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吴少龙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存在‘诸侯经济’的现象,大湾区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湾区城市群不仅需要对外开放,还需要对内开放。”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指出。
区域合作:
警惕“诸侯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包含一个庞大的城市群,城市之间如何协同合作将是一大考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指出,“湾区内城市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恶性的竞争。”
在这一个大背景下,郭万达表示,城市之间的合作竞争应该尊重市场的规律,形成各个城市之间的优势,从而让合作发挥得更好;另外,政府要做好跨区域的公共产品的服务。
丁力则表示,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需要警惕“诸侯经济”现象。他指出,湾区城市不仅需要对外开放,还需要对内开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内开放可能比对外开放还要更加迫切。
创新:
节点城市从模仿起步
在创新上面,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丁力认为,目前大湾区创新的重点集中在香港与深圳,香港拥有较好营商环境,弱点是创新很难转化;深圳在创新资源上落后于香港,但解决了创新成果转化的问题。香港和内地充分合作起来应该会有戏。对于其他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创新发展,丁力建议从模仿创新起步,先把小事做好。模仿创新风险比较低,而原始创新则是高风险。
郭万达则表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要在教育机制、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下功夫。
产业布局:
了解自身的资源禀赋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黄文涛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发展潜力巨大;上下游供应链完备,产业生态系统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地利优势明显。大湾区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经济、产业概念,而是同时涵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新经济或将是粤港澳大湾区蕴含的产业机遇。
记者获悉,珠三角九市中已有不少发布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少城市将重点布局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新能源等产业。产业布局呈现重叠现象。
对此,郭万达认为,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新能源等产业是目前全球发展的重点,湾区城市群重叠布局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并不奇怪。
不过郭万达也建议城市在布局产业时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城市的产业优势,二是城市的空间因素,三是资源的禀赋,四是城市之间的关联。“不要光盯着自己发展,还要看周边的城市,大家相互之间的发展也很重要。”郭万达表示。
丁力持相类似意见。他认为,不是一个城市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城市布局产业要务实,不能“想得很美好,做得很骨感”。
丁力建议城市在产业布局上首先要了解自身的长短处,如资源、产业基础、区位等,将这些东西了解透了之后,再琢磨上级政府给当地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产业主要还是要靠城市的内生力量来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