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爆文《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w的学区房》,我不得不感慨:照片拍得真好!
三口之家颜值高自然不消说,拍摄地兼具人文气息和自然奇观也让人羡煞,再加上造型和构图不错,即便只是一组亲子照片,也属上乘之作。
当然,惹得众人瞩目的原因不仅仅是照片好,而是照片背后的育儿价值观,以及内含了“800万”的文章标题,共同撩拨到了公众的情绪。
尤其在最近,另一则因为陪孩子写作业,家长半夜引发心梗住院的新闻,更加刺痛了许多家长的神经。
带娃环游世界是另一种“操作系统”
买学区房,上培训班,考个好大学,再找个好工作,争取成就一番事业,这是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从操作角度来看,这可以看作是最稳妥的方式。毕竟,大部分家长同时也是这个社会的核心生产者,工作上朝九晚五,收入上也未必大富大贵,这些省吃俭用、殚精竭虑的父母有理由好好培养自己的子女。
这种务实的选择已经成为固定的“路径依赖”,而当许多家长开始使用同一个“操作系统”,这就不可避免地让这一系统变成“大路货”。
同质化的教育模式容易激化竞争,如果有一定差异化,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很多拥有认知、金钱和时间条件的家长,开始试图探索非主流的道路。
这么酷的育儿方式无关反“学区房”
环游世界的三口之家,在评价他们是否炫富,以及教育策略好坏前,我认为需要纳入一些更加具体的背景性信息。
1
环游世界的花费跟800万差距极大,如果交通上选择廉价航空或特价机票,住宿上选择Airbnb,不买奢侈品,三个人或许只需要100万。某种程度上,国内游的价格一直虚高,出国游的成本,并没有部分人想象得那么高。
2
这对夫妇都是武汉名牌大学毕业,都曾供职于世界500强单位,在父母智商、智识层面,他们拥有很好的基础,也许已经位于整个社会的前2%。因此,只要他们能花时间精力投入,几乎可以肯定比3万的早教好。就拿环游世界为例,能够独立制定计划并且带娃实施的,这本身就是父母能力的体现。
3
放弃8万的幼儿园,也没有大问题。举个例子,5岁之前是音乐学习的敏感期,但这个孩子似乎并没有朝着音乐专业方向走;10岁以前是外语学习敏感年龄,4、5岁的孩子出国游玩正好合适。在进入正规教育之前,让孩子亲近自然,游览名胜,也无可厚非。
4
孩子才5岁,还没上学。不买学区房,这对爸妈也不可能让孩子去读打工子弟小学,我估计应该是去私立学校就读。
普遍来看,私立学校一年的费用从数万到十几万不等。相比学区房,就读私立学校不需要一次性拿出几百万的开支,经济压力会小很多。
同时,部分私立学校学习方式比较放松,更注重孩子的人格养成。这些孩子也许不适合高考,但他们如果形成了自己的兴趣,也奋发图强,最终也能获得成功。
尽管很多家长盲目追捧学区房,也需要批判。环球旅行这种看上去很酷的育儿方式,最多只能是一种个性化选择。你自己觉得好,有时间有能力去做就好了,根本没有必要打着反学区房或者反对大众教育的名义,为自己的行为提供合法性背书。
比拼高投入,没有社会价值
不管选择哪一种,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获得成长与成功。更重要的是,选择看起来很酷的教育方式,需要父母拥有极为坚定的价值观,足够的勇气,长时间的陪伴,以及不菲(但远不及学区房)的金钱投入。
不管是800万买学位房,还是带孩子环游世界,都表明了现在很多人育儿费时又费钱。
教育方式固然需要探索,孔子说“因材施教”,教育要贴合孩子兴趣和家庭情况。
但不论是花费数百万环球旅行式教育投入,还是800万学区房式教育投入,这些建立在高额投入上的教育竞争,是否真的符合教育价值与理念?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有些父母的教育观念总是逃不过金钱设定的逻辑,总是有意无意炫耀着自己的经济成功,这种风气也是我们应该坚决反对的。而且这些做法对改善中国教育现状、改革教育理念,也没有多少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