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贾岩峰报道 经历了五连败之后,上海申花终于在9月19日与山东鲁能的补赛中艰难拿到了1分,算是止住了近期的颓势。赛前申花球迷发起前24分钟静默也真实上演,从赛后球迷的反馈来看,尽管在鲁能身上没能拿到3分,但是球队打鲁能的斗志和竞技状态还算让人满意。这场平局也让各种风波没有进一步升级。
申花董事长吴晓晖接受媒体采访也谈到了给新帅吴金贵的三个指标,首先就是一定要带球队在联赛保级,第二个是进足协杯决赛,第三个是争取足协杯夺冠。看似平实,却很纠结,申花一方面在联赛里挣扎着保级,一方面又要力争在足协杯进决赛夺冠,听起来有些分裂,事实上现在的申花情况,就是有些分裂的——一方面在成绩上有着比天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人员配置上却摇摆在中游实力区间;一方面在不断高喊着申花精神,但另一方面却缺乏对申花精神真正统一的解读。与其说什么申花精神,倒不如说现在的申花有些“神经”了,因为总是前怕狼后怕虎的顾虑很多,时刻担心因为场上成绩不好场外又生事端。
在接手申花的第四个年头,绿地遭遇了最困惑的危局,保级或者争夺足协杯冠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接下来申花要面对的,是如何在认清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思路。
三年目标,确实完成了
申花从最初成立时期的土豪人才济济,到朱骏时期把所有的人都卖空了,到了2013年绿地接手之前,申花高层甚至要靠借高利贷才能给球员发工资,让球员完成整个赛季的比赛保证球队不降级,如果不是朱骏谋求把球队外迁,恐怕上海市政府也不会让绿地接手,因此绿地接手之前根本也没有任何准备,非常仓促。绿地接手之后,很多人都欢呼,申花的苦日子总算到头了,申花有钱了,申花的豪门梦可以重新做起来了,亚冠赛场上将重现我们申花的风采了。绿地的出现撩动了申花球迷多年蠢蠢欲动的心,但是绿地因为不熟悉足球大环境,所以并没有那么快就给出一个特别宏大的目标,只是以三年为阶段,在稳步前行。
绿地是在2014年1月30日正式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入主申花。绿地董事长张玉良曾表示:“我特别学习了许家印对恒大足球的管理。如今,申花足球的处境不是很好,我们愿意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去发展足球产业,但需要看下一步。”张玉良董事长这番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中超那么多球队他只是单独提到了恒大,于是很多人都开始期待,申花是不是要走恒大的模式,接下来也是砸砸砸和买买买模式呢?张玉良董事长说的重点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去发展足球产业,但需要看下一步。下一步怎么走,他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模式,但是绿地集团却提出了三年发展目标:“第一年力求保级,第二年力求中游,第三年力求进亚冠。”
这个赛季被大家声讨最多的,就是申花的高层,大家普遍认为本赛季申花的问题出在了管理上,无论是内外援和主教练的引进,全部都是失败的。事实上,在过去的三个赛季里,申花高层,董事长吴晓晖和常务副总周军,都非常忠实地执行了绿地集团的指标,而且很好地完成了绿地集团给他们的任务:第一年保级,第二年力争中上游好成绩,第三年进亚冠。绿地2014年接手后是第9名,2015年是第6名,2016年是第4名。其实绿地集团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接手时是个什么水平的球队,但是高层能够带领球队在短短三年内重返亚冠赛场,所以无论外界怎么看,至少在绿地集团看来,2014-2016赛季,申花现有管理层交出的答卷还是可以的。而且完成这些目标,还是建立在,最近的三年,上港强势崛起、华夏权健等颇副实力的俱乐部强势冲超的前提下,就更显得不易。
但是未来如何,目前就不好判定,董事长吴晓晖表示,如果有能力更强也愿意来管理申花的,他不介意让贤。事实上申花这个赛季遭遇了太多的意外,究竟这个意外能够被绿地集团体谅多少,那就要看未来人事变动才知道了。
学恒大学不来
第一个三年计划完成了,接下来的三年,绿地还有计划,就是要尽可能更多的拿到亚冠资格,扩大球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可是这新三年的第一年刚刚开始,目标就折戟了。在这个目标折戟的背后,根本的问题还在于申花几个赛季以来一直在努力构建的国内球员的班底并不如人意,国内球员资源有限,而在这些球员的争夺过程中,申花并没有优势。
中超球队,要么争夺前四包括争冠和争亚冠两大军团;要么就脚踏实地力求保级。所谓的第三种潇洒无欲无求的球队极少,今年看来也就只有广州富力;从联赛第8名恒丰智诚到延边富德,除了申花和苏宁属于不情愿跌落之外,其余赛季初的基本目标都是保级。今年争冠军团有恒大和上港;权健、华夏、鲁能、国安、申花、苏宁这几支球队的现实目标都是争夺亚冠名额,六支球队争夺剩余的两个亚冠名额。如果想在这种超难度厮杀中胜出,没点过人的投入和超强的管理水平,是很难做到的。那么申花的定位符合他这种成绩的需求吗?
看似绿地有三年的成绩追求,但是仅仅以成绩为追求,其实并不能够真正给球队一个稳定的发展,因为一切仅仅以追求成绩去打造球队,就很难做到培养人,只能更多依靠外援,如果过度依赖外援,一旦政策和人员有变,球队成绩就要受到重大影响。但是搞俱乐部又不能没有追求,你不在成绩上有追求,球迷也不答应。但问题真正的关键是,你的目标和定位,其实最根本的是应该跟你的投入相匹配的。从申花的球队实力和投入水准来看,其实他们给予自己的定位偏高。因为现在中超的趋势是,你学恒大,想做恒大,是不可能的。想要学恒大最最基本的一个要素就是钱和本土球员的资源,但如果说外援还可以争夺和购买,本土球员争夺上,申花确实没有优势。
申花其实不是没有试过学恒大,但现实却让他们做不到。很多人都批评如今的上海申花引援定位不高,尤其是今年的青岛三杰更是广受诟病。但事实上是,今年申花曾经对四个球员动过心:第一,长春亚泰的裴帅,申花早就启动过谈判,但是申花能够给出的价钱,跟权健能够答应的条件,相去甚远。就别说转会费多少了,毕竟现在官方爆出来的就是2000万,试问这个钱哪个球队出不起,但是最终为何裴帅去了权健没去别家?除了转会费,还有工资待遇很关键;第二是王永珀,申花曾经用大约8000万左右的预算想要引进王永珀,但是权健给了1.2亿,那时候足协还没出限制转会费的制度,可能很多人说,你绿地就差那4000万吗?但是你要知道球员也有选择权,你1.2亿到申花后,球队对你的期待和要求,和你去权健后球队对你的要求,能一样吗?申花这个平台没有优势;然后是尹鸿博,转会费1亿可能申花出得起,但出于对球员个人隐私的保护,待遇方面不方便披露具体数字,但是这肯定是中超任何一家球队都给不出的,注意,不是给不起,是给不出,因为都有自己的工资结构平衡;第四是柯钊,柯钊是中甲球员,但是柯钊踢过中超,而且是自由身,但是最终柯钊也没有选择申花,而是去了河南建业。这里面不存转会费高低,也不存在工资给不给得起,因为申花再怎么样,工资也不会比河南建业低,但还是没能引来该球员。因为来申花,队内能够给予的机会和包容,球迷的理解,以及主教练的吸引力,都不如当时的河南建业。贾秀全当时是最愿意给年轻球员机会而且不怕年轻人犯错的,这些申花都做不到。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申花能够买到这四个球员的全部或者部分,球迷的愤怒会少很多,但是这几个球员的转会费加上五年的个人工资,至少要5个亿打底。5个亿绿地也出得起,但还有一个问题是,申花国内球员的最高年薪就定在500万,这些球员进来,意味着申花要彻底打破过去的工资平衡。
申花在国内市场引援的弱势,归根到底有几个原因:第一,申花的引援资金虽然不低,但是如果真跟中超几个新贵较真来的话,确实没那么丰厚,砸不过人家,事实上绿地的企业性质和他们对于足球行业经营的理解,也让他们不愿意这么砸;第二,即便在转会费上能硬着头皮砸,在工资待遇上也吸引不来球员。申花的顶薪是在500万左右,新贵球队基本都是1000万打底,然后还会附带着千万级别的签字费和各种豪华跑车或者住宅,申花仅仅凭借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名头,吸引外援时会有一点优势,但是对内援不太起作用;第三,就是申花的平台,因为申花算是一个传统的豪门,无论是球队球员的眼界,还是球迷的口味和标准,都比较高。球员转会到一个升班马可能是去做队内的老大,转会到一个中下游球队是做绝对主力,但是到了申花,别说工资低一些,就是同样的工资,在申花踢球的压力和在升班马踢球的压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基于这几方面,申花在近几年的转会市场上,很难买到国字号一线球星,并不是不想买,而是自身实力和平台吸引力都不够的原因交织在里面。
是否应该剑走偏锋?
那么做不了恒大,其实就意味着,你跟上港、跟权健、华夏走得肯定都不是一条路。申花还可以考虑的,是学习一些有自己特点的俱乐部,找到属于自己的模式,2017赛季,两支球队在中超引发热捧,第一是出售不少国脚或者准国脚、以锻炼新人为主的鲁能俱乐部,第二是以漂亮足球为追求的富力俱乐部。
申花能学习鲁能吗?申花缺什么,缺人。鲁能最不缺什么,鲁能最不缺人。鲁能卖了那么多主力,现在还能组成两套阵容打中超,申花似乎是学不了鲁能,但买不来一线球星,就是申花蹉跎下去的理由吗?申花四年引进了20名球员,这20名球员中,李健滨、秦升、李帅、李运秋、毕津浩、孙世林、吕征、张璐、王赟,都还算是可以用的球员,王赟是因为今年受到U23政策的限制,不然他应该在申花也会有一席之地,因此有接近一半的可用球员。今年引起最大的愤怒的青岛三杰,则是在上赛季中期,申花认为自己差不多锁定了亚冠目标时,提前做的准备,如果说要是买到了前面提到的王永珀、裴帅、尹鸿博和柯钊中的几个人,或许也不会有这三人了,但是如果不早作准备,到时候真的双线作战要轮换,没人就麻烦了,这才决定买来当做替补使用。但是目前看来,买来的这几个球员,并没有在球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才是引起球迷诟病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在买不来好的本土球员的前提下,培养人就变得非常重要。上海申花本身有一批年轻球员,他们买过上海幸运星,里面有95-96年非常出色的一批球员,李晓明就是其中的代表,还获得过中超最佳新人。河南建业敢用,而且已经给磨练了一个赛季,但是上海申花却没有继续使用他。所以未来申花应该拓宽自己的思路,引援引不来,就应该加大内部挖潜力度和深度。所以说,申花无法照搬鲁能模式,但培养新人的路还是要坚持的。
记者也跟申花高层探讨过富力模式,共识是,与申花相比,富力某个方面更像上港,他们历史短,也没有各种复杂基因,富力老板追求的是培养新人和漂亮足球,为此广州富力跟斯托伊科维奇签了5年工作合同,富力可没把目标定在什么必须进亚冠上,能进去最好,不能进的话,希望斯托伊科维奇能够把球队战术体系打造得很稳定,能够培养出一些年轻球员,富力要走的路就是不把亚冠作为绝对考核的指标,他们追求的是战术体系和球队建设的稳定。但是绿地集团,申花球迷,如果申花走富力这条路,找个把战术体系打造清楚的教练,带上两三年,一旦成绩出现波动,大家会同意吗?这个主意谁来定呢?肯定是要绿地拿。
申花的董事长吴晓晖在接受采访时说:“由于我们是比较依靠外援来打造战术体系的,因此一旦减少一个外援,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这话说得没错,申花就是这种靠外援浮在高位,靠外援为核心体系拿到好成绩的球队,所以在今年外援新政和特维斯状态不好的情况下,球队成绩出现了不小的起伏。而申花这种主教练走马灯似的换,一个教练一个思路,又怎么能够打造出一个稳定的战术体系?所以,未来绿地集团首先应该看清楚今年出现问题的实质,就是因为你的大厦地基不牢,没有改变前些年申花存在的根本问题——中方核心球员短缺,因此,未来必须有一个更明确的定位,这种定位也许不是一定要成为某一个球队的模板,但是最起码的是应该追求稳定,在稳定基础上再尽量追求好成绩。而不是把追求成绩放在首位,那样会非常急功近利,可能短期突击有个好成绩,但是于长远发展并不利。结合目前中超外部环境和政策,大力培养年轻球员才是正路。无论你寻找什么风格什么国籍的教练带队,起码这个教练的履历应该是过去长期在一支球队稳定的执教过,有自己明确的战术理念和风格,帮申花建立起一个成熟的战术风格和体系,只有球队稳定了,成绩和一切荣誉才会慢慢随之而来。
不要被对家左右
1比6在德比战中败北后,愤怒的申花球迷要求前去谢场的申花队员脱下申花球衣,认为他们不配代表申花队。第二天曹赟定写了一封道歉信,恳请申花球迷的原谅,恳请球迷不要离去。这样的表达,给人的感觉是,申花球员真憋屈——1比6没人想输,场上也没有人不尽力,他们没有违反任何职业球员的操守,只是因为阵容残缺不全,实力上本身也有差距输掉了比赛,确实不光彩,但就这样就被要求脱下球衣。申花历史上有些球员因为犯了重大历史错误进了监狱,但是他们依然还是申花球迷心目中的英雄,也从来没有人公开要求他们脱掉球衣,球迷以这样的心态对待现在的申花队,这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情感呢?
有些事情讳莫如深,可不得不说,上港的迅速崛起,客观上也让申花俱乐部和球迷乱了阵脚,无论是申花球员,还是申花球迷,亦或是申花高层,最初没有把上海东亚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里,到感觉上港勉强跟自己平起平坐,到现在被上港赶超,这种落差,可能只有这几年真正去现场支持过申花的球迷才能体会到。因为只要是在跟上港的竞争中,被申花球迷看成是唯一能够代表上海足球的老字号一直在落败,他们内心无法接受,所以这种怒火会加倍发泄到申花身上,而申花俱乐部,为了追赶上港,这几年也是使出浑身解数。
申花在与上港的竞争中不占优势,是历史原因,也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原因很简单,上港有两大优势而申花没有:第一是完整的阵容和战术体系,球队硬实力;第二是巨大的资金支持。上港接手的是一支背景相对简单、主力阵容完整的队伍,只要增强外援实力,就可以让成绩迅速提升;绿地接手的申花已经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空壳子,与其说留给绿地的是金字招牌,不如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因为上港是新军,没有前面成绩的参照,拿到什么成绩都是突破,而申花因为被看成是传统豪门(事实上历史上也就拿过一次冠军,但是有连沪、京沪、鲁沪争霸,所以永远被高看),申花是上海滩最早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所以拿到更多的成绩和荣耀是必须做到的事情,申花有更多的球迷群体和期待。申花要顾及方方面面的关系也更多。
上港这几年的发展路线非常简单,就是学习恒大,买孔卡和埃尔克森、请来埃里克森调试了一下,还不够的话,继续买人,从吉安换成浩克足够重磅,而金州荣也换成了艾哈迈多夫,奥斯卡的到来和博阿斯掌舵相匹配,上港为了达到目的激进的投资方式,别说申花,就算是华夏和权健等新晋豪门也追赶不上。虽然上港和申花都在国内球员引进上没有太多收获,但由徐根宝打造的崇明岛一代在中国足坛目前算是最好的一批人,这是因为多重历史原因卖掉不少核心球员的申花无法企及的。
申花无法学恒大,但身边就有学恒大学的最彻底的对家上港,这几年以来申花和上港之间的上海滩老大之争,让申花方面也耗尽了心力,饱受困扰,包括特维斯的引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对家引援攻势的干扰做出的选择,引进特维斯这种级别的外援,表面看满足了申花球迷对大牌球星的期待,但是否真正好用、能不能真正帮助球队,则是问题。
因此,2018的申花,如何立足自身、把所有的追求建立在自我成长身上,不被对手的策略和路线左右,才是根本。申花俱乐部应该学会帮自己帮球员卸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和顾虑,该管的必须管,该放的必须放。申花球迷也可以思考,是不是在球队困难的时候,究竟是更多的向球队表达自己的怒火好,还是一起想办法帮助球队用某种方式去度过难关更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