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继武汉、沈阳等地后,成都市将在2018年发力“校友经济”。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正在举行的2018年成都市“两会”上获知的信息,成都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实施“蓉归故里”计划,支持发展校友经济。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陈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有着56所高校的成都而言,校友经济是一座富矿,有助于推动城市“招财引智”。
利用校友经济扩大民间投资
在2018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尽管发展校友经济仅是一句话带过,但多位经济界、政府部门人士认为,这代表着成都市招商引资策略的丰富。
陈光认为,对于高校资源富集的成都而言,校友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充分利用校友对故乡和母校的特殊感情,是非常重要的招财引智方式。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校友已经从反哺母校的一种资源,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不容忽视的经济助推力量,“校友经济”不仅意味着资金,更包含着智慧、成果、人才等各类城市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要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成都首次提出“蓉归故里”计划,是2017年9月29日,电子科技大学的61周年校庆。当日一场名为“蓉归故里·电子科大日”的活动启幕,邀请了众多电子科大校友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
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在当日称,“校庆年年都有,而今年有了鲜明的主题,邀请大家回成都,是为了汇聚校友的力量,融入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支持成都经济发展。”
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亦在当日谈及了高校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他称,大学是城市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都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将“校友经济”列为“扩大民间投资”的一环,同时也将“蓉归故里”的范围,从一所高校扩大为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武汉等新一线城市,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人才吸引方式。
如武汉和成都在此前推出了创新创业平台“青桐汇”和“菁蓉汇”,主要面向高校在校生展开,通过支持其创业项目,留住人才在本地发展。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从开展双创活动到发展校友经济,这是地方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中一个非常大的思路突破,“即从培育本地小创业到吸引外地大投资,双创活动是在城市内部培育创新创业种子,校友经济则是从外部吸引大额投资”。
“国外很多高校一个重要的部门,就是校友联络部门,而通过校友筹集资金,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陈光称,他建议四川在“蓉归故里”的基础上成立高校校友联盟机制,利用校友会、教师协会,广泛联系校友资源,支持城市经济发展。
“校友经济”的多城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对于高校资源富集的城市而言,“校友经济”成为了地方招商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如在2018年武汉市两会上,武汉市长万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去年武汉市招商引资签约金额达2.5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校友项目签约金额达1.3万亿元,占武汉市招商引资总额50.4%。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拥有8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逾百万。2017年以来,武汉市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即“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全力推进校友经济的发展。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武汉在2017年首创了“校友经济”这一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此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在武汉的基础上创新“校友经济”的模式。
如沈阳市在2017年11月启动了“三引三回”活动,即“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其目的是通过搭建“资智回沈”平台,动员老乡、校友、战友积极投身沈阳转型创新发展,实现项目落地、人才回流。
“沈阳的高校数量不多,但通过对老乡、战友资源的挖掘,弥补了校友资源不足的短板”,叶青说,是基于武汉“校友经济”模式的一种创新。
同时,今年武汉的另一个变化是,“校友经济”已经从高校向中学延伸。如武汉市汉阳区率先将“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延伸拓展到高中学校,武汉三中举办的校友联谊活动,邀请该校1400多名历届校友前来参与。现场签约和在谈项目共有14个,总金额近60亿元。
而成都实施的“蓉归故里”意味着,只要是在成都生活、工作、学习过的人,都是受邀对象。叶青认为,这比武汉的“校友经济”模式进一步扩大了范围。
叶青认为,校友经济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一座城市发展本身展现出的资本影响力,外因则是校友资源的感情因素。
“新一线城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与一线城市相比,它们更加迫切需要校友经济的帮助”,叶青称。
转载请注明出处。