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守护那抹记忆中的扎染蓝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9-03-23 我要评论

图① 游客在小白家的小院里体验扎染乐趣。 图② 蓝续成立社区学堂,组织公益活动,为乡亲们提供了解、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 图③ 老人帮助孩子晾晒制作好的扎染作品。(

  图① 游客在小白家的小院里体验扎染乐趣。

  图② 蓝续成立社区学堂,组织公益活动,为乡亲们提供了解、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

  图③ 老人帮助孩子晾晒制作好的扎染作品。(资料图片)

  传统扎染花样。 (资料图片)

  扎染是白族人世代相传的手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很多传统手艺的处境相似,扎染也面临着老手艺人相继离世,年轻人离乡打拼、不想学、不愿学的现状。在年轻人争相走出去的时候,小白主动选择回到家乡,她要让家乡的那一抹蓝色传承下去,让非遗不“孤苦”,让手艺人更有尊严。请看小白的故事。

  云南大理喜洲镇周城村有一处典型的四合五天井传统白族院落,越往里走,那股布匹和染料的独有味道越浓郁,小院里、二楼窗檐上悬挂的扎染布随风飘动。如今,很多来大理喜洲镇的游客都喜欢到小院坐坐,动手体验一番扎染的乐趣。院子的主人叫小白,小白其实不姓白,她因自己是白族人而自豪,所以自称小白,客人们都跟着唤她小白,她的真名叫张翰敏。

  别人往外走,她主动回乡守护延续“非遗”

  小白的家乡在大理古城以北约25公里的喜洲镇周城村,那里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小白关于家乡和童年的记忆都是蓝色的,天空蓝、洱海蓝,还有扎染蓝,几乎“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小时候,跟着妈妈到邻居家,围着火炉边扎染边聊天的画面,是小白记忆中的温暖片段。

  长大后,周围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小白也想到外面看看。她从小成绩优秀,上大学、读研究生,小白越走越远,来到了北京参加工作,入职一家公益组织,研究如何对偏远农村具体扶贫。“不是缺什么给什么,而是和村民一起认识和寻找自己的优势,并立足优势自主发展。”小白说。

  事业稳定,小白还遇到了爱情,在北京慢慢安定下来,生活的轨迹本该在大城市继续下去。直到一次回家探亲,小白发现记忆中的扎染蓝好像越来越难见到。“老一辈人干不动了,年轻人又看不上这门手艺,觉得赚不到钱,宁愿去城市打工。”小白走街串巷和老人们聊天,听她们讲过去关于扎染的故事,脑子里关于扎染的美好回忆被一点点触碰,她开始怀念那到处都是扎染味道的时光。

  “难道祖祖辈辈引以为傲的本领真的在现代生活中没有了生存土壤,逃不掉日渐凋零的命运吗?”小白舍不得。结合在北京的工作经历,小白想,扎染是融入白族人血液中的传统,是当地风土孕育出的独有优势,为什么不想办法让它恢复活力、发展壮大?

  小白动心了,不停地和村里老人们探讨振兴扎染的方向。她决定自己干,回家创业,把扎染当作事业。她把决定告诉父母,父母嘴上不说,但小白看出他们心里的不认可。她从小被当作别人家教育孩子的榜样,努力奋斗、留在城市,现在却跑了回来。“父母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也不清楚自己能干成什么样。”小白心里没底。

  小白承受着周围人目光带给她的压力。她把爷爷的爷爷留在村里的传统白族院落一点点收拾出来作为创业基地,取名“蓝续”,即把扎染蓝延续下去的意思,“它不是一个扎染坊,而是一个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扎染不是手艺,而是白族人的生活方式”

  扎染的魅力在哪儿?小白尝试着告诉人们答案。

  扎染是一种传统手工染色技术——染色时把织物某些部分用针线或其他工具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分为扎和染两步操作,所以称为扎染。古法扎染工艺复杂,至少需要设计、制版、印刷、扎花、浸泡、脱浆、沉染、氧化、拆线、漂洗、晾干才能最终成型。在这之前,还需要采集板蓝的茎叶制作染料。春天种下板蓝,七八月份采摘,把采集好的茎叶加入水浸泡,再请专门的师傅打一天靛蓝,在沉淀的泥巴里加入米酒和米饭,让它自然发酵一个月左右,优质的染液需要呵护更长的时间,才能染出小白记忆中的那抹蓝。

  小白说,对白族人而言,扎染不是手艺,而是生活方式。三五族人围坐一起,在大理的山水花草、田园风光间,轻谈浅笑,手里自然而然地忙着扎染,感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

  这样的场景是曾经走出去的小白无比怀念的,她相信也会是外面的人喜欢的。她希望让扎染的传承自然而然地发生,“把村里的手艺人聚集到蓝续,做她们每天都会做的扎染,客人到小院来,可以一起体验古法工艺和白族人原汁原味的生活”。

  蓝续成立后,小白有意识地抓紧收集整理扎染传统图案,她怕这些世代相传的图案流失。然而,守护传统不意味着放弃创新,她清楚现代人的审美和商业市场的瞬息万变,她需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蓝续从染料入手,把染料从板蓝延展到30多种植物,用核桃最外面的青皮染出稳重的咖啡色,用栀子果染出活泼的明黄色,用红花染出绚烂的红色……小白还到其他地方寻找借鉴草木染的做法,让工艺更环保。扎染图案也需要变,从传统图案到提取传统图案的元素,再生成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花样。有了新的颜色、新的图案,蓝续又把它们组合生成各种产品:围巾系列、服装系列、家居系列,如窗帘、抱枕、茶歇、桌布、餐垫、筷子套、抽纸巾盒等,让扎染点缀日常生活。

  “蓝续要有利润,但不要利润最大化”

  2012年蓝续创立之初,没有人知道蓝续。小白说,多亏了身边朋友们不遗余力的推荐,把客人送上门,蓝续才有了第一批客源。经营一段时间后,小白想要和客人之间建立更加“平等”的关系,“不想客人是因为朋友的人情才来照顾生意,我希望他们是真的认可蓝续,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可持续”。

  小白开始更加理性地思考蓝续的未来,她要证明古老的扎染在今天依然有营利的能力,这也是扎染传承下去的关键。“我没有商业背景,不懂核算成本,只知道蓝续要活下去就得学会赚钱。”小白说,她们开始分析客户,把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亲子家庭,仔细了解他们的需求,创新扎染深度体验模式,同时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我们要做的是让扎染自己会说话,把产品从粗糙做到精细,让客人不是因为人情才来消费”。

  几年的摸爬滚打、苦辣酸甜,蓝续从1家店开到了5家店,春节等节假日生意火爆的时候,客人上门都需要预约排队。小白总结出一条生存之道:“蓝续一定要有利润,因为要让手艺人更体面地生活,但也一定不要利润最大化,因为不能忘了我们守护传统文化的初心。”

  小白说,创业之初只有自己和爱人经营蓝续,凡事都需要亲力亲为,一天接一个团队的客人,就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人才匮乏曾经是制约蓝续发展的一道坎。现在,人才队伍已经稳定下来,12位全职员工和22位兼职员工都是本地人。小白最得意的是员工大多为年轻人,“只有年轻人愿意学习扎染,这门手艺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小白欣喜的还不止于此,她还发现蓝续带给员工的改变。“比如,团队里一位60岁的阿姨,她善于和我讨论问题,讨论后,有新的发现会再和我讨论,证明她是在思考而不是盲从。再比如,一位‘90后’小姑娘,刚来的时候不会扎染,不善言辞,现在不仅爱上了扎染,还成为独当一面的店长。”小白想用自己的力量带给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更多改变,经营之外,蓝续成立社区学堂,组织公益活动,为乡亲们提供一方了解、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

  小白坚信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希望蓝续用自己的发展告诉年轻人,看,我们这样的生活也不错”。这时,小白的儿子恰好放学回来,穿过小院中飞扬的扎染布,口中下意识地念叨着:“蓝色是板蓝的颜色,咖啡色是核桃皮的颜色……”看到他,小白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雪)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铁面司法守护“母亲河”

    铁面司法守护“母亲河”

  • 【中国梦实践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王克荣:用爱心守护艾滋病患者

    【中国梦实践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王克荣:用爱心守

  • 守护兰新铁路的“90后”小夫妻——“让回家的路更顺畅”

    守护兰新铁路的“90后”小夫妻——“让回家的路更

  • 江苏泰州全方位守护好一江清水

    江苏泰州全方位守护好一江清水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