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暑假对王子杰来讲有着太多的失落——从世界排名84位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毕业后回到济南,原来规划的就业梦想在3个月的应聘经历中被生生“浇”灭了。
王子杰的经历不是个案,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面临就业和创业的选择,尤其是在2017年创下就业人数新高的就业季面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下称“海归”)这个群体的就业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15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80后”“90后”海归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7成海归认为月工资远低于自身期望。
“海归希望通过高薪迅速赚回自己高额的留学费用,所以在回国求职中把期望值定得太高。但是很多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能力达不到薪资的要求,俗称‘眼高手低’。留学是一种长线投资,不要因为前期资金投入大的压力而盲目对自己进行定位。期望值太高必然会遭遇求职难,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才是正确选择。”山东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海归联谊会负责人高炳亮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洋文凭”只是一个成绩的认可,就业是另一轨道,回国后的海归们需要用一颗平常心面对就业的现实。
海归就业“没市场”?
“英国学制相对较短,在国内上完本科后,我选择到英国读企业管理。硕士课程本身非常紧凑,在英国两年,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王子杰在大二时已经产生了要去国外留学的想法,选择商科有关专业,就是希望毕业后能有机会到世界500强企业就职。
在今年4月完成学业后,王子杰开始给英国各大跨国公司、500强企业投简历,但只有10%的企业给了回复。面试了两家英国跨国公司后,王子杰感觉不太理想,因为初入职的薪水只是英国人普通的薪酬水平。这与父母付出的60多万的留学费用相差甚远。
王子杰向经济导报记者透露,在后来应聘的一些英资机构的职位描述中,甚至包含现成的中国业务渠道、成熟的在华政府关系等比较“露骨”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刚刚从校园走出的中国留学生来讲,无疑是“奢求”。
王子杰说,他周围大多数一起留学的同学都最终选择了回国,有的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有的回到父母所在的二线城市,进入了金融行业或民企。真正能够留在海外并且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者找到其他合适职位的,不超过20%。
“从近年的公务员考试来看,目前很多海外留学生也参与到公务员的竞争中。国内名校毕业生也一样,希望选择有光环的职业。对于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求职的竞争必然是激烈的。和国内211、985大学的毕业生比起来,‘海归光环’带不来什么优势。”中国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季英祺对经济导报记者说,在留学生群体日渐庞大的同时,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屡创新高,面对“最难就业季”,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新生代海归就业群体的主要劣势,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不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海归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猎头公司,我们和一流的跨国公司合作,客户很少把硕士学位作为硬性要求,它能加分,却不一定是必备条件。两者比较,他们更注重经验而非学历,更重视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学过什么。他们看重的是成就,其体现的是能力,而非学历。”北京海纳时代咨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欣欣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洋文凭”之外,更要注重内在能力的提升。
多元化发展
济南市高新区聚集了众多的海归人才。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的张赛,如今带领团队重点研究机器人抓臂自动化的设备及系统;从美国生活和就业多年的“老海归”尚世显也重回济南创业,其设计的卡车节能系统装置如今已卖到美国市场。
越来越多的海归学子选择自己适合的民营企业岗位,或者发挥个人特长创业,就业的范围也越发广泛。
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达43.25万,许多海归回国后选择了创业。看好国内发展潜力(56.6%)是海归回国创业的主因之一。
“国内与国外的创业氛围确实不一样。比如我们做卡车节能设备,需要什么材料和零件,从网上立刻就可以订到,两三天就到货,包括与我们合作的厂商都能非常迅速地出成品。而这些在美国来讲都是相对缓慢的,回国后创业的速度确实提高了很多。”尚世显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他在回国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今都做出了成品,对于一家创业企业来讲,速度是赢得市场的前提。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创业,IT、通讯、电子、互联网行业等海归群体大批量进入私企或民企就职。与2015年相比,海归选择此类企业就职的比例增长了11.3个百分点,选择外商或港澳台独资企业的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这与目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近两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很多海归学生选择进入BAT等互联网公司,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的风头也凸显了人才的竞争力。”刘欣欣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在全球属于领先梯队,互联网的造富神话对海归学生的创业吸引力日益增加。部分海归留学生如今愿意回到中国发展,而且愿意首选优质的中国民营企业,这是观念的转变,未来这种意愿也将逐步扩大。
现如今,“海归”们要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应该多元化选择,而不是仅限于金融、互联网等领先行业。“事实上,许多留学生出国本意是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但事与愿违。很多海归们抱怨缺少伯乐,殊不知用人单位看他们时,已经略去了那道曾经十分耀眼的‘光环’。国外留学经历虽然让他们视野广阔,但也让他们疏离了国内的行情。因此必须放下身价,踏实从头开始。”季英祺建议,海归若想在职场实现价值,只有摆正心态,才能更好面对自己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