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泉港碳九泄漏事件背后:厂居混杂,当地居民缺乏相关应急防范培训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8-11-12 我要评论

每日经济新闻( 博客 , 微博 )记者 张晓庆 特约记者 檀越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陈俊杰 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件的后续处理进展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这起事故的“肇事者”是位于福建省泉州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张晓庆 特约记者 檀越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陈俊杰

  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件的后续处理进展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这起事故的“肇事者”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肖厝村,一家经营港口仓储物流的企业——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港石化)。

  关于事故原因,泉港区人民政府网站11月8日发布的通报中是这样表述的:“11月4日凌晨0时51分,油轮输油管出现跳管现象”,初步认定为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9日晚间,泉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称,公安机关对事件发生时涉事4名企业人员进行依法调查取证。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实际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起安全事故的背后,当地厂居混杂以及部分当地居民缺乏相关应急防范意识是一种常态。

  涉事公司日常管理被指存漏洞

  正处在风口浪尖的东港石化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根据天眼查,东港石化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8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黄天仁,由福建德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德和)100%持股。东港石化并不是一家生产企业,其经营范围包括3万吨级、2000吨级液体化工公用码头及配套仓储设施建设、经营;煤油(包括三号喷气燃料)、汽油、柴油批发业务。

  东港石化在智联招聘上的信息显示,公司拥有3万吨级(兼靠5万吨)泊位一座,2000吨级(兼靠3000吨)泊位两座,是年设计吞吐量95万吨的液体化工品码头。库区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一期已建成油品、液体化工品储罐35个,共8.7万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红星新闻在报道中指出,发生泄漏事故的东港石化,2015年曾因2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项目“未批先建”,被环保部门清理整顿。

  对此,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东港石化的2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项目“未批先建”,其码头建造情况、手续办理、环评等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深究。

  东港石化的母公司福建德和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1.68亿元,林森持股85%,黄天儒持股15%。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工业产品、建材、水泥制品、铁塔、钢结构、塑业、房地产、电力资源、电力物资与设备的销售与投资;电力技术及相关专业设备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除东港石化外,福建德和旗下全资子公司还包括福建东港物流有限公司、厦门东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和房地产有限公司。

  关于这起事故的具体原因,泉州市泉港区环境保护局曾通报称,“油船连接至码头的软管法兰垫片老化、破损,导致部分油品泄漏”。

  马军认为,事故原因系软管法兰垫片老化、破损导致泄漏,这足以说明涉事企业日常管理、事故防范上的不完善。另外,企业最清楚碳九的危害性,但东港石化在应急处理方面也存在重大疏漏,未能进行有效的通知和人群的疏散,因此企业一定是主要责任方,应该对造成的损害进行全面的赔偿。

  而《法制日报》在报道中提到,对于责任事故,一般来说可能涉及三方面的法律责任。一是刑事责任,涉及到刑法中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渎职罪等;二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就是对安全生产以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行政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承担的责任;三是民事责任,即对事故中的受害者进行民事赔偿。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上海金山区也曾发生碳九泄漏事件。当时,运输方违规采用塑料软管直接对接的方式装卸碳九,船上人员未认真检查,约52.48吨碳九从船体中泄漏至河道。该事件造成金山区及松江区经济损失计人民币488万余元。同时,46名居民因此导致身体不适在医院治疗。该起碳九泄漏事件后,包括货主、船老大、码头老板、船员在内的6名事故责任人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至2年不等。

  根据最新通报,公安机关已对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发生时涉事4名企业人员进行依法调查取证。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当地人缺乏事故应急防范意识

  9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特约记者来到东港石化所在地,公司保安室的小门外仍围坐着几位当地村民。记者从围坐的群众口中了解到,之所以坐在东港石化门口是希望企业能够尽快进行相应赔偿。

  关于事故的后续处置情况,记者随后致电东港石化,相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后续的处理正在由政府统一安排当中”后挂断了电话。

  值得注意的是,东港石化距离民居咫尺之遥,公司与居民区分布马路两侧。事实上,在以石化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泉港,居民村庄与工厂比邻的情况十分普遍。

  9日,肖厝村的村民肖某兴向《每日经济新闻》特约记者回忆了11月4日事故刚发生时的情况,他说:“4日凌晨3点左右,渔民陆陆续续往渔排走,准备捞鱼去卖,闻到了异味,但当时大家还是不以为然,因为炼油厂就在旁边,有味道很正常。”

  显然,村民们对此早已习惯。10日,肖厝村的村名肖某清向记者进一步反映称,碳九泄漏后,部分孩子也有头晕呕吐情况,但当地学校至今未教孩子防护措施。平日里,居民也未曾得到化工事故的防范与应急培训。

  这起事故也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化工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较差。据肖某兴介绍,渔民刚发现漏油后,不少人看到渔排被油污腐蚀后下沉,都心急得领了吸油毯进行自救,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出现了身体不适。肖某辉妻子也回忆称,肖某辉正是在捞泄漏物的时候一口气憋住不小心掉进了渔排,被拉上岸后,出现头晕呕吐的症状而被送进ICU。

  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下出现的特殊情况,据新华社报道,泉港区住建局副局长张澄海介绍,2016年,为了解决泉港多年以来存在的厂居混杂问题,泉港区向上级申报制定了《泉港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专项规划》。根据《规划》,石化园区红线外550米范围为外部安全防护蓝线(含环保隔离带),蓝线外再设环境风险防范区界线。安全控制区内的居民将在2020年前陆续搬迁,离此次泄漏事故最近的肖厝村也在《规划》的搬迁范围之内。

  据了解,搬迁总共涉及17个村庄、52700人,总投资预计为300多亿元。

  泉港区石化安全控制区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刘跃民告诉新华社记者:“没想到搬迁工程还在进行就发生了这次泄漏事故。但另一方面,这个事件也反向证明了我们下决心推动安全控制区工作方向是对的。”目前安全控制区的拆迁签约率已经达到了65.8%,预计2018年底可达到70%。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追问泉港污染事件:为何四天后才公布是裂解碳九?

    追问泉港污染事件:为何四天后才公布是裂解碳九?

  • 记者调查泉州7吨碳九泄漏现场:清理工作仍在进行,石化公司对面就是居民区

    记者调查泉州7吨碳九泄漏现场:清理工作仍在进行

  • 省直机关副处级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结束

    省直机关副处级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

  • 泉港碳九泄露后,当地官方的两份通报

    泉港碳九泄露后,当地官方的两份通报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