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截至10月底,辽宁今年累计偿还各类政府欠款141.9亿元
5年前,“外乡人”慈春兰的照明公司与辽宁某市签订亮化工程合同,但项目完工后却迟迟拿不到工程款。慈春兰催讨无果失去信心,想收回欠款就撤资关张。辽宁省有关部门接到慈春兰的投诉后,仅一周时间,就责令对方给出了还款计划。如今,拿回工程款的慈春兰又安心地留在辽宁发展。
在12月8日召开的全省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大会上,辽宁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一口气推出二十三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诚信政府建设,弘扬契约精神,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事’,对政府拖欠工程款、未及时供地、优惠政策不兑现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将政府失信行为纳入政府诚信评价体系”。
近年来,辽宁省坚决向政务失信行为宣战,通过理旧账、清旧账、遏新账,在持续清理偿还政府工程款、规范招商引资政府履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10月底,今年辽宁全省累计已偿还各类政府欠款141.9亿元。全省公开曝光破坏营商环境问题164起,处理问责429人。
政务失信,会破坏营商环境。失信行为主要体现在承诺不兑现、政策不落实、欠款不结清等方面。多年来,这些现象在辽宁都不同程度发生过。这些“欠账”一时难以解决逐渐变为“旧账”,因人员变化、情况复杂、时过境迁等,给彻底解决带来很大难度。部分干部面对“旧账”,不愿、不想、不会、不敢接前任留下的“烫手山芋”,于是这些“旧账”拖成了呆账、坏账、烂账。“旧账”给政府权威和公信力抹上了污点,为地方持续健康发展留下了隐患,使投资者对地方发展失去了信心。
“新官”认“旧账”,勇担当,敢作为,不分先后。近年来,辽宁把整治政务失信行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出真招、实招、硬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无论“新账”“旧账”都是欠下的“民生账”“发展账”,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树立法治思维、运行法治方式,理旧账、清旧账、遏新账,绝不允许旧账高高挂起、置之不理。
整治政务失信,辽宁标本兼治动真格。2016年底,辽宁颁布了东北首部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进营商环境改善,为投资者投资保驾护航。2017年,辽宁省又出台了《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政府签的合同不得因换届毁约,畅通政府采购毁约违约等失信行为的举报渠道,街道和乡镇政务建立承诺制并将守信践诺情况纳入考核。同时,明确对政务失信的惩戒措施:存在政务失信行为的公务员,将被惩戒并在网上曝光,限制评优评先。辽宁省直各部门、各地方政府的政务失信记录也将整合,政务诚信状况将被评价、排序、预警。
此次辽宁全省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大会上,辽宁省再次明确提出,修改完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体系。同时,开展各级人大代表查找破坏营商环境事项活动。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辽宁倾力打造维护营商环境的专门机构,将原辽宁省中小企业服务局改建为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依法维护营商环境,为企业合法经营撑腰,给经济社会发展除障。今年深化机构改革过程中,辽宁省更进一步,把原来作为部门管理机构的“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设置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并更名为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由过去单纯监督职能改为营商环境的全面建设。
严查“旧账”不手软,遏制“新账”不松口。为防止产生新的政府失信行为,辽宁省政府要求各地对30%以上新引进项目进行抽查。全省各市共抽查了2298项去年至今新招商引资项目,对发现的142个未履约项目进行持续跟踪督导。为从源头上杜绝发生新的失信行为,辽宁还积极改进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规范招商引资合同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让企业群众监督问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责;将政府失信行为纳入政府诚信评价体系,推进政府进行守信践诺、诚信评价等制度建设,实现政府诚信建设制度化。
辽宁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给投资者吃下了“定心丸”,赢得普遍认可。招商局集团整合辽宁港口,沙钢集团重组东北特钢,华晨宝马第三工厂动工,2018中国民企500强峰会签约项目额近3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辽宁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330717户,注册资本10728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7%和19.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辽宁利用内外资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全省引进国内资金项目1582个,实际到位资金2692.8亿元,同比增长20.8%;实际利用外资36.9亿美元,同比增长63.6%。
来源: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