底难在哪儿?
教育资源调配难、学校配套跟不上是主要原因
随着宽松的户籍新政,更多的人涌入西安。西安今年“幼升小”、“小升初”人数剧增,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西安多个区今年的入学需求都超过预计,学位空前紧张。在开学前新建学校是来不及了,那么,教育部门如何保证这些学位呢?
老城区学位空余 新城区学位紧张
记者了解到,2017年,雁塔区幼升小入学人数为21060人,2016年为19000人。考虑到西安的“户籍新政”,落户门槛降低,雁塔区教育局预估今年的小学入学人数可能涨至2.2万人左右,而截至5月中旬摸底时,需求已增至2.4万人。
未央区在前期统计里,今年幼升小预报名人数已超过7500人,比2017年多3000人左右,随着七八月份新增落户人口增加,数字可能还会上涨。最近,未央区教育局正在全力解决学位问题。
记者从灞桥区教育局获悉,截至今年3月31日,灞桥区新落户人员子女0~18岁有3860人,幼升小需求有12278人,相比去年,增加约千人。灞桥区除了扩大班额,每班由45人扩至55人,还将增加班级数量。同时,逐步新建、改扩建学校。
有的区县学位需求激增,但有的区县学位问题并不突出。记者梳理了今年5月和6月关于入学难的热线发现,反映碑林、莲湖入学难的热线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一区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分析:“城墙内建筑规模受限制,人口容纳度也就受限,新落户人员很多都在新开发的城区安家”,致城区成为“空心菜”模式。记者从公安部门得到的数据是,截至今年5月30日,西安共落户45万人,其中雁塔、高新占了三分之一。落户数据也证实,新增的人口更多地聚集在雁塔、高新、曲江、未央、经开等地,莲湖、碑林、新城新落户的人相对较少。
“碑林、雁塔入学人口少,有的班甚至只有30~40个孩子。”这名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说,尽管新区域学位严重紧缺,但老城区的学位没法给新城区的学区使用。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建议,上级如果能通过协调,把老城区空余学位给学位紧张的区域匀一些,学位紧张的区域就能松一口气。
区域划分调整 教育配套未同步调整
此前,昆明路有一段学区属于莲湖区,后来重新勘定学区界线后,划至雁塔区管辖。类似的情况还不少,以前建工路、沙坡附近等青龙寺以北的孩子都在碑林区上学,现在就要去雁塔区上学。
雁塔区一小学的校长说,最早以前,青龙小区业主的孩子们是在碑林区铁五小上学,青龙小区的配套用地当时批了一所中学,现在改成铁一中分校。以前是碑林承担青龙小区子女就读问题,现在划归雁塔区,过去坐不满的西影路小学,现在一摸底生源就超了。因为生源划过来了,但原来负担这些孩子的教育设施仍在碑林区。
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善生源剧增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得有配套教育设施,“只能由市一级的部门进行协调,移交配套教育设施,这才是真协调,光拿文件协调不顶用,没有配套设施,都是‘白说’。”这名校长说。
生源增多 学校配套未跟进
学生增多,那师资力量能跟上吗?一区县教育局基教科的工作人员说,只要学校盖起来,通过社会招聘就可以解决师资问题。也就是说,比起师资力量,教育场所才是更大的难题。
城区教育部门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一直在寻找能作为教学用地的空场所,尽最大可能来接纳学区内的生源。据了解,今年,经开、未央、雁塔生源是最多的,长安区的学位也很紧张。
开发商钻政策空子
配套教育设施跟不上
随着西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小区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陕西省实施意见明确,市、县、区政府要按照城镇居住区户数在4000户及以上配套建设一所小学(含棚户区改造项目),初中相对集中的规定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知情人说,有些房地产商通过各种手段拖延配套学校建设,配套用地拿到手了,但并没有当即建起学校,这也无形中增大了西安市的入学压力。
西安一教育工作者王学智(化名)质疑,没有超过4000户的小区,是否也应该有配套教育用地?“有的开发商会钻政策的空子,你建3900户,不够建一所学校。那周围如果有4个3900户的小区,都不盖学校,这近1.2万人的子女怎么上学?”而且,建在一起的几所单独的小区,在规划过程中,预留出来的教育用地应该集中在中间一处,“这边留一个角,那边留一个角,这样的预留用地无法综合利用。”王学智说。
另外,有的新建小区在配套教育设施时,只配套幼儿园,小学问题却不涉及,“孩子们不可能永远上幼儿园,规划部门应该负起责任,按多少人口应该配套什么样的设施科学规划。”
回应
教育主管部门:将统筹协调安排
调查中,针对各类小升初入学难的问题,记者分别联系了辖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雁塔区教育局为了解决激增的学位需求,今年班额将从规定的45人扩至55人,以此来接纳更多学生。雁塔区教育局基教科工作人员说:“并不会出现孩子没学上的情况,这点雁塔区做得相对成熟,只要学生有雁塔的户籍,户口上有‘雁塔区’三个字,雁塔区都会解决学位,这包括开发区的孩子。前期将摸底的通知张贴在了每一所学校的门口,就是希望每一位有需求的家长能看见,而且摸底的基数里,也没有把开发区的孩子排除在外。”
未央区教育局在保证符合条件的学生入校也有一套做法,通过对往年入学热点地区进行调研,参照2017年学区划分方案,对热点学区进行了微调。同时,分批次登记接收学生,对于学区范围内入学儿童数量超过学校接纳能力的,学校按照招生程序招满后,其余学生登记造册上报区教育局,由教育局根据全区学位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
对于浐灞、经开户籍人口子女面临入学难的问题,未央区教育局称,经开区和浐灞生态区对本辖区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登记并在辖区学校合理分配,分配容纳不了的,可会同未央区教育局统筹协调。
同时,据记者了解,6月14日开始,经开区也已对各类入学难问题进行了补充登记。
破题
两个办法破解开发区行政区上学扯皮
在近日华商报新闻热线反映入学难的问题中,最热的就是开发区与行政区权责不明,相互推诿,让市民弄不清自己到底该属于哪个区,孩子究竟被分到了哪个学区。
日前,西安市某开发区一名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深层次剖析了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西安各开发区设立之初,是不设教育功能的,用当时的话说就是‘轻装上阵,超常规发展经济’,所以一般开发区管委会并未设专门的教育局,而是成立社会事务局或公共事务局来代管。但随着开发区的发展,管委会也不可避免涉猎一些社会事务,教育权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社会事务。”
该负责人介绍,2013年,西安市提出要用5年时间在西安各开发区建36所学校,从那时起,各开发区在教育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的职责权限。然而由于开发区机构设置的先天缺陷,学位的分配、学区的划分仍由行政区教育主管部门来行使,“就是说,我们开发区就算建了学校,还是要受行政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他表示,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开发区所建学校远远不够,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学位全员接纳开发区内的适龄儿童。而开发区和行政区交叉区域的教育权分管是原住居民由行政区管,外来新市民由开发区管。再加上一些原住居民在开发区买房等复杂情况的出现,造成诸多问题,行政区内老牌学校生源不足、学位充裕,开发区办学校却难以满足入学需求,此时学生就需要向行政区学校分流,“开发区要出钱向行政区买学位。”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认为,就目前情况下,要解决行政区与开发区之间的这类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开发区买断行政区老牌学校或是全部移交行政区管理。”他表示,现在的行政区个别学校由于办学不够灵活,导致家长不愿选择,造成学位剩余。开发区有资金,可以买断这类学校,获得完全自主的教育权,可以投资壮大师资力量,修缮校舍,把学校办好,让它们焕发新的活力,而全部移交行政区管理则也是为了方便统一调配。第二种就是由西安市政府主导协调,开发区行政区各司其职,共同解决问题。“其实就是开发区在建设和投资上出力,而行政区有人脉资源,有地域管辖优势,就完全掌控教育权,两者默契配合,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他解释。
该负责人透露,关于整合开发区与行政区的教育资源早在去年就有过调研,但至今没有新进展。
建议
政府牵头主导
厘清职责 跟进教育配套
今年作为西安教育改革之年,有更多的矛盾冲突,涉及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教育工作者们既在观望,更在研究(由于专家学者多在教育体系内,记者采访时未涉及单位及姓名)。
入学切勿一刀切
要有一个过渡缓冲期
西安的教育已到了必改之年,西安市教育局“一把手”到位后,能看到西安市委、市政府给予新的领导班子很大的支持,也就是这种力度,让百姓看到了希望。但在学区的划分、学校的归属地方面,时间仓促调研还不完善,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冲。有时令行禁止并非一定是对的,一刀切也未必是好的。千万级人口的大西安,对于学生上学的一纸文件,很难管理得面面俱到,但对于家庭来讲,却是百分之百的大事。今年,各行政区域交界处学生入学难,矛盾突出,就是一个很好的警钟。
在行政地域之间的缓冲地,家长如何选择学校,学校如何选择学生,需要一个缓冲时间段。在谈到这个缓冲时间段时,该专家称,根据他的经验,三年比较适合。在这三年里,行政区之间可以根据每年孩子上学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在孩子上学方面,涉及的户口、房产、就近原则等政策一定要灵活使用,这样,家长也就没必要惊慌。
行政区域接壤处职责确定宜早不宜晚
西安上学难为何集中在高新与雁塔交界处,经开、浐灞与未央交界处?
根源在于老的行政区与新的开发区建校的方式不一样。老行政区域,公办学校或原来的子弟学校较多,而开发区多以民办学校为主。开发区将建校责任推给了开发商,公办学校少,民办学校多,过度市场化后,形成了上学贵、上学难。
未央与经开接壤处,交界线长、涉及面广,在教育、卫生等百姓基本需求方面,经开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善,需要得到未央的支持和帮助。随着经开区的经济发展和基本设施的不断建设,这个局面在慢慢改变,但短时间内很难破局。
未央和经开行政区划分,多数都是以公路为坐标。在交界处,一条马路将一个小区划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这样一来,一部分业主的孩子到未央辖区上学,另一部分业主的孩子就得到经开辖区就读。按以往的建校范围,势必造成同一个小区业主的孩子,一部分离校近,一部分离校远,孩子和家长都有意见。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调研不够,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应急预案。
该专家指出,特别是有争议的小区,不能搞一刀切,需要一个过渡时间。孩子上学是大事,确保每个孩子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上是底线。行政区之间的教育部门为了少收孩子或不收孩子,在争议地段相互推诿,造成了学难上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增加、升温,给政府形象造成了不好影响。
专家建议,对于争议地区,先接收孩子报名,涉及教育部门再协商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可以由西安市教育局出面协调。行政区域接壤处职责确定宜早不宜晚。
“民办”太强公办显得弱
高新区“入学难”话题由来已久,今年学区划分后,原来小区遗留下来的学区房、学位房;雁塔与高新行政划分重叠管理区;新西安人才引进等原因,造成了今年高新区入学难特别突出……用高新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话来讲,今年高新区入学问题较往年更难。
造成高新入学难有多方面原因,两个主要原因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其一,市民口中的高新难入学,其实指的是高新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高新国际学校这四所教学质量高却难入学的民办学校。反观周边多所公办学校,虽然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却在教学质量上难以与之媲美。而另一个原因是高新有其特殊性,作为西安经济引擎的高新区并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域,它的社会公共服务,至少在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匹配不齐全,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因为牵扯诸多利益,高新区和雁塔区每年都想下决心改变这个两管而又难管理的局面,但每次都是决心大、行动小,以致现在一年比一年难解决,而这种状态需要上一级部门协调统筹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