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北京采取多项创造性优待政策吸引人才,其实也与近年来我国对国际人才日益重视的态度“高度合拍”。
据新京报报道,2月27日,北京推出了签证便利化等20条国际人才新政。根据新政,来中关村(000931,股吧)科技园区工作的外籍人士申办签证将更加便利;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可申请永久居留。此外,拥有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人士还可以成为国家级创新项目的带头人,以及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担任新型科研机构的法人代表。
与此前已有的政策规定相比,北京此次推出的国际人才新政,多项举措均为全国首创和先行。这势必会为北京吸引全球一流的科学家及研发团队等贡献智识,带来难得的机遇。
无论是允许来京的外籍专家学者等每年频繁办理入境手续,降低学术交流访问的门槛,让人才更便捷地流动,还是在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等地建立国际化人才社区,通过相关“社区再造”为外籍人才提供“类海外”的生活环境,都是因“需”制宜。
而将永久居留覆盖到高层次人才的外籍家属,也是巨大的利好之举。这让很多外籍家属在获得跨境旅行便利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北京本地的福利政策。安其家,方能安其心。这一政策性突破,无疑体现了对有突出贡献高层次人才的“国民待遇”。
为吸引高层次国际人才而搬出各种优待、善待政策,也是用心良苦。“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如果说,当下国内很多二线城市展开了“抢人大战”,是抢国内人才和人力资源,那对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来说,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已不可避免。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蓄势待发,还有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层次国际人才尤其是那些技术领军人物,愈发难得。一向被视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地区,参与这场全球性的人才竞争,再正常不过。
北京采取多项创造性优待政策吸引人才,其实也与近年来我国对国际人才日益重视的态度“高度合拍”。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人才工作。早在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审议通过了公安部提交的《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开启了这方面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尝试。从2016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顶层设计到执行层面,国际人才引进都在进一步优化:无论是降低中国“绿卡”的获取门槛,还是某些地区先行试验了国际人才永久居留制度,都是国际人才政策的不断升级;而以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区为特色的创新集聚,也成了国际人才政策的重要突破窗口。
应当说,在今天的中国,将人才视野放宽至全球,聚全球英才而用之,基本已形成了共识。接下来需要做的,是需要各地不断落实和细化中央的政策、意见。在此过程中,推出若干条创新举措固然重要,还很有必要因应时势,在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践行相关人才新政的基础上,将外部政策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一个更开阔的视野看,随着整个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也势必会增进国家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等。这也需要在吸引人才方面“掌好勺”。当此之时,“北京版”国际人才新政中的突破之举,其示范效应不言而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